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调虎离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躲回家中,也可以悄悄咪咪的脱衣解暑,寻个清凉自在。  

唯有可怜的大唐皇帝,只能跟这鬼天气死扛,哪怕是身处后宫禁苑,也得忍着汗流浃背的苦楚,上下全套君王装束,一丝都不敢马虎。  

李渊坐在书房的御案前,用绢帕擦了擦额头上汗水,然后将面前的一份奏折轻轻合上,好半晌的功夫,才幽幽的长出了一口气。  

旁边伺候的管事太监瞧在眼里,大气都不敢喘,只能小心翼翼的挥了挥手,招呼底下的小内侍,赶紧将屋中那盆早已化成了水的冰块抬走,再换些新的过来。  

李渊把绢帕往桌子上一丢,止住了太监们的动作,接着起身走出了御书房。  

他现在必须出去透透气才行,不然的话,随时都有可能烦躁的昏厥过去。  

而令这位开国皇帝感到烦躁难耐的,也并不仅仅是眼下这炎热的天气,更多的还是源自于方才的那份奏章。  

李渊把奏章握在手中,也没想清楚究竟要去哪里,就那么倒背着双臂,漫无目的的走着。而众内侍和金吾卫,则不远不近的陪在他身后,一起在这禁苑之中四处瞎逛。  

说实话,这些年李渊过的并不快乐。虽然富有四海、九五至尊,但他越来越觉得,他人生中最幸福惬意的时光,是在五十二岁之前,还没有当皇帝的那会儿。  

李渊出生于关陇贵族世家,其祖父李虎乃是西魏名将、八柱国之一,官拜太尉、获封陇西郡公,堪称权位荣盛,莫与为比。  

就以这样的门户背景而言,说李渊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也一点都不为过。  

陇西军事贵族集团,自晋代以来就是一支强大而庞杂的政治势力,曾多次主导了华夏政权的兴替的转折,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这个集团的内部,长期的发展壮大也导致了盘根错节、姻亲绵密的人际关系。  

就拿李渊来说,他父亲李昞,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昞与当时身为北周大司马,后来成为隋朝开国皇帝的隋文帝杨坚交往密切、亲如兄弟。而李渊的母亲,则是北周太保独孤信的女儿,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的亲姐姐。  

论起这个亲戚关系,李渊和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是正儿八经的姨表亲。  

在这种世代勋贵、正牌皇亲的光环之下,李渊的少年时光、青年时光,乃至步入中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过的生活都是无忧无虑、潇洒自在的。  

财富和美女姑且不说,单单是官职事业,便绝非寻常人能够企及。  

七岁时,父亲李昞过世,他承袭了北周唐国公的爵位。  

十五岁时,姨夫杨坚取代北周静帝,自己做了皇上,同年便颁下旨意,不仅保持了李渊的唐国公地位,还敕封他为千牛备身,正式成为皇家的禁卫武官。  

自那之后,李渊又一路升迁,在杨坚的信任和重用下,历任谯、岐、陇三州刺史,军政民政一把抓;再后来,表弟隋炀帝杨广继位,任命李渊为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紧接着没过多久便升任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同时还兼着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右骁卫将军。  

这种境遇,用“官运亨通”评价都算小了,只能说是“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升迁轻松的令人发指。  

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五十一岁的李渊得到了他在隋朝中的最后一份职务——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内的最高军政长官。  

而他之前那种安然惬意、没羞没臊的好日子,也算是过到头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