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的想法(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段家宅邸上面。  

而段家宅邸全是住宅样式,多处不适合办公,因此还需要改建。不过有些地方,如练功场、避暑亭等处,以及后宅休息的地方,还是可以直接保留的,用来休闲娱乐练功休息,那是再好不过,只需要更换家具用品之类的,搬进去住就可以了。  

而其他地方,就需要拆倒重建。  

梁晋开启的先期工作,就是这个。  

莫狄莫城主还专门派遣了他府中最懂行的人来帮忙,雇来最专业的匠人开工。而梁晋自然是派出唐小狗监工。  

唐小狗殷切勤劳,凡事都看得很紧,正是干这个的最好选择。  

要不是他有这个特点的话,梁晋早派他去长安城了,不然也不会把他留下。  

在段府里该拆除的地方拆除之后,地基开挖之前,万斩妖的身体终于养得差不多了。于是霍定神、云守剑和武云贵带着几车抄家得来的财宝以及抄家的主要工作者万斩妖启程,一路向南而去。  

这一去慢慢悠悠,不知道要多少时间。到了长安城里,卖卖东西,安置一下人,也不知道要多少时间,弄完这一切,再往镇北城返一返。也不知道要多少时间。  

总之梁晋是等不及了,在地基挖完,房子盖了一半以后,他手里的钱捉襟见肘,就干脆赊起账来,让匠人们继续干活,剩余的钱,等他的手下从镇北城返回来,一并支付。  

这活一干就过去了一整个冬天,梁晋的中州镇武令都不知道冷却好多长时间了。  

按说大冬天里,是不太适宜盖房子的,但架不住梁晋心急啊。  

而且梁晋还是谪仙人门人,就更不在意现在是寒冷的冬季了。他只需要在工地的四周架起夏时小剑,给工地和匠人们提供适宜的气候环境,就可以了。  

匠人们会答应梁晋先干活最后算工钱,也是看到了梁晋这一点神奇之处。  

有什么还能比在大冬天里感受到夏日的温暖还要让人欢喜?  

那些匠人们甚至呆在工地上不愿意回去了,铆足了劲儿的干活,让中州镇武司衙门的工程完工时间,大大地提前,他们甚至来得及提前回家过年。  

当段府的牌匾被撤下,原本家户的院门换上衙门的高墙大门,挂上中州镇武司的牌匾以后,梁晋提前请他们吃了一顿大饭,也算作散伙饭,让他们各自回家过年,至于工钱,等明年开春再来取。  

至于梁晋、唐小狗和韩小钰,则被莫城主请去了城主府里过年。他们的外事府,莫城主还给他们留着,倒是能够居住。因此这个年过得还算热闹。  

镇北城的过年,也不像长安城那么热闹。天寒地冻,雪有下了不少,皑皑的白雪甚至淹没了人们的膝盖,让整个城池都在一片银装束裹之中。  

这样的天气,乍一看让人欢喜,到处白茫茫一片,清凉得让人舒服。但时间一长,就没人会喜欢了。  

这雪太过白净晃眼了,而且也实在太碍事,影响出行。人们光是清扫院子,清理出门前的一片空地,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力气、多少工夫。  

还有这天,实在太冷了。在这样的天气里,少不得有些人要冻死,也少不得有喝醉酒的酒蒙子一闷头栽进雪坑里,再也出不来。没事儿的人们,也不愿意吹着刮骨的寒风出门,裹得厚厚实实等在屋子里,盼着什么时候冬天过去,大雪化开,天气转暖,万物也好复苏。  

梁晋有四时咒令在身,倒是不用发愁这些。但他看到别人的艰难,却不由心想如果所有人都会他这四时咒令,那就好了,哪怕只是一部分,那也不错啊。  

那样一来,他们保暖、清雪,也勉强能做到了。  

但是这怎么可能?  

这世界的普通人和修行者泾渭如此分明,普通人怎么可能使用出法术呢?  

更何况,法术与法术之间,神灵的限制又如此之大。  

但他想到这个问题时,一个念头突然莫名地在脑子里面闪过。  

他拿出了自己的镇武令,在手中把玩。  

那令牌漆黑冰冷,似乎完全是一块死物,任谁也想不到,当它被以独特的方法冲入法力时,能发挥出那么恐怖的威力。  

“等等——”  

梁晋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他只是个普通的修行者,并不是修炼军师法术的。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普通的修行者,是无法使用军师的法术的,这两样完全是不同的体系。  

那么自己为什么能通过中州镇武令,使用出牧神军的军师神通、召唤术神将应龙呢?  

这里面,又包含了什么样的独特手段?  

梁晋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些许灵感。  

这是一个思路,如果自己能够知道牧神军镇武令中的原理,将之破解,触类旁通,说不得就能开发出新的手段,打破不同神源修行者之间的限制,甚至打破修行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限制!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百年来说不准也有人做过这样的设想,但都没有成功。但有些时候,能够想到,就是值得尝试的事情。  

因为他已经察觉到了,在这个畸形的世界里,单纯通过武力镇压、通过牧神军、镇武司来限制修行者的猖狂,改变世界的现状,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自己的想法能够行得通,说不定通过这个主意,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获得使用法术的权利,人人如龙,那样一来,修行者对普通人的压迫,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梁晋感觉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