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终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盘古劈崖百里险,峥嵘崔嵬耸云端!  

此等绝险之处,忽见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照开浩渺烟波,显现云海仙山。  

正是峨眉十景之冠——金顶祥光!  

峨眉金顶现,仙神踏云来。  

一尊尊劫境仙神,现出身形,降下云头,落在金顶四方,好似观众入席。  

虽说此战,必会放上直播,但真仙斗剑何等精彩,尤其是对一干劫境仙神而言,若不亲临现场,必会成为人生憾事。  

不止劫境仙神,还有众多修士,齐聚在这峨眉山周边,只是不敢近那金顶而已。  

毕竟,这是真仙斗剑,以其真仙之能,剑威余波可想而知,劫境仙神自然不惧,但劫境之下如何受得住,自不敢上那金顶近观,只得在周边远望。  

“这金顶祥光,当真壮丽,不愧峨眉十景之冠。”  

“峨眉,以雄、险、神、奇,灵、秀六绝闻名天下,乃蜀地顶尖的名山大川,香火鼎盛,门庭若市,道释儒三教在此皆有传承。”  

“也是因此,蜀地修界,常绕峨眉爆发道统之争,前后经历二次正魔大战,三次佛道之争,五次真仙斗剑,不知多少修士喋血。”  

“玄天宗,乃是玄门道教,太清一脉嫡传,开派祖师为白猿老祖司徒玄空,得《九天玄经》与《帝府天箓兜率真敕》两大法传,至今已历四代。”  

“玄天剑主任白眉,便为玄天四代宗主,也是历代玄天宗主之中最为出彩的人物。”  

“据说上古之时,峨眉并非玄天一派独大,而是三教共处,其中佛门金光寺风头最盛,实力最强,但却在第二次正魔大战之时,被那昆仑老魔幽泉所灭。”  

“幽泉老魔血洗峨眉山,灭尽包括金光寺在内的三教道统,端得魔威滔天,猖狂无比。”  

“玄天遭劫,上下只得任白眉一人逃出,苦修千年终入劫境,上天请下一道帝府天箓兜率真敕,同紫青双剑合和成阵,生生炼死了那幽泉老魔。”  

“在此之后,玄天重建,又名剑宗,独占峨眉,名动天下!”  

“如今玄天剑主证得真仙,若是此次斗剑得胜,夺去那万道学宫气运,那必能在此次魔劫之中趁势而起,更进一步。”  

“届时,这玄天剑宗不仅能养出几位剑道真仙,那玄天剑主更是有望证地仙之果,成为名副其实的仙道巨擘!”  

云海周边,众修齐聚,暗声议论之间,揭开一则上古秘辛。  

此时,又见两道身影降下,落在云海一角,观望金顶局势。  

“是盟天道传人与合欢宗的妖女。”  

“这俩人,竟会走到了一起?”  

“哼,有何奇怪,这些年来她们可是与那万道学宫走得极近。”  

“那盟天道传人立誓除魔,贴近万道学宫乃是情理之中,可这合欢宗的妖女…”  

“也是看上了万道学宫的势,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不知是否得到那合欢宗主授意。”  

眼见二女联袂而来,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玉照不作理会,只看峨眉金顶,静候战局拉开。  

但妖魅儿却有些不甘寂寞,看着周边的一干仙神:“来得这般齐全,看样子这些年是给他们憋坏了啊,要是此战剑主不胜,那他们怕不是要翻天?”  

玉照神色平静,远望金顶:“玄天剑宗乃太清嫡脉,九天玄经与帝府天箓兜率真敕,一功一法两大玄门真传,纵在真仙之中,也是顶尖门户,再加上九劫对一劫,莫大修为之差,自让他们蠢蠢欲动。”  

“哼!”  

妖魅儿冷声一笑,不置可否。  

二人按下话语,周边又起议论。  

“此战,不知谁人能胜?”  

“定是玄天剑主无疑!”  

“真仙之能,岂是寻常?”  

“那李轩辕,不过劫境,如何能挡真仙?”  

“哼,话不要说得太满,那九仪轩辕剑可是至今都未现世呢。”  

“万道学宫合天下之力,炼那九仪轩辕,时至今日,不知积蓄了多少,千万还是亿万?”  

“天工造法,造化玄奇,若将亿万轩辕造成一甲,未必不能与真仙一战。”  

“那鸣霄道主,也就大乘修为,但凭五行大阵,仍将七劫之境的北冥龙渊活炼至死,可见造法之功,机甲之力!”  

“此番定是龙争虎斗,不到最后一刻,谁敢轻言胜负。”  

“说了这么多,人呢,怎么还不见踪影?”  

众人议论纷纷,口水洒了诸多,还是不见正主现身。  

不止众人,一干劫境仙神,也有几分不耐。  

“怎么还不来?”  

“不是定好了今日吗?”  

“难不成谁也不愿率先登场?”  

“玄天剑主,乃是真仙,自要押后登场。”  

“真仙又如何,那李轩辕何等心气,怎会屈居人下?”  

“强者争锋,最重气势,率先登场,等于自认低人一头。”  

“所以说剑修就是麻烦…”  

眼看时辰已到,正主还不登场,众人也是无奈。  

就在此时…  

“叮!”  

忽闻镝鸣声响,似为剑器铮动,使得周边修士,面色瞬时一变。  

“砰!”  

一名剑宗修士,猛然按住腰间,面上尽是错愕。  

腰间佩剑,铿锵挣动,欲要夺鞘而出,根本不受剑主控制。  

不止他,在场之人,皆尽如此,皆是一般!  

“怎会?”  

众人惊骇,急忙动作,按住兵刃法宝,刀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