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结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衮州城,玉京城苏家要对付苏奕的事情,早已不是秘密。  

无论是那些顶级大势力,还是混迹在衮州城内的其他三教九流,都有着一致的观点——  

苏奕必将被打压!  

事实也证明这一点,先是郑家之主郑天合被剥夺族长之位,紧跟着新任总督穆钟庭就被囚禁起来。  

连带着和苏奕有关的人和势力,几乎在短短两天时间里,皆被苏家的力量拿下。  

这一切都让人们料定,苏奕难逃此劫。  

可就在这等局势下,当有关总督府之战的消息传出后,以至于满城尽是哗然声。  

不知多少人为之错愕、震骇、难以相信。  

一个十七岁少年,却一举将玉京城苏家的力量摧垮,连带此次站在玉京城苏家那边的大人物,也全军覆没!  

谁敢信?  

强大如白眉王、火穹王,都饮恨于此战之中!  

其他诸如玉山侯、天勇侯等名扬大周的大人物们,也无一不横尸场中!  

这无疑太恐怖。  

当这样的消息扩散,衮州城内那些大小势力全都懵了,完全无法想象,苏奕究竟是如何办到这一步的。  

而最先遭受冲击的,则是俞、赵、白、薛这四大顶级世家。  

说来好笑,在不久时候,在衮州西山茶话会上,这四大顶级世家之主,皆被苏奕所杀,群龙无首之下,引发了严重的宗族内斗。  

历经了诸般残酷血腥的倾轧后,这四大顶级世家好不容易选出了新的族长人物。  

结果却在今日的总督府中,这四位新任族长却再度被苏奕屠戮一空。  

可以预见,这四大顶级世家注定又将陷入一轮内斗和倾轧,还不知要引发多少血腥。  

而对其他势力而言,总督府这一战,却让他们震骇之余,意识到一件事。  

当初的西山茶话会上,由于消息被封锁,没有人敢确定,杀死秦长山、岳长源、以及在场其他大人物的,究竟是谁。  

虽然也有许多声音怀疑是苏奕,可毕竟没有确切的证据。  

再加上苏奕毕竟太年轻,才仅仅十七岁,那时候的他也才只是聚气境修为。  

以至于更多的人坚信,西山茶话会的杀戮,绝不是出自苏奕之手笔。  

可现在,随着总督府之战的落幕,当各种消息都指向苏奕一个人时,这才让人猛地意识到一件事——  

既然苏奕都能杀死白眉王、火穹王这等先天武宗,为何就不能杀死西山茶话会上那些大人物?  

当推断出这个真相后,整个衮州愈发轰动,让得苏奕的名字,也是彻底响彻在衮州城上空!  

这个数月之前,还是青河剑府弃徒、广陵城人人讥笑的上门女婿,却在今日,名动衮州,如日中天!  

苏奕!  

苏奕!  

苏奕!  

今日之衮州,这个名字就如有魔力般,被不知多少武者提起,引发数不清的议论和哗然。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消息注定会传遍天下,被大周境内的武者所知晓。  

毕竟,天下“九王十八路诸侯”中,有两位外姓王、两位外姓侯,皆折损于这衮州总督府一战中。  

皆是被苏奕一人所杀!  

凭此便足以引发大周震动,掀起滔天风浪!  

漱石居。  

苏奕坐在藤椅中,细心擦拭着尘锋剑。  

此剑虽只一缕灵性,可于他而言,无论是剑名,还是铸剑的经过,皆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何谓尘锋?  

我入凡尘,砺心如锋!  

这是苏奕觉醒前世记忆后,有关心性的写照。  

并且,这也是他转世以来的第一把佩剑,威能在如今或许已不值一哂,可在苏奕心中,却有特殊的记忆烙印。  

锵!  

半响,苏奕将擦拭干净的尘锋剑扬起,凝视许久,这才收进墨玉佩中。  

“苏叔叔,您喝茶。”  

一侧,郑沐夭乖巧地递上刚泡好的茶水,精致妩媚的小脸上,尽是喜悦之色。  

苏奕返回后,就已告诉她,玉京城苏家的事情已经解决,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她的父亲郑天合,就可脱困而出,重掌族长权柄。  

这让郑沐夭激动得差点飞起来,用了许久才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  

而她对苏奕的态度,也是变得无比崇慕和亲昵,若不是不合时宜,她都忍不住想抱住苏奕亲一口。  

这位苏叔叔,简直太让人喜欢啦“苏叔叔,我给您捏捏肩吧?”  

眼见苏奕接过茶盏,郑沐夭又主动请缨,探出纤纤玉指,帮苏奕按揉肩膀。  

苏奕哪会拒绝了。  

虽然茶锦暂时不在身边,可有这样一个性感靓丽,笑起来妩媚如狐的少女伺候在身边,也是一桩赏心悦目的事情。  

所谓秀色可餐,便是如此。  

没多久,木晞、申九嵩、陈征一行人抵达漱石居,也带回了三颗血淋淋的头颅。  

分别来自夏侯凛、裴文山、乐青。  

除此,还有那些被苏奕所杀死的大人物所遗留的物品,皆被装入一口巨大的箱子内。  

苏奕想了想,吩咐道:“麻烦帮我把这三颗脑袋炼成骨灰,装入同一个坛子内便可。”  

申九嵩第一时间领命去了。  

苏奕目光看向木晞等人,道:“你们此次前来衮州,该不会早已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吧?”  

木晞爽朗一笑,道:“我等此来,的确不是为了此事,只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