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发难(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郭北书院,许阳归来,回到家中。  

“公子”  

辛十四娘迎来,见他一脸笑意,心中已知结果,但还是问道“此行顺利”  

“哈”  

许阳轻声一笑,揽住她的腰身。  

“吩咐下去,大宴三日,普天同庆”  

说罢,又是低头一吻,直让佳人嘤咛,泛起红云雾泪。  

虽说已为人妇,夫妻多年,但亲密之时仍见少女娇羞。  

在旁一干侍女,亦是识趣退离,转去筹备大宴之事。  

许阳要开一场宴席,一场普天同庆的大宴席。  

倒不是他沉迷声色,醉生梦死,稍有成就便追求享受。  

而是人情世故,不得不做。  

兰若鬼蜮,盘踞多年,一直被视为金华之患。  

如今拔除,于情于理,都要昭告天下,既能平定人心,又能提高威望,何乐而不为另外,此番诛魔,祭仪再开,各方各面都出了不少力,得胜之后自要论功行赏,如此才利于人心团结。  

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看看对方反应的机会。  

压力这种东西,从来都是相对的。  

普渡慈航的存在,对他而言是心腹之患,但他又何尝不是普渡慈航的悬顶之剑如今,他诛杀黑山老妖,做到了以往天师所不能之事,这绝对会让普渡慈航压力倍增。  

他肯定要做些什么。  

所以,许阳给他机会,让他表演,看他能使什么手段。  

三日后,宴席开。  

郭北上下,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甚至七省地方,各处分院,都有惠及。  

“白云观,长荣真君到”  

“清平观,青河真人到”  

“法明寺,白山大师到”  

“凤鸣山,青鸾仙子到”  

是夜,明月当空,灯火通明,注定一城无眠。  

宴席如流,高朋满座。  

欢声笑语,送往迎来。  

不时流光飞空,祥云落地,一位位道法高人祝贺而来。  

人间烟火,仙家法术,交相辉映之下,别有一番韵味。  

除去郭北书院本家之人,还有加入体系,同上战船的各大道统以及一些摇摆不定,迟疑落子的中立势力。  

谁人都看得出来,这场宴席,绝不止是庆功那名简单,还带着强烈的“政冶”意味,将决定南方七省,南北俩地,三大教门,十方道统,乃至整个天下的命运走向。  

所以,无人胆敢怠慢,受邀者无不前来,参加这一场大宴席。  

宴上,众人入座,泾渭分明。  

道门一方,以长荣真君为首,左右又有儒门大儒与佛门高僧。  

如今,南方七省,三教传承,各大道统,甚至散修道观,都已投身郭北书院,所以此番前来拜贺的真君着实不少,有三十六位之多。  

代表南方修界。  

另一边,则是各方妖仙,以凤梧山的青鸾仙子为首,也有几位踏入六境的善类精怪,虽然数量较少,但实力也不容小觑,并且比各大道统更为亲近书院,甚至有完全投身之意。  

毕竟,他们是精怪,不需要考虑道统传承,也没有门户之见,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以往就有许多善类精怪投身各大道门,成为所谓的护山神兽,甚至坐骑奴宠。  

如今面对比各大道门待遇更好,并且一视同仁的郭北书院,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三教传承,各大道统,整个南方修界,再加上一众妖仙,在座的道法真君,六境修士,已近五十之数。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真君之下,便是真人,不说数之不尽,也有千百之数,以书院学子,善类精怪居多,其次才是各大道统弟子。  

至于真人之下的法师只能安排到外围去了。  

宴席主位,又有三座,如今都空荡无人。  

但没有让众人久等,很快便见二人携手而来。  

一人身姿挺拔,英武不凡,隐握大权威严,又见儒雅风采。  

一人袄帔红艳,白衣无暇,少女姿容,倾国倾城,惊艳绝伦。  

两人携手而来,珠联璧合,当即成为全场焦点。  

“拜见院长”  

“剑臣道友”  

“留仙公子”  

众人起身,各自行礼。  

“诸位大驾光临,此地蓬荜生辉。”  

“请”  

许阳一笑,坐下身来,又邀众人入座,随后方才说道“今日大宴,普天同庆,两位兄长本该前来,但日前扫荡兰若鬼蜮,大兄眼见幽冥无序,阴阳混乱,便欲重整两界秩序,建立阴山府司,维持阴司法度。”  

“阴山府司”  

众人听此,都是一怔。  

但很快一众道法真君便释然开来,齐声赞道“阴山道兄,功德无量”  

此前说过,阴阳两界,秩序渐坏。  

所以,各大道门都要分出力量,维持阴司秩序,以免阴阳混乱。  

然而阴间世界,凶险非常,不仅有众多恶鬼,还有一干类如黑山的万年老妖。  

纵是各大道门,也只能勉强维持阴司局面,对于“枉死城”等划地为王的存在,有心无力,难以管束。  

即便如此,入阴司,定幽冥,也是一等道门的象征与表现。  

能够带来名望,权力,同时也有义务,责任。  

如今郭北书院已是南方之主,倘若再建立阴间秩序,那就更加名正言顺。  

“这是其一。”  

“还有其二。”  

众人方才接收阴山府司的消息,还未将其消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