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雷龙皇,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是,真灵物质?”  

灵儿看着魏文识海中散发出来的气息,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真灵物质,这是世间所有灵体都具有的,极其特殊的物质,是一种比之灵魂本源还是神秘而玄幻的东西。  

可以说,真灵是构成灵魂本源最本质也最核心的物质。  

这种所谓物质,并不是真实的物质,而是比之灵魂还要虚无缥缈的存在。  

生命死亡的层次分为四类,最常见的一类,肉体死亡,比如出现意外,机体受到不可逆创伤,导致肉身衰败,生命活动消失。  

这种死亡常表现为外力作用,是非正常死亡。  

第二类,灵魂死亡。  

这一类主要表现为寿寝正终,就是指灵魂本源所能承载的时空长河的洗礼达到了极限。  

简单说,就是灵魂是要存在极限的。  

这种极限与灵魂本源的强弱有关。  

越强大的人灵魂也越强大,能够存活的时间也悠久漫长。  

不过,大抵都是具有一个极限的。  

一旦灵魂存在的时间突破了这个极限,那灵魂就会自然衰老、溃败,最终消散不见。  

但灵魂死亡还算不上真正的死亡。  

真灵消亡才算是。  

每一个生灵或者死灵都会存在灵魂物质、灵魂本源或者类灵魂物质的东西,这种象征灵魂的东西有着其独特的点。  

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或者两个生命,或者两件东西,其根本原因就是每一样东西都会存在着独属于他的独特的点。  

若表现在灵体上,那就是真灵物质。  

真灵,是构成灵魂本源最核心且又最基本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也感受不到。  

对于大多数生命来说,灵魂就是极其虚无缥缈的存在了。  

而真灵物质,比之灵魂还要更加虚无缥缈!  

常人根本就接触不到。  

因为他们连灵魂都接触不到,更何况是真灵?  

对于灵魂死亡的生命或者说灵体来说,灵魂消散了,灵魂本源也溃败了,但真灵物质会以极其虚幻的形式隐匿在空间中,隐匿在时间里。  

而一旦有大能力者出手,他们可从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中,将逝去的灵体的真灵聚集起来,能够让这本已经死去的灵体复活过来。  

这种大能力者的层次,绝非宇宙最强者可比,甚至连神王都做不到。  

一般来说,真灵是不会消亡的。  

而只要真灵不散,那这真灵所代表的灵体就还活着。  

这也就是灵魂死亡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当然了,万事无绝对,真灵也有可能被毁灭,被侵蚀,被化作虚无。  

而真灵一旦消失无踪,时空长河中也不可见,那就真的是死亡了。  

这种死亡,就是最恐怖的死亡了。  

灵魂消散,真灵溃败、腐朽,再也不见。  

没有痕迹留下,哪怕是时光长河中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印记,不存在过去,没有活在现在,也不具备未来。  

就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留下。  

没有人能够记得,没有事物能够记载,哪怕是虚空宇宙、时空长河,都不曾有记忆。  

这种死亡,就真的是死亡了。  

当然了,魏文现在的状态并不是说他要死了。  

只是他识海中,灵魂本源内的神秘力量散发出来,这种力量穿越了过去,跨过了现在,逆乱了未来,连轮回神殿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就很恐怖了。  

轮回神殿啊,这是当世最恐怖的存在之一,哪怕是无上强者,是神王存在,都会趋之若鹜,死命争夺,宝贝至极。  

这等存在所具有的伟力,绝非常人能够轻易影响得了。  

可现在,魏文突破到了行星级生命体,他的灵魂出现了剧变,影响到了轮回神殿…  

的确很恐怖,也很神秘!  

此刻,魏文手握传说之刃,自身巨变的力量彻底绽放出来。  

一时之间,山摇地动,天地变色,那乌漆嘛黑的云朵直接被万丈霞光击穿,暴雨骤歇,乌云散去,天际恢复了湛蓝。  

“擎天一剑!”  

魏文直接出手,那万丈霞光凝聚成剑,聚集了天地无穷伟力,有着古老的时空大势加持,圣洁无双,恐怖至极。  

他一出手就是最强杀招,似要看看自己如今实力之强,能够达到何等层次。  

擎天一剑,这是魏文前一段时间领悟的最强力量,是他看到了花木兰旋舞猎龙的英姿之后领悟出来的至强攻击。  

这一刻,魏文手举传说之刃,万丈霞光凝聚而成的擎天之剑竖于天地之间,辉煌绚烂至极。  

“死!”  

魏文轻哼一声,挥动了手中利剑,那擎天一剑直接挥砍下去,裹挟着无穷的天地伟力,摧毁一切。  

“昂!”  

雷龙皇咆哮着,它本不以为意。  

因为太前不久也领会过这一招,对它几乎毫无作用。  

可生命的本能告诉它,这一招变得不一样了,它恐有性命之危。  

这一刻,它恐惧了。  

可惜,迟了!  

魏文悬空,无穷无尽的天地伟力加身,自身行星级的精神念力和基因原能彻底爆发,那恐怖的力量席卷之下,宛若天神在世,威耀无双。  

长剑划空,无敌力量爆发,雷龙皇的力量防御犹如豆腐一般,脆弱至极。  

只一瞬间,这擎天一剑劈下,直接击穿了雷龙皇庞大的龙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