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九章 抉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军亲自出手,只需要全力支持真羽部,步六达的处境便岌岌可危。  

大单于自然也是忧虑。  

他没有想到曾经所向披靡的辽东军竟然已经孱弱到如此地步,被刚刚出关不久的龙锐军打的狼狈不堪。  

东北风云骤变,大单于这些日子既操心部族遭受的大疫,更是在考虑步六达将何去何从。  

秦逍来到步六达之前,大单于只以为秦逍肯定已经将步六达列入了收拾的目标。  

以东北当下的局势,如果步六达抱着辽东军的腿,发展下去,步六达最终很可能为辽东军陪葬,莫说要一统漠东,恐怕最终整个部族反倒要被真羽部吞并。  

这当然是大单于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如果与辽东军保持距离,没有了辽东军日后做靠山,步六达的处境也同样艰难。  

大单于知道,步六达也与辽东军一样,走到了一个极为艰难的处境。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秦逍竟然亲自来到了步六达,而且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这对大单于来说,其实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如果能够缓和与龙锐军的关系,甚至化敌为友,那么步六达的困境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大单于最希望出现的局面,就是置身于东北两军争斗之外,作壁上观,不去与任何一方为敌,也不会与任何一方走得太近,左右逢源,这样无论是谁最终成为东北的主人,步六达都将安稳如山。  

但他知道这不过是奢望。  

东北出现如此剧变,周边诸附属势力想要远离纷争独善其身,简直是白日做梦。  

大单于对坚决追随辽东军犹豫不定,却又没有其他道路可走,着实愁烦。  

秦逍的出现,对大单于来说,甚至比得到疫病的解药更为重要。  

他昨夜言辞之中对秦逍也是做了试探,甚至借助大疫之事,向秦逍表明了态度,承诺不会再支持辽东军,而这样的表态,显然得到了秦逍的赞许。  

老单于精明过人,其实从秦逍的言辞之中,他确实没有感觉到对方带有敌意,而且也隐约知道了秦逍的态度。  

秦逍似乎并没有让步六达全面倒向龙锐军的要求,只是希望步六达置身事外,不要卷入东北战事。  

这对步六达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身为大单于,考虑的是整个部族的利益,既然辽东军败态已显,步六达当然不能成为辽东军的陪葬品,有机会与龙锐军和解,甚至选择龙锐军作为靠山,那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这也是草原诸部习以为常的生存方法,根据局势选择依附的势力,艰难地存活下去。  

锡勒三部边界地带的诸多部落,就经常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步六达这样的锡勒强大部族,自然不会像那些小部族一样经常要面临选择的困扰,但是在面对强大的大唐力量之时,步六达同样是弱者,到了如今的局势,同样也要做出选择。  

所以今日设宴,如其说是为贺骨使团接风,实际上却是要隆重款待秦逍这位大唐将军。  

他握着秦逍手腕,十分热情,亲自拉着入帐,顺着地毯走到头,在主位设了两席,却是让秦逍与同共坐。  

搭建的宴会帐篷十分空阔,容纳百来人十分轻松。  

除了主座两席外,左右两边各设两派,每排有十来个单独的座席,每席设一案,上面放置酒菜,所有人都是席地而坐。  

秦逍知道草原人性情爽快,不喜欢扭扭捏捏,既然大单于已经在席位上做了安排,自己如果推辞,反倒显得扭捏矫情,也不客气,与大单于入席之后,步六达众官员以及莽咄也都入席。  

莽咄是贺骨的使者,步六达倒也不怠慢,将他安排在左首首席。  

对面首席坐着的正是东林汗,其下则是塔都步六达章,其他官员也都是按照地位高低落座。  

秦逍扫了一眼,却没有看到红叶的身影,有些奇怪,但立时想到,红叶的性情有些孤僻,而且身份使然,肯定是不愿意参与这种场合,想来是拒绝了大单于的邀请。  

“这位是贺骨派来的使者莽咄俟斤。”大单于待众人落座之后,才抬手指向莽咄道:“他是我们步六达的好朋友,在座的应该有不少人都认识。”  

莽咄起身,向众人行了一礼。  

大单于这才介绍道:“这位是秦逍秦将军。你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但肯定都是听过秦将军的威名。”  

参加宴会的有三四十人之众,除了昨夜在汗帐的少数人,在场大部分人其实还真不知道秦逍竟然来到步六达,只以为今日设宴是为款待贺骨使团。  

毕竟汗庭就宛若草原上的一座城池,占地面积极广,只是四周没有城墙而已。  

这些官员分别居住在汗庭各处,昨晚在汗帐发生的事情,大部分人甚至一无所知,今日接到参加宴席的命令,也只以为是因为贺骨使团。  

先前大单于出现,亲自参加宴席,甚至在外等候,许多人心里就纳闷,暗想接待贺骨使团,也从来没有搞过这么大阵仗,大单于也从来不曾亲自参加,这次却是一反常态,难道贺骨使团带来什么重大事情不成?  

待得见到大单于方才亲自牵着秦逍的手进帐,许多人更是诧异,此时听得大单于介绍,才明白过来,却也是大感震惊。  

秦逍之名,在场众人当然都听说过。  

东北的局势,直接影响到周边诸势力,在东北大地上发生的两军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