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小院鬼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流逝。  

等待看病的人们终于变得稀少起来。  

苏奕揉了揉眉尖,目光不经意一瞥,却见一名小厮拎着茶壶给自己沏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药茶。  

“姑爷,喝点水润润嗓子吧。”  

小厮恭敬而谦卑。  

一侧的胡铨等人也都含笑看着这一幕。  

到了此时,他们这些杏黄医馆的老人都被苏奕的手段彻底折服了。  

内心之震撼,溢于言表。  

“唯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人真正的心悦诚服。”  

不远处,目睹这样的变化,黄乾峻心头也一阵翻腾。  

他隐约明白,为何自己父亲非要自己找机会也要跟苏奕多接触了。  

最初时,这些个杏黄医馆的家伙个个眼高于顶,倨傲无礼。  

可现在,尽皆低头叹服!  

是苏奕以势压人?  

不,是他用自己那堪称不可思议的医道手段,于无声息之间,便折服场所有人!  

苏奕端起药茶饮了一口,这才说道:“从今天起,我会居住在杏黄医馆。”  

胡铨当即道:“姑爷,咱们医馆后边就是一座闲置的庭院,待会我便派人去打扫一番,再为您添备一些生活起居所用的物品。您看是否还需要浆洗衣物的奴仆、端茶倒水的侍女和做饭的厨娘?”  

苏奕摇头道:“不必了,把庭院打和房屋扫干净便可。”  

胡铨点头记在心中。  

他本就是杏黄医馆的管事,操持着各种琐屑杂事,现在被苏奕折服后,已经心甘情愿为苏奕这位新掌柜效命了。  

“以后这杏黄医馆的一切事情,还得由你来操持,大家各做各事,而我只负责钱款和账目。”  

苏奕吩咐道,他可没打算把一切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医馆上。  

想了想,苏奕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若遇到无法救治的疑难杂症,也可以来找我,至于一般的病症,交由医馆的医师便可。”  

刚说到这,一名魁梧如铁塔般的大汉走进了医馆。  

胡铨等人一下子就认出,这大汉最初时候曾来过,可当得知吴广彬医师不在,骂骂咧咧扭头就走了。  

而现在,他竟去而复返了。  

“那个…苏公子,之前是俺太过无礼,还请您见谅。”  

大汉有些尴尬,朝苏奕抱拳致歉。  

“你是否还不曾婚娶?”  

苏奕眼神有些古怪。  

大汉连忙点头:“正是。”  

苏奕便拿起纸笔写了两个字,递给了大汉,“你没病,照这两字做便可,不出三个月,便可彻底恢复。”  

大汉拿过来纸张一看,不禁疑惑:“戒…这第二个是什么字?”  

胡铨他们都不禁好奇,凑了过去,一看之下,无不哄然大笑。  

“兄弟,此字念‘挊’,左边是手,右边是上下,合起来念就是戒挊,嗯…你总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胡铨笑容暧昧,指点道。  

魁梧大汉一呆,猛地明白了过来,那黝黑的脸膛顿时涨红,窘迫无比,羞得掩面而去。  

“哈哈哈哈哈哈…”  

这时候,黄乾峻才明白过来,捧腹大笑,“这家伙长得如此魁梧,却竟然喜欢单手互搏!”  

胡铨等人都嘿嘿直乐,笑容暧昧。  

男人嘛,都懂的。  

有了这个小插曲,杏黄医馆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融洽许多,空气充满欢快的味道。  

眼见再没有看病的人,苏奕长身而起,道:“带我去居住之地看看。”  

胡铨连忙叫上两名小厮,当前为苏奕带路,通过杏黄医馆后门,很快就来到位于后方的一座清静庭院内。  

与此同时,距离杏黄医馆不远处,一座茶肆中。  

“吴老,你看这张药方,所用药材和药引,简直是神来之笔!”  

一名中年赞叹。  

他名谭峰,杏黄医馆的医师之一。  

在他旁边,还坐着两人,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一个是肤色黧黑的冷峻男子。  

前者名吴广彬,是名扬广陵城的老医师。  

后者名魏通,和谭峰一样,皆在杏黄医馆做事。  

只不过得知苏奕这个赘婿要接掌杏黄医馆后,三位医师皆各找借口,躲在了这茶肆内,等着看苏奕被轰走。  

可谁曾想,他们等待许久,也没见到这样一幕发生。  

反倒是等待在杏黄医馆外排队的病人,都得到了一一诊治!  

这让吴广彬三人皆诧异,忍不住将一些病人叫到茶肆,详细询问看病的经过。  

结果却吓了一跳。  

苏奕这在文家无足轻重的赘婿,竟真的精通医道!  

“吴老,那苏奕救治‘应声虫’的手段,让我都大开眼界。”  

魏通感慨。  

之前有个病人,每次开口说话,腹中必有声音重复响起,就如体内藏了什么邪恶东西。  

可苏奕却说,病人是误吃了“应声虫”,拿过一部药典,让病人一一去念药典上的药草名字。  

病人每念一个药草名,腹中必有声音重复一次。  

直至念到“雷丸草”三字时,腹中的声音却不吱声了。  

苏奕当即吩咐小厮,取来一株雷丸草,让病人吞服,果然是药到病除,病人直接就呕出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虫子,正是应声虫。  

旁边的谭峰也跟着感慨,“还有银针刺臂救病的手段,同样神异莫测,我竟都参不透其中的玄妙。”  

自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吴广彬猛地起身,大步朝杏黄医馆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