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那颗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宫殿没有牌匾,不知道是哪个神域里扒拉来的。  

从四周的空间可以看出,它依然宛若时针一般旋转不休。  

只是孔寒安三人站立在宫殿门口,却没有那种旋转感,只要不凝神看向四周,甚至不会头晕。  

孟愈啧啧称奇,孔圣只是笑着,却不解释。  

孔寒安倒是懒得问,他心中是有猜测的。  

既然这片小天地是无数空间叠加而成,时间流速各有不同,那么每一个空间必然自有其重力,类似地球旋转,但其中的人不会被甩飞一样。  

宫殿的建筑风格有些熟悉,材质更不是人间能见,孔寒安一眼就看出是天界的产物。  

想想也是,如果有熊氏真有孟愈所说那般厉害,一剑斩天,那么用天界的宫殿做寝陵,想必也说得过去。  

不过,孔寒安依然有些疑惑。  

“按理而言,有熊氏在时的天界当属巫神,那么他是如何有这般宫殿的呢?”  

巫神与道家神明不同,其讲究不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他们的建筑风格多依照不同时期人类的广泛认知,甚至如河伯山鬼,他们的居所更是偏向动物巢穴。  

孔寒安去过巫山,如今的巫山甚至都被搬入了罗酆山里,虽然说巫山只是巫神们落魄后的居所,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这座宫殿,给孔寒安的感觉,更偏向于道家神明的仙宫。  

孔圣点了点头。  

“寒安,不愧是你,还是这么敏锐。”  

而后,孔圣解释了起来。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中戎是战争,而祀,则是祭祀…”  

在有熊氏时期,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部落的最高领袖,一定是手握军权与神权的。  

也就是说,部落首领,必须是这个部族大将军,也必须是这个部族的大巫。  

但有熊氏部族,其实并没有神明看好。  

他们宛若用旧后随手丢弃的垃圾,属于部落征伐里的失败者,是诸神的弃子…  

在那个年代,没有祭拜的神明,部族的子民之间便没有凝聚力。  

这样的情况,放在现在或许很难理解,但在彼时以部族为单位的时代,就是常态。  

人们聚在一起的原因是为了生存,但抱在一起并不一定会取暖,还能互相捅刀子。  

有同样的图腾,同样的信仰,人们才会有同样的目标和同样的动力。  

拿孔寒安上辈子的粉丝团伙举例来说…  

两伙粉丝聚在一起只会互相撕巴,你家爱豆太烂,我家哥哥最棒。  

但如果他们崇拜的偶像组成了CP,他们就会极快的速度融成一体,相敬如宾。  

而可悲的是,有熊氏没有这么个爱豆…  

这就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有熊氏部族岌岌可危,即将散去的时候,作为部族的大巫,有熊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在最后的祭祀上,指着天边的一颗星辰告诉自己的子民,那就是他们的神!  

随后,每次祭祀,他都带领子民,祭拜那颗星星。  

通过不断的征伐,掠夺其他部落的图腾,硬是将有熊氏的图腾缝合成了一条龙。  

孔寒安怔了大半晌…  

如果是这样的话…  

有熊氏部族祭拜的目标不存在,谁来庇佑他的?  

孔圣眯着眼道。  

“没人庇佑他们…全靠他们自己合纵连横,最终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统一了众部族。”  

这的确是一段足矣令人敬佩的历史,便就是如今的大齐,也有道圣在帮老皇帝,而有熊氏全靠自己。  

但孔寒安如今已经是神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又不一样了。  

巫神需要人类的信仰,所以才扶持部落。  

可若有熊氏部族祭拜的神本就是个虚假的东西…  

孔寒安心中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测。  

“他们部落汇聚的信仰,最后…”  

孔圣点了点头。  

“没错,都归于有熊自身了。”  

“所以,他汇聚了当时整个人族的信仰…”  

“而整个人族在背后,支撑着他,一剑把九天捅了个穿!”  

饶是孔寒安两世为人,经历了不少,心性已经被磨得有些淡然,听到这里,也不由心潮澎湃…  

他虽未亲眼得见,但遥想那冲天而起的剑光,只能避其锋芒漫天巫神,仍免不了心旷神怡。  

那剑芒是人族的风采啊…  

可以料想的到,那个时期的巫神,一定比之前苟活巫山的巫神强大了太多…  

而人均寿命不过三四十的人族,汇聚起来的信念,堪比神明…  

甚至能将他们踩在脚底。  

结合目前所知,孔寒安心中已经对有熊有了些许的猜测。  

汇聚了整个人族的信仰,想必当时的有熊已经是神明了。  

甚至可以说,是人间界的界主也不为过。  

其实力堪比冥界的后土娘娘…  

而他的神号,必定与星辰有关。  

巫神时期的星神,道门神仙的建筑,堪比后土…  

还有之后儒门推广的传言…  

“有熊氏祭拜的星辰难道是…”  

孔圣哈哈一笑,十分畅怀。  

“没错,他们祭拜的星星就是北极紫微星。”  

“有熊的神号,全名便是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孔寒安有所猜测,但真听到孔圣给他的答案,还是有些难以相信。  

巫神传说里,最早背叛巫神投入道门的紫微星神和勾陈星神实力并不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