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祭献(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平观建筑类型:一阶(文明奇观)  

建筑文明:黄巾(太平道统)  

建筑特效:黄天当立(可以训练文明特色兵种黄巾力士与太平术士,每月自动获得一定数量的黄巾力士与太平术士,每月可以产出一定数量的黄天符咒)  

建筑兵种:黄巾力士1/1,黄巾术士1/1。  

建筑介绍: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庙堂高立,一派庄严。  

太平观内,许阳孤身独立,细细体会这座道观的韵律。  

黄天,何为黄天?  

是世界一种道理法则,还是某尊强大的存在?  

这些所谓的文明,其根源究竟来自何处,通天塔万魔渊的战争又为何与其息息相关?  

不解不解,尽是不解,许阳放开思绪,还是不见一点线索。  

没有头绪,那就暂时搁置,许阳睁开眼眸,发现殿内虽有法坛香火,但坛上却无供奉之物,无天无地,无神无灵,无祖无师。  

许阳走上前去,虽然身着甲胄,但还是轻易坐下,在这法坛之前研究这太平观的妙用。  

作为文明奇观,太平观有三大功能,第一是对领地内的黄巾兵种与建筑提供增幅,第二是训练黄巾力士与黄巾术士等特色兵种,第三是出售黄巾文明的“特产”符箓。  

许阳先抽空看了看第三,发现出售列表中只有寥寥三种符箓。  

回春符(黄天)  

物品等阶:一阶(极品)  

物品效果:回春(使用后大幅恢复体力并迅速治疗伤势,可以驱散各种法术造成的伤害)  

物品储量:10/10(售价100灵石)  

物品介绍:黄天凝成的符箓,有活死人肉白骨之能。  

力士符(黄天)  

物品等阶:一阶(极品)  

物品效果:力士(使用后召唤十名黄巾力士,持续一小时)  

物品储量:10/10(售价100灵石)  

物品介绍:黄天凝成的符箓,可以召唤黄巾力士为你效命。  

天雷符(黄天)  

物品等阶:一阶(史诗)  

物品效果:天雷(使用后向目标单位/建筑地区降下一道威力惊人黄天之雷,天雷可以造成重大法术伤害,并驱散各种邪魔之力)  

物品储量:2/2(售价500灵石)  

物品介绍:雷公助我!  

不愧是法系文明的特产,三类符箓都达到了一阶极品,天雷符更是史诗级的消耗品,威力不用多说,绝对有所保证。  

就是价格略高,一张符箓,一百灵石,天雷符更是五倍增长,售价高达五百灵石。  

但许阳还是选择了购买,随着仓库内的灵石消耗,法坛之上华光闪烁,转眼便多出了两张符箓。  

许阳上前将其取下,观察符箓的纹理,符纸的质地,还有法力的贯注与运行,发现与常规的雷符区别不大,只是有一股冥冥难言的力量在内,令其改变,似是而非。  

这就是…黄天之力?  

感受着那份区别于常规雷符的力量,许阳眼神一凝,暗记心中,随后便将两张雷符收起。  

这玩意贵是贵了一点,但作为战略资源,该储备还是要储备,哪怕自己用不上,交给手下的英雄将领,作为一重护身的手段也是好的。  

买下天雷符,回春符与力士符也没有放过,三千单位的灵石如水而去,换来二十二张符箓安然落袋。  

这个月太平观的符箓产出就这么多了,再想购买只能等待下月刷新。  

许阳转移目光,看向了太平观的最后一项功能——特色兵种。  

黄巾术士(特色)  

兵种等阶:一阶(普通)  

兵种文明:黄巾(太平道统)  

兵种属性:20体力,25智力,20魅力。  

兵种装备:黄巾头冠(咒装),黄巾法袍(咒装),黄巾法杖(法器)  

兵种技能:一阶法力LV10,一阶施法LV10,一阶步战LV8。  

兵种特技:黄巾(黄巾术士是大贤良师的亲传弟子,太平黄天于人世的代行者,因此每名黄巾术士都能以一当百,充分发挥黄巾特技的效果)  

兵种特技:太平道法(出身太平观的黄巾术士,可以凭借黄天之力施展三类太平道法,即落雷术,火焰咒,金刚法,其中落雷术与火焰咒为攻击型法术,金刚法为辅助型法术,可以有效提升友军的攻击与防护)  

兵种介绍: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巾力士(特色)  

兵种等阶:一阶(普通)  

兵种文明:黄巾(太平道统)  

兵种属性:25体力,15智力,15魅力。  

兵种装备:黄巾头带(咒装),黄巾法衣(咒装),黄巾步履(咒装),黄巾战刀(法器),黄巾巨盾(法器)  

兵种技能:二阶强身LV1,二阶强击LV1,二阶步战LV1,一阶法力LV5,一阶盾防LV10,单手武器大师。  

兵种特技:黄巾(黄巾力士,以一当百)  

兵种特技:黄巾力士(黄天之力淬炼的力士,已经脱去血肉凡胎之身,乃是黄天道兵,伤害减免50,体力消耗50,不受敌方士气类/精神类技能影响,金刚法的加成效果与持续时间翻倍)  

兵种介绍: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看着两大特色兵种的属性技能与武器装备,许阳总算是切身体会到了“法系文明”的强势。  

首先是属性与技能,黄巾术士与黄巾力士的属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