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营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4月22日,还是下雨。  

闲着没事干,秦寿决定在枇罗山四周修建围墙。  

反正工程简单,绕着枇罗山一层层网上码,不管撑雨伞还是穿雨衣都可以。  

昨天收获一辆卡车、无数鞋子外加几台水泵,给了秦寿不少动力。  

枇罗山很大,秦寿一个人要把整座山围起来,没个两三天根本做不到。  

不过最近天天下雨,进城搜索相对危险,在家造墙倒也可以,之后再把枇罗山改造成更大的农场,种满各种瓜果蔬菜,即便没有广告牌,路过幸存者远远看见也会主动赶来。  

在获取食物相当困难的末日世界,哪个人看到吃的不激动?  

说做就做,在此之前先通过对讲机向雷贺询问,看看庇护所周围有没有危险。  

前往山头当面问或者自己看,雷贺又会觉得不自在,还是放过他吧!  

雷贺很快回应,除了很远的地方有零星丧尸,庇护所周围非常安全。  

秦寿放下心来,独自开车出门,先到庇护所东边位置,仔细观察地形后,取出水泥方块开始放置。  

这段时间除了熔炼废铁,同时也用石头烧制石灰,在搅拌机制作水泥。  

加上之前储存的那些,材料充足。  

这是一项大工程,秦寿并不心急,也没那个必要。  

从早上开工忙到下午,也就绕枇罗山两圈左右,刚刚打了个底。  

一个方块1米高,想要防御尸潮,最少也得四米以上,才能阻止它们。  

虽说正常情况下,丧尸碰到围墙实在绕不过去,抓挠不动,会逐渐徘徊离开。红雾出现的情况下,也是优先进攻幸存者所在区域,也就是庇护所那边的围墙,不可能在这边叠罗汉,翻入每人的区域,不过还是小心为妙!  

按照这个进度,明天应该可以顺利建成!  

4米高的围墙,而且在山上占了地势,外围地面稍微倾斜,阻挡丧尸更加容易。  

次日,果然还是下雨。  

秦寿抓紧时间,继续修筑围墙。  

等到中午13点46分,夏勇通过对讲机联系秦寿:“秦皇,收到新的一个信号,城南方向张庄有幸存者求救,说是被困矿场,食物和水最多坚持1天,快要撑不住了!”  

“断了粮食和水,正常人可以撑好几天。”秦寿说道,“总不会天天下雨,或者这两天雨小一点再去营救!”  

“我知道了!”夏勇得到回应,继续研究新型广播系统。  

秦寿还是造他的围墙,一直忙到晚饭时间,等袁沅通过对讲机催他吃饭,又拖半个多小时,终于将最后一段码好,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成功围住枇罗山。  

这么大的工程换作普通人,大概五六个施工队加在一起都达不到如此效率。  

如此一来,整座枇罗山区域算是彻底安全,庇护所成员可以活动的范围更广,至少在山上走来走去没有问题。  

之后找时间把树砍一砍,将地形铲平,开垦之后就能种植。  

收到求救信号,当然要抽时间过去。  

对于秦王朝庇护所来说,幸存者人数太少,完全不够用,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要抓住机会!  

熊山那边自顾不暇,应该没办法派人搭救,华郡城内暂时没有其他势力,也不会有人跟自己抢。  

已经过去几天,正好夏勇也能返熊山“复命”,干脆先到求救地,将幸存者带回,再往熊山附近,顺道让夏勇“偷”些跟他关系好的幸存者,带回到秦王朝。  

如今准备开垦枇罗山,干活的幸存者是越多越好。  

只希望明天天气转好,别下大雨!  

大雨天过于危险,若以自身安危去换其他幸存者加入,秦寿觉着并不值得!  

当晚早早休息,养精蓄锐。  

到了隔天早晨,虽然没有开晴,不过变成绵绵细雨。  

这是一个好兆头,小雨影响不大,可以出门。  

秦寿便将武滢、夏勇找来:“今天主要两件事,尽快赶往城南矿区,救出求助的幸存者。然后在华郡城内休息一晚,明天一起去熊山附近,能拉到多少人加入我们,全看你了!”  

“放心!”夏勇拍胸脯保证,“不会让您失望。”  

出发之前,秦寿找到袁沅,跟她交代几句:“我们要去城南救人,之后转向熊山,大概两天时间,若是路上出现状况耽搁,也有可能三天左右。庇护所这边暂时交给你!”  

“好,注意安全!”虽然秦寿等人要出去两三天,袁沅心中担忧,还是点头应承。  

安排妥当立刻出发,让夏勇开车,三人直接赶往华郡。  

城南矿区其实离东郊比较近,不用进入城内,郊区这边就有公路直达。  

现在出发,全速前进差不多中午11点左右抵达。  

救人之后,半天时间进入城区,找一个靠近北城门适合过夜的房子,熬到明天早上出发去熊山。  

到时候秦寿和武滢躲在对方瞭望台看不到的远处,让夏勇自由发挥,将人带过来。  

最后用新得到的卡车载人返回,速度快的话可以在天黑抵达庇护所,若要时间不足,便在城内找一处楼房栖身,再等一个晚上。  

提前规划,到时候不会慌乱。  

车子一路奔向城南,正好11点16分抵达城南矿区。  

还没进入矿区,就见外面大批丧尸徘徊。  

将车停在远处,秦寿先到附近地势最高的位置,通过望远镜察看矿区内部状况。  

果然,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