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食仙(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阳孤身一人,敛尽风采,看来平平无奇,随着大众人流,在这天誉城中漫步行走。  

只见古城之中,闹市喧嚣,来往行人都有不凡气象,更有甚者,披鳞带甲,头角峥嵘,一看便非人族血脉。  

许阳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中域袭承太古,乃是神州之地,生有千种百类,亿万族脉,并非人族纯血,独霸中域。  

虽说万族林立,仍有血脉之分,族类之见,但相比北域那人妖魔三族泾渭分明,针锋相对的局面,中域这边明显要和谐不少,万族之间还能通婚,无尽岁月下来,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此域并无“异类”之说,因为根本没有哪一族可以作为主流存在。  

虽无异类之说,但这中域争端,却是远胜北域,各门各派,各宗各教争杀甚重。  

许阳对此深有体会,东洲到此,一路走来,不知多少争斗杀戮在他面前上演,爱恨情仇,利益纷争,那是愈演愈烈,直到这天誉古城才略微消停。  

这与北域截然不同,北域之中虽也不乏利益争斗,但在十大圣地的默契下,这争斗一直被压制在一个限度之内,一般合体之战,圣子圣主出手,便可决定结果,再激烈一点也不会超过大乘范畴。  

至于劫仙,只有对他这种“不守规矩”的过江强龙,还有大乘难以拿下的仙府遗迹,劫境仙人才有可能不顾因果出手,其他时候都在闭门深修,潜心应劫。  

这中域就不同了,自东洲一路走来,许阳不止见过合体拼杀,大乘搏命,还遭遇了几次劫仙斗战,还不是那种刚刚突破,渡劫无忧的新晋劫仙,而是三关四关,乃至五关六关的劫境大能。  

这还只是劫境,若遇太古遗迹,仙人洞府出世,甚至会有驻世真仙携重宝雷霆而出,拼杀起来不仅激烈,还没有什么保留,以至神州史上有不少真仙陨落,圣地覆亡的记载。  

这让许阳有些不解。  

大乘争杀,可以理解,毕竟中域之地,天地元灵充沛,尤其中州更是堪比真仙上界,大乘修士可以快速恢复仙力修为,自有资本肆意拼杀。  

可这劫仙…  

不惧因果,不畏天劫?  

若为仙人洞府,太古遗迹厮杀,那还可以理解,毕竟收获可以弥补。  

但这一路走来,他见到的几次劫仙争斗,并非全是为机缘重宝厮杀。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心思翻转,似有所感,许阳停住脚步,抬头望向前方,竟见一片琼楼玉宇,更有仙乐飘飘,灵气渺渺,青鸾白鹤飞舞,金童玉女欢笑。  

正是…  

“食仙居?”  

看着楼上匾额,许阳一笑,眼中也见趣味。  

周边亦见路人,透出艳羡目光,各自议论不断。  

“这便是食仙居?”  

“中州第一食府?”  

“据说得了太古食仙人的遗世传承,烹得龙肝凤髓,酿得琼浆玉液,珍馐味美连古朝大帝都赞不绝口。”  

“不上食仙居,枉来天誉城!”  

“可惜,珍馐虽味美,食仙居价太贵!”  

“身家不够,谁敢上这琼楼玉宇?”  

“走了走了…”  

艳羡话语,匆匆脚步,更见此处不凡。  

许阳一笑,步入其中,便有小厮迎上前来。  

“这位客官,可要用宴?”  

“嗯!”  

许阳点了点头,宴瞥周遭,喧嚣非常,不说座无虚席,也是济济一堂。  

作为中州第一食府,食仙居的价位不用多说,往日虽然也有不少豪客,但绝凑不出此等景象。  

此次乃是天誉大会召开,中域五洲各路人马齐至,生意才会这般火爆。  

小厮迎着许阳,笑脸问道:“客官是要雅间,还是在这厅中宴饮?”  

许阳一笑:“在这厅中就是。”  

“好!”  

小厮点了点头,将许阳领到一张单桌之前,又将一面玉牌奉上。  

“客官,我食仙居以宴为品,一宴便是一品,一品便是一宴,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食仙宴,其他还有珍龙宴,虚凤宴…”  

许阳神念一扫,再听小厮介绍,轻笑说道:“便来一席千珍宴。”  

“好,千珍宴一席,还请客官稍待!”  

小厮听此,眼中虽有惊异,但也未多做言语,收起玉牌便恭敬退去。  

许阳目光一转,看向周遭,又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堂堂中州第一食府,太古仙人传承,难道连几座分隔空间的阵法都置办不起,还要食客齐聚一堂,如凡人酒家一般同厅而饮?  

自然不是,别说空间阵法,便是一方洞天,自从空间的秘境,食仙居也置办得起,之所以还做这酒家布置,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来这食仙居之人,可不单是为珍馐美味,食仙宴饮!  

有人好名,有人重利,有人要声传四方,有人要耳听八卦。  

所以…  

“听闻数年前,在那钟山古迹之中,东皇道子独战十方天骄,力压当代,无人可敌,更以大乘之身,悍斗姜族大能,有真仙之姿,大帝之望!”  

“听闻这位东皇道子,乃是先天道体,神圣之胎,降生之时伴有诸多异象,落地筑基,百日结婴,不过千岁便入大乘,三千年内必定入劫。”  

“东皇宫为古朝遗族,宫内已有两位九劫真仙,若这东皇道子再成,那便是三仙并立,纵在中州之中也可谓无上门庭。”  

“什么真仙之姿,大帝之望,不过是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