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双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雷云”  

“元婴之劫,多为二九天劫”  

“若是资质超凡,遭受天妒,可增至四九之数。”  

“天劫天阶,是劫难亦是造化,最终结果如何,还看修者能为”  

“据说宗主当年凝婴之时,便历了一场四九星辰雷劫,星辰之力合雷霆之威,四九三十六道星辰劫雷落下,宗主不仅坦然而受,还借机洗练自身北斗星体,令其一番蜕变,更得天地造化,可谓震古铄今”  

“不知此人渡的是何种天劫”  

天枢宗内,云机,景岳,还有那十万大山的元婴老妖,望着青玉山上聚集的劫雷,心思各异,惊疑不定。  

天劫有数,以九为基,数数相乘。  

最低为一九天劫,最高为九九天劫。  

九九八一天地劫,大乘真仙命也忧。  

除去数量,天劫还有种类之分,阴阳生死,五行四法,以及自我心魔,天地雷霆与大道之力结合,形成各种属性的劫雷,甚至催生出心魔幻象,各方各面的考验修士,是否有资格度过劫难。  

此外,天劫还会根据渡劫者的状况,增加雷劫数量与雷劫威力。  

天资越高,潜力越大,遭受的雷劫越是恐怖。  

极其严苛,极其凶险。  

难怪高阶修者,视天劫如洪水猛兽,甚至将其看做修行第一难关。  

不过,天劫之中,也有造化。  

天劫越多,威力越强,越是说明你天资卓绝,甚至为苍天所妒。  

若有手段,火中取栗,夺得天劫造化,那这不仅不是劫难,反会成为一大机缘。  

古往今来,不乏天骄奇才,做过此等尝试,最终逆天而行,踏上仙路道途。  

这也让云机三人很是纠结。  

他们既希望苍天降下九九之劫,将此人灭于雷霆之下,又害怕对方手段通天,无论何种雷劫都能渡过,甚至趁势而起,青云直上。  

纠结纠结,万分纠结。  

但作为旁观者,他们如何纠结,都不能影响局势发展。  

青玉山上,积云碰撞,雷声轰鸣。  

一名道人,凌波踏虚,直入云中。  

立时,风惊云变,扭转成涡。  

漩涡上空,苍穹之顶,积云重重。  

漩涡中央,虚空之处,一人孤身。  

下方众修,仰头凝目,紧张观望。  

“这是四九天劫”  

箫淼脑中,阵老言语“元婴之劫,多为二九之数,天资卓绝者,可遭四九之劫,此人虽然不凡,但在天劫一事上,也不敢出格太多。”  

箫淼听此,亦是好奇“天劫还能出格,怎么个出格法”  

“自是五九六九,至七九八九了。”  

阵老一笑,玩味说道“北域修界史上,倒是出过几个这样不知死活的傻子,还有几个天地不容的疯子,元婴之境便引六九天劫,乃至九九天劫。”  

“哦”  

箫淼眉头一挑“然后呢”  

“然后”  

阵老一笑,毫不在意“当然是死了。”  

箫淼“”  

“元婴之境,九九天劫,你以为你是什么,天道气运之子”  

阵老嘲讽一声,又做叹息“天劫之中,虽有机缘,但也有量力而行。”  

“如天枢那个小王八,他就很有自知之明,提前用了北斗化劫之术,没引来六九天劫,只渡四九天劫,既得天地造化,又无陨落之险。”  

“多精明”  

阵老感叹一声,教训说道“记住,死人就是死人,无论天资多高,潜力多大,死了都是一块烂肉”  

箫淼“”  

“轰轰轰”  

两人话音之中,惊雷已过九道。  

四九天劫,三十六道。  

前九道,寻常雷霆,威力平平。  

道人立于虚空,坦然身受,九道天雷入体,犹若泥牛入海。  

泥牛入海,沓无音讯。  

天雷入体,亦无反应。  

“武经之中,有驱雷擎电之功,天雷练体之法。”  

“道经之中,有雷霆玉枢宝经,都天神霄雷法。”  

“无论武功,还是道法,都能将雷霆之力化为己用。”  

“如此,不仅前九道天雷无力建功,就是后二十七道天雷,也难对法王造成实质威胁。”  

九道天雷,第一劫关已过。  

道人毫发无损,负手凌空而立。  

众人议论纷纷,眼中亦见火热。  

积云碰撞,轰雷震响,无边暗幕之中,隐见一轮大日。  

大日红光,炽烈如火,又做电龙惊走,化作一道赤雷。  

“这是”  

众人心惊,不明而悸。  

唯有少数几人,识得此雷来历。  

“大赤天雷”  

“此人难道是火属灵体”  

“不对,火属灵体,当引五行火雷”  

“大赤天雷,至阳至刚,唯有大日仙体,才会遭此劫难。”  

“此人,竟是与宗主北斗星体并列,日月星辰三仙胎中的大日仙体”  

“不不不,世事无常,天劫更无定数,引大赤天雷者,未必就是大日仙体”  

天枢宗内,云机景岳心中惊乱,但面上却还是强做镇定。  

“轰轰轰”  

九道大赤天雷轰落,一瞬连发,不留余地。  

然而,道者无惧,步踏虚空,抬手相迎。  

霎时,天雷接引,赤光入体。  

九道大赤天雷,全被修者运化。  

四九天劫,已过其二。  

天穹积云,又见变动。  

无边暗幕之中,一道金光乍现。  

金光交汇雷霆,化作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