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无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手机请访问喝了两杯茶的功夫,宋玉华老爷子又问了好几遍那个问题,十分想知道这首诗作者的名字。  

但杨铭的口风很紧,坚持说自己记不清了。  

宋玉华连连叹气觉得很遗憾,喝完手里的这杯茶后从椅子上起身,然后来到书桌前凝视着桌面的空白宣纸,皱眉摇头。  

旁边的杨铭见状内心一紧,怀疑老爷子是不乐意了,要反悔不帮他写字。  

幸好,老爷子没有他想得这么小气。  

只见宋玉华收起书桌上的铺好的那张宣纸,接着把旁边的砚台、毛笔也收了起来。把书桌上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之后,才从背后的书架上取出另一套笔墨纸砚。  

整个过程的动作很谨慎、庄重,仿佛在做一件神圣的事。  

“好诗,就要用好材料。”  

大佬做事就是讲究,杨铭在一旁愣是没看出来两套笔墨纸砚的区别,不懂的时候不要多嘴说话,等着大佬秀操作就完了。  

研墨提笔,宋玉华嘴中念出诗句,落笔于纸。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笔杆随着手的掌控在宣纸上起起落落,一笔一画之间尽显清润、飘逸。  

宋玉华书写的速度保持不快不慢,运笔力度既不重按,又不轻提,每一个字都精心之作,全神贯注。  

写完最后一笔,宋玉华老爷子扫了一遍自己的笔迹,满意地点头。  

“你看着满意吗?”  

“宋叔不愧是书法大师,我当然是一百个满意。”  

具体的书法杨铭不懂,但字写得好不好看他还是看得懂的,连连点头,顺手拍了个小马屁。  

“说起来,这还是这首诗第一次被正式记录在纸上。”  

这句话引得宋玉华的侧目,瞬间动心,隐隐有一种荣耀感。  

如果以后这首《长歌行》名留青史,那他宋玉华写的一幅字,岂不是也有机会成为名作?  

不动声色地随开右手边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木盒,从里面取出一个私人印章。  

转头向杨铭征求意见道:“我盖个章,你没意见吧?”  

我能有什么意见?  

简直求之不得,一幅书法有没有书法大师的盖章价值肯定不一样。  

杨铭都快笑出了声,绷着强忍住,抬手做出一个请的姿势,说道:“理所应当,宋叔您请!”  

一枚印章落在宣纸上。  

有了宋玉华老爷子的这个盖章,价值直接飙升,即便是随便写几个字,拿出去也能买个不错的价格。  

类似之前一万块钱写一副字的价格,老爷子完全不屑于盖章。  

而写这首《长歌行》的价格?  

无价!  

按照之前说好的规矩,杨铭需要付一万的润笔费,但等他准备付钱的时候直接被老爷子严辞拒绝了,差点还挨了顿骂。  

老爷子的意思是这种文学作品是无价的,不要用金钱交易来侮辱这幅作品。  

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翻脸比翻书还快。  

省了一万块钱,但杨铭还准备再省一万…如果老爷子愿意给这个机会的话。  

“咳!宋叔,能不能请你再帮我写一副字?”杨铭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嗯?”  

宋玉华正在欣赏自己的作品,闻言后目光从宣纸上离开,看向杨铭问道:“还是送给你岳父的?这一副字完全够分量了。”  

“这次不一样…是送给喜欢的人。”杨铭挠头回道。  

“行吧,不过我可不是每一副作品都盖章的,先跟你说好,免得你到时候觉得不舒服。”宋玉华的心情很不错,直接答应了下来。  

“当然,盖不盖章您随意。”杨铭没有任何意见。  

宋玉华继续回头打量着自己刚写下的作品,对刚才的发挥很是满意。  

“啧…”  

即便是再来一次,他也不能保证有刚才的水准、状态,文学创作都讲究一个即兴发挥,书法也是一样。  

兴致高涨的情况下有概率超常发挥。  

老爷子甚至有留下这幅作品当私人收藏的想法,但不好意思说出口。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副简单的文学作品了,如果杨铭所言属实,这首诗《长歌行》是第一次被正式记录在纸上,意义就不普通了。  

往后如果这首《长歌行》名留青史,这一幅书法作品绝对价值惊人。  

而比起钱,宋玉华老爷子更在乎的是能不能蹭个青史名留的机会。  

至于这首诗能不能名留青史?  

那还得交给世人去评判。  

反正宋玉华自己是已经被这首诗词征服了。  

要知道他老人家的评判标准可不低,寻常作品在他这里都讨不到一个‘好’字。  

连连不舍的目光从宣纸上挪开,把这幅已经完成的作品放到一边,重新铺上一张宣纸,依然觉得有些不圆满。  

“唉!你要是多给我一些时间就好了,我好把这幅字装裱起来。”  

杨铭干笑着不说话,这幅书法中午就要派上大用场了,装裱肯定是来不及了。  

“行了,你小子说说第二幅字要写什么吧。”  

“嗯嗯。”杨铭点头,不过这次他还有一点特殊要求,手在空白宣纸上面划了一大半的范围。  

“宋叔,我想把这些地方留着作画,这次的诗词不多。”  

“咦?你小子是早就打好了主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