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全是水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姓名:李云种族:人族李云原是沂水县都头,是朱富的师傅,有一身好本事,打斗起来有三五十人不能靠近他。  

专管梁山建造、修建房屋,是梁山第九十七条好汉,后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统帅:44  

武力:67  

智力:52  

政治:11  

魅力:16  

修为:通脉巅峰天赋:演武李云在教导别人武术的时候,提升自身武力三点,同时教导的效率提升50%。  

技能:青虎决面阔眉浓须鬓赤,双睛碧绿似番人。沂水县中青眼虎,豪杰都头是李云。  

习此功法者,不露而威,颇生豪侠之气概。  

一个相对普通的天赋能力,可以在清风寨中作为即将开设学堂的武术教练。  

这种属性也没有作为将领的必要,说实话现在的姜山已经不太需要普通武将级别的将领了。  

而此时,黑脸汉子在听见二人会说人话后,心中倒是稍微定了几分。  

但随即便被一柄大斧劈砍的连退几步,旁边的几人见状按耐住心中的惊惧,连忙围了上来。  

此次他们围杀姜山如果不成,必然是没有半点生机。  

所以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小命,却也奋力的拼杀着。  

而就在此时,地面之上的那四处水洼,竟然又缓缓钻出了四个只穿了一身短裤的赤身男子。  

“张顺在此。”  

“阮小二、五、七在此。”  

徐耳此时已经有些呆滞了起来,这几人的出场方式,让他的世界观大受冲击。  

而姜山的脸上虽然挂着高深莫测的笑容,但心中却忍不住有一股吐槽的欲望。  

自己召唤出来的这些武将,怎么都蛮喜欢出场的时候大喝一声。  

而且这一次的六个武将似乎是梁山泊专区,从三流到普通全是梁山的人。  

姓名:张顺种族:人族张顺是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江州人氏,梁山排名第三十位,上应天损星。  

水寨八位头领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绰号“浪里白条”。  

张顺曾率水鬼营凿沉海鳅大战船并活捉高俅,威震天下,随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在征方腊时战死于杭州涌金门。  

统帅:62  

武力:71  

智力:54  

政治:12  

魅力:66  

修为:凝穴巅峰天赋:浪里白条张顺率领水军作战时,其所属士卒全属性20%,同时张顺训练水军的速度提高100%。  

张浪在水中作战时提高其武力值五点,每呆一天,还会提高再次其武力值一点。(最多不超过7点。)  

张顺在水中进行偷袭时,极大概率击杀和俘虏不超过其武力值五点的武将。  

技能:翻浪功江里生来浪里淘,英雄不只艺业高。乾坤一气能下水,权奸太尉尽数抛。  

习此功法者,入水如蛟龙归海,翻江起浪。  

浪里白条张顺,梁山水军中笔墨着画最多的一个,生擒高俅也代表着其能力的出众。  

姜山在看到张顺的天赋后,心中倒是颇为高兴。  

虽然在他的未来构画中,并不会大肆扩张水军,但提前有个底子倒也是挺好的。  

毕竟淮河和汉水这两个地方都属于水网纵横之地,日后商船来往之间,如果有水军保驾护航那就更好了。  

姓名:阮小二种族:人族立地太岁阮小二,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  

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  

统帅:61  

武力:68  

智力:34  

政治:12  

魅力:15  

修为:通脉巅峰天赋:阮氏三雄阮小二在水中作战时可以提高自身武力值5点。  

同时和阮小五、阮小七协同作战,武力值再次提升5点。  

技能:游鱼决犹如鱼戏水,翻腾似蛟龙。  

习此功法者,入水如呼气,起浪如观云,但见一条大鱼翻腾,却无人影相见。  

后面阮小五和阮小七的属性相类似,天赋也和阮小二的一模一样。  

三人如果协同在水中作战,相互之间的加成,倒也相当可观。  

只可惜他们都属于水中蛟龙,一旦上岸就会大打折扣。  

但即使如此,他们应对那些窦家的门客,倒是轻轻松松。  

“尽量留活口。”  

看着眼前一同冲出去的四人,姜山才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大声喊道。  

他当然知道窦文涛对自己怀恨在心,既然这一次抓到了把柄,那就有的文章可以做了。  

在姜山说这句话的时候,战斗其实已经接近尾声。  

除了那黑脸大汉以外,其他人已经死伤了大半,剩下的也面露惊恐的转身想要逃跑。  

但只见张顺手中大刀轻轻一挥,那些人脚下的土地便瞬间化为泥沼,将他们快速吞没了进去。  

而黑脸大汉则被阮家三兄弟一起围攻,此时也已经捉襟见肘,快要坚持不住。  

“想要我去害少爷,休想。”  

在听到姜山的话后,黑脸大汉看着旁边包围过来的阮氏三兄弟。  

意识到自己已经逃不了的他,竟反手将刀架在脖子之上,准备自尽。  

但就在此时,他却发现自己突然动弹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