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成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后一件拍品,极品仙器,戊己杏黄旗!”  

“此乃土行仙旗,护身至宝,黄旗一展,便有地气万道,化为万朵金莲护身,万法不侵,诸邪辟易,更能以此为核,布下戊土大阵…”  

“起拍价一件十阶灵物,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件九阶灵物。”  

“现在开始竞拍!”  

货如轮转,很快就到最终之刻,大轴之物随之推出,赫是一杆杏黄仙旗。  

“极品仙器!?”  

见此一幕,众人先是大惊,随后便化眼热,一干劫境仙真,更是盯着此旗不放。  

北域之中,极品仙器与仙宝的来源,一般只有两种,人为炼制与机缘所得。  

前者不用多说,极品仙器,位列八阶,仙宝更是九阶之物,北域虽大但也没有多少八阶炼器仙师,九阶更是别提,只能往真仙上界寻找。  

高阶炼器师的稀少,让仙宝十分难得,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上界流落的仙府与太古遗留的秘境机缘巧合而得,多有残缺不说,还不一定合用。  

不合用的残缺仙宝,有时还比不上合用的极品仙器。  

这戊己杏黄旗就是例子,土行仙旗,防御至宝,主打就是一个全面通用,无论什么功体,什么修法,都能仗以此宝,护身对敌,避难迎劫。  

所以,这类仙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毕竟劫仙的最大追求就是渡劫,为渡过那九重仙劫,他们不得不搜罗各种防御至宝,护身秘术。  

无论买卖,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  

而竞争的结果,就是价格的抬升。  

所以这类仙器的价格…  

“就算是极品仙器,一件十阶灵物也太夸张了。”  

“就是,九阶人仙,十阶地仙,他拿一件极品仙器,就想要换地仙之物?”  

“北域不过下界,纵有上界仙府与太古秘境流落,也挖不出几件十阶仙物啊。”  

“各大圣地传承久远,此等底蕴不是没有,如那五行仙宗当初所得的五行仙府,内中定有十阶仙物,但他们如何舍得?”  

“此前的九阶灵物就罢了,虽然也是资敌,但总在界限之中。”  

“可这十阶仙物…那轩辕剑主万道皆通,丹符阵器,诸法百艺无一不精,炼得极品仙丹,极品仙器,二道技艺尽入八阶,符阵想来也不差多少,如此再给他一件十阶仙物,那天知道会弄出什么来!”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望着台上的戊己杏黄旗,一干劫仙眼热,心中更是纠结。  

但无论如何,最后也无叫价之声。  

“既然无人竞价,那此物便做流拍!”  

凤青青对此,却是毫不在意,直接定下结果,将这大轴之物撤去。  

看她这般淡然模样,众人也是回过味来。  

“这…”  

“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出卖此宝!”  

“放上台来,是为…耀武扬威?”  

“看来,对于各大圣地,万道学宫同样有所忌惮啊!”  

“毕竟是圣地仙门,传承久远,底蕴深厚,谁人胆敢小觑?”  

“如今轩辕剑主晋入劫境,又展出这等防御至宝,各大圣地应当会知难而退,让这北域安宁一段时日?”  

“难说,难说…”  

看着流拍而去的戊己杏黄旗,众人心思各异,看法不尽相同。  

但这并不成阻碍,流程还是早常推进。  

“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灵宝大会到此结束,感谢诸位的光临!”  

一语落下大会帷幕,众修亦是起身退场。  

拍卖会这种事情,趣味不止在会上,更加在会后。  

以往拍卖,散会之后,总免不了血雨腥风,财力竞争之后,又演武力角逐。  

灵宝大会,也是如此,虽然万道学宫确立了威信,南海境内再无劫境劫修猖狂,但南海之外呢,谁人能够保证。  

所以,大会结束之后,一干旁门修士十分干脆,直接办理起了洞府租赁业务,尤其是那些“财已露白”的旁门老祖,左道大乘,没一个敢出岛去,直接订下了几百年的洞府租期,俨然要转为南海修士。  

只有各大圣地之人,能够毫无负担的离去。  

也不能说是毫无负担,毕竟…  

“虎已成患,龙将出渊!”  

“攫尽天下之力,收尽四野人心!”  

“此次大会过后,四野边荒,旁门左道,必定实力大增。”  

“东西妖魔,虎视眈眈,四野边荒,又起波澜,这北域修界当真不得安宁吗?”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此次灵宝大会,那万道学宫不知获利多少,一些七阶之物甚至拍出九阶之价,再加上能够反复售卖,几乎没有成本的功法…不能再让他们做大下去了!”  

“九霄剑阁,当真不动?”  

各大圣地,忧心忡忡,却又冷眼旁观。  

于此同时,灵宝岛上。  

“不错,不错!”  

点着此次收获,许阳十分满意。  

修真百艺,是一门投入巨大,回报也巨大的行当。  

只要后期能够成长起来,那很快就能收回前期成本,并迅速开始盈利。  

这灵宝大会就是例子,此次拍卖绝大部分都是七阶器物,只有草还丹等少数奇珍达到八阶,还是丹药符箓等一次性消耗品。  

七阶器物,不用多说,都是七阶材料炼成,草还丹等位列八阶的极品仙丹,也是用七阶灵物为主药,配合其他辅料,君臣佐使,炉而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