第六百四十四章 落幕(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轰!!!”  

雷霆鞭挞,惊震百里,鸠盘婆躲避不及,被那雷光瞬间吞灭,周边的赤身教众也遭牵连,哀嚎未及便成飞灰,数万道兵一瞬死伤过半。  

灰飞烟灭之中,一尊魔神飞出,做凄厉哀嚎之状,九个魔头环绕周身,周而复始不断传递雷电,欲要化去那至极雷亟之力,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住,九个魔头一一炸裂,那魔神更是哀嚎,炸出数里开外。  

正是九子母魔!  

作为三阶神话英雄,鸠盘婆虽然不及尸毗老人,但也有一手保命手段,就是这九子母魔。  

这九子母魔与尸毗老人的九阴元魔一般,都是第二元神,身外化身之属的魔道神通,只不过尸毗老人的九阴元魔更为高明,能于瞬间移形换位,代替本尊抵挡死劫。  

鸠盘婆没有这个本事,本尊直接灭于雷祖金鞭之下,只剩九子母魔仓惶逃出,但也遭受雷霆波及,九子尽灭,母魔重创,虽未当场毙命,但也相差不远。  

“走!!!”  

寸功未立,便受此等重创,鬼门关中走过一遭的鸠盘婆再无战意可言,遍体焦黑,形容凄厉的九子母魔尖啸一声,转头便做溃逃之势。  

不得不逃!  

对手占尽天时地利,道法威能太过恐怖,可以将“领主”的优势发挥到了极点。  

虽说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领主征战,一般都以英雄与兵种作为主力,自身不会轻易涉险,但这只限于低阶领主,高阶领主不在此列。  

其中道理,很是简单,如果英雄兵种就能够决定一切,那还要“领主”干什么,通天塔与万魔渊闲得没事,培养一帮贪生怕死的废物?  

这绝不是通天塔与万魔渊的目的!  

事实上,领主才是战争的主力,强大的高阶领主甚至能够调动整个领地世界进行攻伐,领地内的兵种,英雄,建筑,都能为其提供强大的力量。  

所以,强大的高阶领主,绝不是缩在后方的废物,而是整座领地,整个世界的最强者。  

如今对方虽未达到这个程度,但也初步掌握了高阶领主的战斗方式,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能够调动天地之力,道场之能,发挥无与伦比的战力。  

如果用英雄的品阶来划分,那他就是“仙灵”领主,仙灵级别的领主。  

魔灵英雄,仙灵领主!  

谁人更胜一筹?  

那还用说吗!  

九子母魔尖啸动作,重伤之躯紧裹本尊元神,不顾一切亡命而去。  

鸠盘婆这般逃离,令赤身教众士气大溃,也作鸟兽散仓皇而去。  

援军溃退,折了一道化身的尸毗老人却未相随而去,反而调动余下九阴元魔,同本尊一起持刀杀出,修罗魔兵也随他动作,不顾雷霆轰击,汹汹冲向敌阵。  

此时雷祖虚影已散,道众法力大半枯竭,只有一众“真人”位阶的还能勉力撑持,催发的雷霆明显难阻魔军进势。  

这就是神通大术之弊,威力固然惊人,但消耗同样恐怖,使得十万道众大半力竭,不得不使用符箓丹药等物恢复法力。  

趁此机会,修罗进军,杀入雷云之中,与方才恢复些许的鸣霄道众搅作一团,激烈厮杀。  

更有九道魔影,如入无人之境,修罗魔刀所过,尽是血雨腥风。  

转眼,九道魔影,便杀至中枢。  

阵势中枢,法坛高筑,一人立于坛上,手执天公法剑,招引道法雷霆。  

“便是你吗?”  

“哈哈哈!”  

见此一幕,尸毗立时大笑出声,九阴元魔擎刀斩出,本尊更是祭出一物。  

一物祭出,迎风见长,竟是一方印玺,通体猩红一片,好似血海凝就,散发无穷杀机。  

修罗印装备等阶:三阶(魔灵)  

装备属性:体力300,智力500,法力1000000。  

装备特技:血海无边(化出冥河血海,冥河血海之内,所有天地元力都将化为冥河血海之气,非冥河弟子不可调用,冷却时间三百六十五天)  

装备特技:修罗无际(冥河血海化现之后,将以使用者智力X1的速度滋生修罗魔兵,每秒最多滋生1000修罗魔兵,且滋生出的修罗魔兵与原有的修罗魔兵都与血海项链,生命力提升1000,恢复力提升2000)  

装备介绍:血海不枯,冥河不死!  

“轰!!!”  

魔灵之宝祭起,神霄大阵顿成滔天血海,一瞬便有千员修罗魔兵滋生,加入战局与鸣霄道众搏杀。  

只是如此,还不足够,尸毗老人眼神一凛,看向阵中法坛敌手所在,果不其然,自己八道元魔化身,都被雷霆剑气所阻,根本拿不下坛上之人。  

意料中事,尸毗毫不意外,反而下定决心,魔元法力一催,祭出绝杀之招。  

“大小诸天,六生六灭,逆乱阴阳,唯吾魔嚣!”  

“啊!!!”  

一声怒喝,杀招祭起,无边血海又化魔域,与敌鏖战的修罗魔兵不知为何,体内血光闪动,周身魔气蒸腾,丝丝缕缕,汇聚成流,凝于虚空之中。  

正是…  

大小十二诸天秘魔大法:魔教无上秘法,至极攻杀之术,使用后笼罩一方界域,将界域内的所有灵气逐步异化为魔气并形成封禁,异化完成便可将魔气化为魔雷,一经催发天地混沌,众生尽成齑粉,只留一片死域!  

秘魔大法,故技重施!  

虽然此时天地,已被祭仪所夺,灵气难化魔气,但他有三阶魔灵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