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再逼(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寿命:150/2800  

修为:元灵凝婴(七境巅峰)  

技能:炼丹,炼器,御兽,灵植,阵法…  

道法(道法天师,道经之主,纯阳之神,除魔卫道)  

修真(元灵化魔,五行灵体,紫气东来,去芜留菁)  

教师(谆谆教诲,教学相长,以身作则,持正守身,讲经说法)  

功法:武经,道经,五灵真诀。  

天赋:五行灵体百年时间,许阳虽然做了许多事情,但其根本都是为同一个目的。  

除魔!  

如何除?  

魔头不灭,是因波旬本质,魔罗伟力支撑。  

凡俗修者,面对欲界魔主,自是无可奈何。  

唯有同等位格,同等层次的伟力权柄,才能斩灭魔头,根除隐患。  

什么伟力,可及波旬,匹敌魔罗?  

太上道祖,老君如何?  

起初许阳也不确定,毕竟他是后世穿越之人,无论太上道祖,还是魔罗波旬,对他都太过遥远,没有接触,不知其威,自难定论。  

但不知没关系,可以实践对比。  

早在百年前,两界相交时,万道学宫就对魔气展开了研究。  

百年时间,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尝试,得到不少成果。  

白玉京推行的化魔灵符,化魔灵丹,便是由此而来。  

灵符灵丹,只是其次。  

真正关键,还是破魔经法。  

经过实验,道法真经,能够有效克制魔气,甚至将其完全消灭。  

这是实验结果,太上道法之力,不弱波旬魔能,甚至犹有胜之。  

所以,许阳传下道法诸经,又亲自宣说讲解,助白玉京弟子修行。  

如此百年,不仅温故而知新,道法造诣方面更进一步,还刷出了针对性的技能特性。  

如道法技能的除魔卫道,还有教师技能的持正守身,讲经说法。  

这些技能特性,都能有效提升道法真经的“除魔”效果。  

所以,许阳不仅有后台,还有外挂!  

两者合一,效果如何?  

血魔惨叫一声,面目立时扭曲,周身血海之景,佛陀菩萨,金刚罗汉,比丘僧尼,重重异象全数破灭开来,化作无数魔头惨叫哀嚎。  

许阳神色不变,宣讲不停,道法真经浩声传唱,清光道道,化现莲华,庆云朵朵,映照诸天,更见混元剖分,阴阳生化,五行轮转等诸多神异。  

这是“道”的具象体现!  

仅是许阳自身,纵然宣说真经,也难有此妙法。  

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属性面板与技能特性,永远都是他坚实的依靠与助力。  

在“除魔卫道”“持正守身”“讲经宣法”等特性加持下,许阳宣说道法真经的效果得到了巨幅提升,才有这等大道显化之景呈现。  

宣法大道显,此等手段,几近仙神矣!  

如此,血魔处境,可想而知。  

哀嚎声中,万象破灭。  

血魔身躯一缠,再也端坐不住,直接翻倒下来,狼狈跌坐在虚空之中,形体扭曲,痛楚抽搐,逐渐崩解成猩红血流。  

又有面孔虚影,自他体内浮出,有男有女,各不相同。  

有白发长眉的老者,有神情冷峻的青年,有妖娆妩媚的女子,有邪笑妖冶的少年…  

一道道虚影,一张张面目,自他体内争相而出。  

血魔神情,亦是扭曲,一片混乱癫狂。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何薄于我!!”  

“天又如何,我宇文殇,便是要逆天改命!”  

“纵然堕入魔道,我也在所不惜!”  

“师尊,不要,不要…”  

“哈哈哈,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雪神山,怎可灭于我手?”  

“白玉京,此仇不报,我张少白枉为人!”  

“般若魔罗,世尊波旬…”  

一片混乱之中,虚影竞相争出,面目变幻不定。  

宇文殇,司空涯,玉无心,还有不知名之人,从血魔体内挣扎了出来,尖叫着,嘶吼着,想要脱离这具躯壳,但又被无数血丝牵连扯回。  

脱,脱不得!  

合,合不入!  

自我矛盾,自我冲突,痛楚至极。  

对于魔物而言,道法之力,何尝不是一种秽物污染?  

元灵修者,受到污秽魔气侵蚀,有堕入魔道之险。  

污秽魔物,面对道法真经净化,也会坏功果根基。  

所以,血魔混乱,形体不定,现出宇文殇,司空涯,玉无心等形象来。  

这些人,都是血魔的一部分,是其功果,是其根基。  

如今,根基动摇,功果渐坏,血魔的处境可想而知。  

痛苦哀嚎,惨叫声声。  

然而许阳神色不变,道法真经,宣说不停。  

终于…  

最后一声哀嚎,血魔形体炸裂。  

道道虚影,张张面孔,还有那白发红袍的妖冶少年,都化作血流炸裂崩溃。  

血流滚滚,蒸腾消散,最后只剩一朵猩红血莲,被清光照定在虚空之中。  

血莲!  

魔种!  

血魔的根本,波旬的化身,不灭的根源。  

可惜,只是分身,并非本体,纵然毁去也无法消灭血魔,至多就是令其损失部分力量。  

话虽如此,但对这红莲,许阳仍不留手,《上清大洞真经》转为《雷霆玉枢宝经》,清灵神光化作雷霆霹雳,轰然一击,破灭红莲,消弭所有。  

同一时间…  

魔染之世,有三大绝地,九大魔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