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九章 收容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月风华第一七一九章收容营秦逍见状,也是笑起来,抬手示意众人坐下,笑道:盯住皇甫云昭道:  

皇甫云昭精神一振,上前道:  

秦逍笑道:  

皇甫云昭道:  

秦逍正色道:皱眉道:  

宇文承朝道:  

秦逍道:  

皇甫云昭拱手道:  

秦逍正色道。  

三将起身。  

秦逍正色道:  

几人齐声道:  

在座诸人都是心服口服。  

皇甫云昭这几人都是出身辽东军,对玄菟郡的情况最为了解,玄菟郡的辽东军残部如果见到这些人杀过去,肯定也没有什么抵抗之心,收复玄菟只是时间问题。  

收复玄菟不难,稳定那边的局势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几人与玄菟的将领官员熟识,要安抚那些人,也最容易取信那些人。  

秦逍安排这些辽东军旧部前往,确实是最合适不过。  

最要紧的是,秦逍用人不疑,出征玄菟的都是辽东军旧部,某种角度来说并无秦逍的原班嫡系,从此也可以看出秦逍的度量,那也确实是将这些归附龙锐军的将领视为自己人。  

诸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事情,这才散去。  

秦逍却是将轩辕冲留了下来,问道:  

龙锐军拿下辽阳城后,俘获大批的辽东兵,便在城南设立了俘虏营。  

不过俘虏营好说不好听,所以秦逍让大家将俘虏营成为收容营。  

轩辕冲便是带人暂时负责收容营。  

降的辽东将士都被安顿在收容营。此外都护府在满城张贴告示,劝说那些躲藏的辽东兵前往收容营登记,效果很好,这些天已经有数百人主动过去登记。」  

「他们守城战死了近千人,听说守城的兵力不到五千人,所以应该还有几百人躲藏在城中各处。不过现在每天都有不少人主动来投,他们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不出意外的话,再有几天,他们了解情况过后,应该都会主动出来。」  

秦逍道:  

秦逍道: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秦逍从来没有轻视过辽东兵士。  

龙锐军几次与辽东军交锋,虽然辽东军屡战屡败,但不得不承认,辽东军的兵士们并不怂。  

龙坝血战。窦雄率领的辽东骑兵那可是骁勇坚毅,如果不是真羽骑兵驰援,结局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哪怕是这次攻打辽阳城,辽东兵也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浴血厮杀。  

龙锐军破城之后,各门的辽东兵也没有屈服,依然血战,只是汪兴朝从战场上消失,群龙无首,辽东军的士气才彻底崩溃。  

他知道如果汪兴朝亲自带兵血战,双方的死伤恐怕更为严重。  

守城的辽东兵其实都是汪兴朝的嫡系兵马,一直以来也都是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单兵能力而言,每一名辽东兵的战斗能力绝不在龙锐兵之下。  

秦逍心知龙锐军以后的战事还有太多,如果能够收编这几千名辽东兵,更会让龙锐军的实力如虎添翼。  

他向门外看了一眼,已是黄昏时分。  

秦逍沉吟片刻,终是道:  

收容营设在城南一片远离街巷的空阔场地,周围一圈修建了木栅栏,里面搭起了密密麻麻的帐篷,轩辕冲带人负责此处。  

天已经暗下来,收容营内篝火熊熊。  

收容营有近三千缴械的辽东军俘虏,篝火也是如同星火点点。  

龙锐军对这些俘虏倒也没有亏待,送来了一日三顿的粮食,甚至还有蔬菜,收容营内专门成立了一支后厨队,专门给收容所的兵士们做饭。  

于此次战败,虽然许多辽东兵心有不甘,但却不得不心服口服。  

这些天下来,大部分军士心中其实很窝心,情绪也很不好。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大家都没有想到,大将军汪兴朝竟然临阵脱逃。  

虽然辽东局诸将腐败透顶,但汪兴朝将自己装饰的很好,在辽东军中的威望也是无人可及。  

龙锐军兵临城下之际,汪兴朝亲自坐镇南门,几次激励将士,欲要和将士们同生共死,为此这些大将军的嫡系兵马也都是存了血战到底之心,守城之时也是不惧死伤。  

可是敌军从城墙下的缺口冲进来之后,守城的军士们与敌军血战之际,在最需要汪兴朝之时,那位大将军竟然在战场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事对将士们的打击实在不轻。  

将士们欲要死战,诸将却临阵脱逃,这让大家的心寒到了极点。  

虽然收容营篝火点点,许多人宁可坐在篝火边烤火,也无法在帐内睡觉。  

轩辕冲将秦逍的意思传达给了大家,留去自由,但到现在还没有切实的行动,大家对自己的命运都无法确定。  

既有叛军之名,又有败军之实,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低落到谷底。  

忽听得一阵骚动,许多兵士不明所以,纷纷循声看过去,却见到一队人正穿行在营中。  

当先一人一身布衣,年纪轻轻,身后跟着轩辕冲和几名部将,却没有兵士跟随。  

轩辕冲的声音中气十足,远远传开。  

秦大将军?  

秦逍?  

收容营的辽东军俘虏们都是惊讶,谁也没有想到,秦逍竟然会亲自来到收容营。  

听到声音的辽东兵不自禁纷纷向秦逍这边过来,只是片刻间,两边都挤满了辽东兵,空出一条长长的道路,所有人都是打量着秦逍。  

篝火明亮,秦逍的身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