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书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年后。  

“咕!咕!咕!”  

“嗷呜!!!”  

荒野之中,一片黑暗,除去夜枭的嘶鸣,便是野狼的嗥叫。  

就在此时,黑暗之中,忽见一点光亮,颤颤巍巍的走来。  

“呼!”  

一阵狂风呼啸而过,那点光亮也明灭不定,照出一个瘦弱的身影。  

那是一名书生,身穿长袍,头带方巾,身后背着一个竹制的白布书笈,面容也算英俊,就是身体文弱了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  

他提着一盏灯笼,颤颤巍巍,慌慌张张的在林中走着,四方传来的狼嗥让他胆战心惊,想要加快行进脚步,两股却是战战不休,反而更加缓慢。  

“嗷呜!!!”  

就在此时,周边又传来一阵渗人的狼嗥,黑暗的树林之中也传来响动,隐隐约约似有几双惨绿的眼眸投射目光。  

书生面色一变,身躯一抖,竟然涌现了几分气力,连滚带爬的向前奔去。  

这般逃窜了不知多久,连手里的灯笼都灭了,书生还不敢停下。  

忽然…  

“砰!”  

一声响,书生弹倒在地,惊慌失措的向前望去,想要看清自己撞到了什么。  

只见前方,稀疏的月光之下,幽暗的树影之中,一人孤身而立。  

那是…一名男子,一名青年男子,他身姿挺拔,如剑如松,高大却不显笨重,一袭青衫,淡泊如水,更是透着一股超凡脱俗之意。  

他站在那里,一时之间,竟让这荒郊野岭,黑暗密林的恐怖与阴森如潮退散,冷厉呼啸的寒风,悠长渗人的嗥叫,悉数沉寂。  

见此,胆战心惊的书生也冷静了下来,艰难撑起身子,整理好凌乱的衣物,再向对方拱手一礼:“在下宁采臣,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话语之间,眼光瞥去,悄然打量对方的模样。  

只见月光清冷,照现那人身影与面容,剑眉星目,儒雅之中显着英武与刚毅,看来似书生,又似一名任侠,一名剑客,只是未有宝剑随身。  

“还好还好,这般模样,这等气度,如何都不可能是山贼强盗。”  

眼见对方气度不凡,宁采臣心中更是安定了下来。  

那人亦是投来目光:“宁采臣?”  

“哈!”  

话罢,便做一声轻笑,言道:“我姓李,名青山,秦川人!”  

“李青山?”  

宁采臣喃喃一声,感觉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  

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只能拱手说道:“原来是李兄,失敬失敬!”  

说罢,又上下打量起对方来:“李兄,你是秦川人?”  

那人点了点头,轻笑说道:“不错。”  

“秦川之地,处于关中!”  

“千里迢迢,来此何故?”  

宁采臣神色诧异:“莫非李兄也欲往那郭北书院求学?”  

“郭北书院?”  

那人听此,又是一笑:“算是吧。”  

“既是如此,那你我可结伴同行。”  

听此,宁采臣大喜,连忙说道。  

“我乃浙人,居于嘉兴,也欲往郭北书院求学,奈何路上开支太多,盘缠将尽,城中花销着实承担不起,听闻此处有一寺庙,大开方便之门,便欲前来投宿,结果得遇兄台,甚幸甚幸。”  

“哦?”  

那人一笑,打量着他:“你在何处听闻的?”  

“自是苏州城中啊。”  

宁采臣神色诧异:“怎么,李兄不是自苏州城而来?”  

那人摇头一笑:“我自他处而来。”  

“是吗?”  

宁采臣也没有太过在意:“无论何处而来,此番既能相遇,便是缘分,如今天色已晚,不宜赶路,李兄,伱我还是到前边的寺庙去借宿一宿吧?”  

话语之间,颇为亲近。  

如此态度,并不奇怪,毕竟在这等荒郊野岭之中,若是有人结伴同行,那谁都求之不得。  

更别说,来人这等身姿,必是文武并重之士,安全感大大增加,别说几头野狼,就是撞上盗匪,恐怕也能应对。  

“也好。”  

那人听此,也未拒绝:“走吧。”  

“待我把灯笼点上照路!”  

宁采臣一阵欢喜,拿出火折子,重新将灯笼点上。。  

“呜!!!”  

灯笼方才点亮,周边就传来了一阵悠长的狼嚎,冷冽的寒风随之呼啸,吹得衣衫单薄的宁采臣不住颤抖。  

再看身边这位李兄,只穿一件单衣,却丝毫不感寒冷,必是有武功在身,心中不由一阵羡慕。  

穷文富武,他这身家,可练不得那等功夫。  

两人同行,向前走去。  

不知多久,前方忽然出现了一堆乱石。  

两人走近一看,发现乃是一座寺庙的山门,年久失修的门楼已经倒塌,只剩下一面残破的石碑还伫立着,饱受风雨侵蚀的碑面上,是三个暗红大字——兰若寺!  

至此,再抬头向上,顺着那青石阶梯望去,便见一座古刹,置身于无边的黑暗之中,稀疏清冷的月光下,隐隐照出一圈破败腐朽的表面轮廓,也不知被荒弃了多久。  

“这…”  

“兰若寺?”  

宁采臣走上前去,提着灯笼照了照,看着石碑上的寺名,感觉有些奇怪:“兰若者,阿兰若,寺庙也,哪里会有寺庙以兰若为名的?”  

“如此,岂不等于人名为人,城名为城吗?”  

“怪哉,怪哉!”  

宁采臣摇了摇头,回过身来:“李兄,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