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反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血海成空,大战落幕。  

满是疮痍的战场之中,幸存下来的人们,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逆转更是突兀,还未来得及接受,就已尘埃落定。  

那血魔竟败得这般的快不,该说,那“仙人”竟这般强一剑,只是一剑,战局落定,成败分明。  

这便是白玉京天宫仙城,当真不是夸大劫后余生,心神恍惚。  

不过很快,众人就恢复了过来。  

不管怎样,能活下来都是好事,更别说还多了一座天大的靠山。  

自家师尊,原来真是这白玉京左使,并非虚张声势,欺诈于人。  

虽然只是左右使者,并非这仙城之主,但地位应当也不低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知这城中是否真有仙人一瞬之间,杂念纷乱,但很快又归于现实。  

望着满地疮痍,遗留血腥,方才升起的激动,又化作了沉默。  

这一战,太过惨烈。  

这一劫,太过沉痛。  

五宫弟子,十二楼众,死伤过半。  

各大宗门,十方修士,还有诸国百姓,天下亿万生灵,更是沦于血海,十不存一。  

虽在最后关头,白玉仙城降临,力挽狂澜的逆转了局面,但此前种种终究无法挽回。  

众人沉默,气氛压抑。  

但如今不是悲伤沉痛之时。  

区区血魔,不过只是开端。  

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比如扫荡天下,斩草除根“嗡”  

白玉仙城一动,璀璨仙光照出,接引四大神将,鸣霄道众,归返城中。  

随后,又向地面扫去,将神色错愕的五宫弟子,十二楼众,连带地上尸身,都以仙光接引,收入白玉仙城。  

随后,天宫震动,迸发灵光,化作一道彗星般的长虹,直向远方天际而去。  

白玉京中,核心之处。  

阳神分身端坐,天工之法展开,将此身躯与白玉仙城相连。  

天上白玉京,仙灵机甲,一亿五千万器级,由五件分属五行的灵宝与一亿五千万件法器组合而成。  

然而,这并非它的最终完整形态仙灵机甲,没有仙灵之力,何称仙灵机甲。  

所以,这白玉京的最终形态,应当是“一仙五灵亿万法”  

一件仙器为主,居中调度。  

五件灵宝为辅,结构框架。  

亿万法器为基,组成整体。  

如此,才是最终完整形态的白玉京,战力足可镇压返虚,甚至有望匹敌合体。  

可惜,道法世界只有一件仙器,就是斩魔功成的轩辕。  

没有第二件仙器,能够供给白玉京。  

但没关系,仙器没有,拿人来凑。  

阳神分身,五行灵体,再加上精心炼制,五行合一的五行珠,以及技能特性之助,勉勉强强,也能承担仙器之责,补全白玉京的最后缺陷。  

所以,许阳将自己的这道阳神分身,白玉京左使“孔宣”填入了中枢之中,让这规模最巨,体量最大的仙灵机甲,完成了最后的建造。  

建造完成,接下来,就是实战应用了。  

血海绝地,仍是无边无际,纵横近百万里。  

此世虽无真正的仙魔神佛,但元灵充裕,天地甚广,这近百万里的血海绝地,都占不到其总体量的百分之一。  

可见天地之广阔。  

即便如此,百万血海,在常人乃至大修士眼中,仍是无边无际的存在。  

血魔虽死,血海虽空,但此血海非彼血海。  

一件绝顶魔器,堪比大乘仙真的存在,岂是轻易能灭此前天剑所斩,只是血魔引出的部分力量罢了,并未真正将这血海万象图斩灭。  

修行之路,越是攀登,越是艰难。  

大乘与合体的差距,是合体与化神的千百倍,前者已可谓仙,后者不过人间大能,仍属凡尘修士。  

仙凡之别,何止云泥所以,血魔虽死,血海虽空,但血海绝地不灭,万象魔器仍存。  

但也只是存在而已。  

历经上古大战,古仙合力镇压,这件绝顶魔器虽未破灭,但也遭到了重创,连原本的器灵都被打散了。  

若非如此,那不过化神的血魔,如何能占据这绝顶魔器器灵消散,器身亦受镇封,损毁极其严重,全靠着魔气不灭,才能维持这百万血海。  

所以,绝地虽险,但也不是绝险,魔器虽强,但也不是绝强。  

还得看对手是谁。  

“轰”  

一道白玉仙光,犹若彗星陨坠,直直冲入绝地,压于血海上空。  

“哗啦啦”  

“咕噜噜”  

仙魔之气,刺激冲突,立时血海翻腾,无数残缺不堪的魔影从中浮出。  

那是尸体,上古遗留的尸体有仙有魔,有人有兽,虽然残破不堪,但却万年不化,更被鲜血浸染,魔性侵蚀,化作半生半死,半尸半魔的恐怖存在,成为绝地险关。  

天宫仙城,巍巍而立。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天宫之中,仙城之内,赫见五方宫殿,呈现五灵之形。  

此刻,五方宫殿,大放光华,照出青黄赤白黑五道神光,如剑如柱,扫入血海。  

“砰砰砰”  

神光如剑,犁庭扫穴,在万里血海之中纵横开来,一头头堪比元婴乃至化神的血海魔尸躲避不及,直接被神光绞碎形体,灰飞烟灭。  

后天五色神光,人间绝顶神通。  

此刻由完整形态的白玉京施展,阳神分身,五行灵体之力,配合仙灵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