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下不为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文家,宗族大。  

“大哥,刚刚传来消息,苏奕那废物被黄家的人带去聚仙楼了。”  

文长青匆匆走进大,满脸笑容,“不出意外,这小子非被收拾得死去活来不可!”  

他面白无须,眼神鸷,是文灵雪的二伯。  

“前些天,他大放厥词,闹得魏峥阳公子恼火万分,早该好好教训他一顿。”  

族长文长镜神色平淡,“谁能想到,还不等我们出手,这小子就惹到了黄乾峻这纨绔头上,我都没见过如此作死的人!”  

文长青忽地皱眉道:“我有一事不解,不是说苏奕这小子的修为早在一年前就废了,为何他昨天还能打败黄乾峻和那些扈从?”  

文长镜摇头道:“昨天发生在聚仙楼的事,我们毕竟都不在场,仅凭文雪这丫头的一面之词,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顿了顿,他冷笑道:“不管如何,我可不相信一个废人能掀起什么风浪了!”  

文长青也笑起来,道:“我也是如此想的。”  

当年苏奕在青河剑府时,有着搬血境第三重‘炼筋’期修为,一手剑术精湛绝俗,被奉为外门剑首。  

但因为一场意外,让得他一修为消散,气血虚弱、根基溃败。当时,青河剑府的一些大人物曾出手相助,可都无济于事。  

也是从那时起,自此苏奕便沦为一个废人,被青河剑府所遗弃。  

这件事,不止文长镜和文长青一清二楚,整个广陵城也是人所皆知。  

这等况下,文长镜根本不信苏奕还有重新修炼武道的可能。  

“不提此子,明天老太君寿宴上,黄家族长黄云冲也会前来祝寿,到时候问一问他,便知道发生在聚仙楼的真相。”  

文长镜随口道。  

一个无足轻重的赘婿而已,根本不值得他们过多关注。  

“说起明寿宴,文青你那边可准备妥当?”  

文长镜问道。  

文长青点了点头,“和咱们文家交好的一些宗族和势力,都已表示明必会前来参加寿宴。只是…”  

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大哥你也知道,最近这些年,咱们文家的状况大不如前,在广陵城三大宗族中,已处于垫底的位置,在这等况下,想要邀请一些举足轻重的权贵人物来参加寿宴,反倒不容易…”  

文长镜顿时皱眉,道:“哪里出了问题?”  

文长青苦涩道:“是城主府那边。”  

城主府!  

文长镜心中一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这些年来,文家的势力江河下,大不如前。  

反倒是同样为广陵城三大宗族的黄家、李家皆蒸蒸上,势力愈发鼎盛。  

如此对比,就衬托得文家愈发不堪。  

最近一段时间,广陵城中都已出现许多流言,说十年之内,文家必将从“广陵三大宗族”中除名!  

这已经成了文家大人物的一块心病。  

故而,这次文家老太君的八十大寿,被文家上下视作了头等大事来对待。  

为的就是借此次寿宴,向外界展露一下肌,告诉广陵城所有人,文家底蕴犹在,不容诋毁!  

而前来参加寿宴的大人物越多,自然就越能证明这一点。  

简而言之,就是邀请一些大人物来帮文家“撑场面”!  

在文家的计划中,若能邀请城主“傅山”明天前来参加寿宴,那简直就等于请了一座顶梁大柱,足可以轻松撑住文家的场面。  

到时候消息传出去,世人哪个还敢说文家势不如前?  

“若傅大人不来,前来参加寿宴的那些大人物们,怕是都会认为,如今咱们文家…都已请不动傅大人这尊大神了…”  

文长镜脸色一点点沉下来。  

旋即,他深呼吸一口气,目光盯着文长青,一字一顿道:  

“你待会再去城主府一趟,无论如何,也要请傅大人明务必前来参加寿宴!”  

文长青浑一僵,嘴唇嗫喏道:“大哥,这些天里,我已经亲自去了城主府三次,每一次都被拒之门外,连城主的面都没见到…”  

文长镜咬牙道:“你再去一趟,傅大人不答应,你就耗在城主府,我就不信,凭咱们文家和他这些年的交,他还能一直拒绝了。”  

文长青心沉重地点了点头,喟叹道:“若搁在老太君当年在玉京城时,这广陵城哪个敢小觑咱们文家?”  

文长镜默然,心绪翻滚。  

这时候,一名扈从匆匆赶来,禀报了一件事——  

苏奕返回文家了!  

“你确定他一点都没有受伤?”  

文长青不问,一脸错愕。  

扈从认真想了想,道:“从外表看,毫发无损。”  

文长青顿时愣住,这怎可能?  

黄乾峻受到那等羞辱,黄家焉能如此轻易放过苏奕?  

这其中必有蹊跷!  

“大哥,你怎么看?”  

文长青忍不住将目光看向文长镜。  

文长镜不耐烦道:“和明天老太君寿宴相比,他苏奕是生是死又算个!”  

文长青顿时语塞。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棂,洒下一地的光斑。  

苏奕影浸泡在木桶中,眼眸闭合,吐纳呼吸,清隽干净的脸庞上尽是恬静。  

“明天开始,就要换一种新的淬体药方了。”  

许久,苏奕长吐一口气,气息如箭矢刺空,刚劲绵长,隐有风雷声作响。  

眼下他的修为已臻至搬血境初期“炼皮”层次大圆满地步。  

下一个层次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