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琴瑟和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姜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秦芈说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前世的汉武帝虽然大破匈奴,但之前可是有文景之治打下的根基。  

而唐朝除了继承了一部分隋文帝时期府库满仓的盛世以外,还硬生生隐忍了17年,才大破突厥。  

这些强盛的朝代,每一个之前都有一两个休养生息和打根基的时间。  

同时前世也不缺少雄主因为急功近利,而丧失大好局面的情况。  

如今清风寨内务纷杂不明,连统治范围的15万民众,都无法做到真实的控制。  

外部有虎威寨盘踞在卧榻之间虎视眈眈,三个月之后还有燕赵大军从旁边过境,掀起一场大战。  

在这几方势力之中,清风寨无疑是处于最低端的那一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寨毁人亡。  

心中一番思索,终于放平内心的姜山,感受着怀里的娇躯。  

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注意到本源之眼中,秦芈那已经褪去迷雾的属性栏。  

姓名:秦芈种族:人族忠诚度:98  

统帅:49  

武力:66  

智力:56  

政治:45  

魅力:78  

修为:罡煞前期天赋:琴瑟和鸣当秦芈与自己的夫君情投意合之时,如同琴瑟和鸣,会使双方的属性相互促进,随机上升。  

秦芈及其所属势力,对于智力,魅力专长的人才具有的极高吸引力。  

(俞伯牙与钟子期,二人常在门台子境内的小平山上弹琴会友。  

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天下再也不会有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好友,于是伯牙挑断琴弦,摔断琴身。  

传说其中大半的琴身化作了大青郢,另一小半化作了小青郢。)  

技能:清风决五脏易通,炼髓难入,大成之后,身轻如风,惊鸿一瞬。  

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属性,两个天赋能力都偏向于辅助,应该是由秦芈那高达78的魅力属性延展出来的。  

倒是那个琴瑟和鸣的天赋,让姜山颇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提高属性的能力,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现在的他大概弄清楚了,属性和天赋的关系。  

如果是像秦风二人这样,没有一项属性到达六十,但却已经拥有天赋的人。  

那只要正常成长,就必然会有一项属性,在成年之后到达六十。  

同时,这样如果有一个人的属性成功突破六十,那不论他的天赋有多差,都会随之诞生一个天赋能力。  

当然,二者相比之下,肯定是前者的潜力和未来会更加的宽广。  

轻轻在秦芈额头吻了一下后,姜山强忍着再温存一会儿的想法,以极大的毅力站了起来。  

“寨子里很多事情需要敲定,我得先走了。”  

“我陪你一起去吧。”  

秦芈见状连忙跟了上来。  

“不用了,你这一天赶来赶去也够累了,先歇一会儿吧。”  

姜山看着秦芈疲惫的双眼,连忙将她安抚住。  

正好此时乐姨赶来,他将秦芈转交了过去。  

看着二人缓缓离去,姜山叫上守在门口的穆石朝着山寨的库房走去。  

库房在寨主府的右边,占据着相当庞大的一块场地。  

里边的顾大嫂正将各种物资检查包装封口,并测算是否有损坏。  

而旁边的秦风正带着那十个少年,在那边不断的计算着什么。  

“你这一组数据中,木材的统计不应该用捆而是应该用根,回去重新算。”  

秦风对着旁边的一个少年说道。  

十个少年分为五组,一个汇总数据,另一个则负责计算。  

最后计算的结果经过秦风的检验后,再交给顾大嫂进行核算与汇总,将测算的物资配合着账本重新统计出来。  

几人正在闷着头认真地审核着,并没有注意到远处走过来的秦风。  

反而是旁边一些正在帮忙搬运物资和维护秩序的人,在看到了秦风的到来后,恭敬的喊到。  

而这也终于让秦风他们看了过来。  

“公子,你怎么来了?”  

秦风将手中的炭笔和石板放了下来,语气充满惊喜的问道。  

因为竹简和刻刀的效率有些太过缓慢,所以他们先用炭笔和石板计算出结果,再在刻录竹简之上。  

“我来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怎么样,山寨的物资还充足吗。”  

姜山抓过旁边码好的竹简看了一眼,那清晰的字迹和数量一目了然,让他颇为舒心。  

秦风听到这话却停顿了下来,虽然数据都是从他手中经过,但最后的归纳和汇总还是在顾大嫂那里。  

而顾大嫂正指挥着面前的人,将仓库中的一堆武器搬出来。  

看到姜山的她,连忙打了打身上的灰尘走了过来。  

“公子,山寨中的粮食大概还剩三万石左右,如果以现在的消耗速度,还能吃三个月。  

至于粮食和武器倒是颇为精良,除了一些严重损坏的,其他的略微修复和打磨,大约能凑出三千人左右的兵甲。”  

听到姜山的问话后,她思考了一下便将数据完整的报了出来。  

“三个月的粮食和三千人的兵甲,还是不够。  

兵甲可以先放下,但粮食至少要储存到八万石。”  

姜山略微计算了一下,便知道这些数量的粮食,完全不足以支撑他接下来的开荒,直到秋天的第一次收获。  

“按照公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