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邀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华府,兰若寺,阵势重重,封禁鬼蜮。  

虽然破败古刹,还是鬼气森森但一时之间也算平静。  

此时,祥云飘至,直入山中。  

“道友。”  

“真君。”  

许阳落下云来,步向芦篷。  

长荣真君亦是起身相迎,拱手笑道“恭贺道友,诛魔功成,为天下扫去诸多祸害,功德无量”  

“真君言重了。”  

许阳摇了摇头,轻笑说道“是那妖魔不知天数,取死有道,在下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道友过谦了。”  

长荣真君摇了摇头,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随即笑道“道友还是唤老道长荣吧。”  

许阳一笑,也不推脱,只是拱手一礼“石坚见过长荣道兄”  

“哈哈哈”  

长荣一笑,将他扶住,两人把手又来到桌边坐下,随后长荣举起一杯香茗“以茶代酒,恭贺道友,道行大长,修行有成”  

许阳亦是举杯相迎“与道兄同庆”  

修行之道,达者为先。  

除非是血脉至亲,师门直传,否则修者论交,一律不看年岁,只看修为高低。  

同境之间,便为道友,平辈论交。  

高出一境,便是前辈,要以敬称。  

长荣六境修为,许阳此前对他,皆以“真君”相称。  

对此,长荣虽不以前辈自居,但也没有强要他改变称呼,算是对这修界潜规则的默认。  

如今,他主动提及,改换称呼,也不是慑于许阳扫荡妖魔展露的实力。  

许阳突破了突破五境,晋升六境,如今已是道法真君之身。  

具是真君,境界相同,自然要以平辈身份论交。  

甚至,他还将自己屈居于下,让许阳直呼他道号长荣。  

这是对实力的尊敬。  

别看许阳只是新晋真君,但不论法力道行,还是术法神通,长荣都不如与他。  

这是事实,必须承认。  

长荣将位置摆得极正。  

但许阳岂会不通人情仍是以道兄相称,既不坏辈分,又能拉近双方关系。  

如此,自是宾主尽欢,两相得宜。  

两人以茶代酒,饮宴庆贺。  

片刻之后,方才引入正题。  

长荣真君放下茶杯,望着许阳,感叹问道“罗天大醮,不愧为我道门大仪,有此助力,留仙道友与阴山道友想必也突破了吧”  

“不错。”  

许阳轻笑点头“各有进境,获益匪浅。”  

道法真君,境界相对,位同修真金丹。  

若是修真体系,筑基突破金丹,想要万无一失,最好寻一份结丹灵物,如“五行结金丹”,就能有效提升结丹成功率,并免除突破失败后,三元失控,五气相冲,法力暴走的恶果,保住修者性命根基。  

但这个道法世界,天地贫瘠,没有五行结金丹,也没有其他结丹灵物,想要凝结金丹,踏入真君之境,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兵行险着,冒着法力失控,冲毁根基的风险自行结丹。  

要么借助法坛,消耗宗门底蕴,在祖师法坛的护持下结丹。  

许阳是那一种自然是后者。  

他原本就有真人极境的修为,突破只在顷刻之间,布置罗天大醮之后,更得大祭大仪之力加持,效果远胜各大道门的祖师法坛。  

如此,破入六境,成就真君,自是水到渠成,根本没有悬念。  

若否,他之前怎能阳神出窍,先后截杀那楚公侯与惊雷蛟事实上,早在九天前,他就凭借罗天大蘸之力,练成金丹,纯阳造化,成就真君之身了。  

用罗天大醮晋升真君,说实话,这是一种很奢侈,很浪费的行为。  

正常情况,罗天大醮,都是用来帮助真君,晋升“天师”境界的。  

但无所谓,许阳有奢侈的资本,挥霍的底气。  

对此,长荣真君也心知肚明,感叹说道“轩辕神剑圣道兵,增寿损命阴阳法,驱雷擎电神通术,三位道友,天资卓绝,老道不能及也”  

许阳一笑“道兄谬赞了”  

长荣真君摇了摇头,不置可否,只是问道“接下来道友有何打算”  

许阳听此,也不隐瞒“此番争龙,我欲入局,争一争道统气运”  

说罢,便望着长荣真君“道兄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罗天大醮,成就真君,许阳已经站在了这个世界的顶峰。  

无论境界修为,还是法力道行,又或者术法神通,他都堪称绝顶。  

放眼天下,各方修士,纵是道门正宗,也找不出几人能与他并肩。  

再加上郭北书院如今的体量,随时可以举行罗天大醮,大幅增强他的实力,甚至助他成为“天师”  

道法天师,举世无双。  

哪怕各大道门不惜代价,底蕴尽出,动用祖师法坛,乃至上古法宝,仙神之物,也很难对他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他又又又又又无敌了。  

既已无敌,那之前的顾虑,自然烟消云散。  

接下来,郭北书院肯定要对外扩张,占据金华江浙,乃至整个南方,随即起兵北伐,争夺天下,一统江山。  

这是必然的发展,郭北书院现在的体量,注定它必须走上这条道路,没有其他选择。  

如今,他来找长荣真君,主要有三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表明态度,同时拉这位道门高人,一代宗师入伙。  

郭北书院,肯定要扩张势力,肯定要争霸天下。  

但怎么争霸,是个问题。  

大周大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