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安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接下来,一切都变得十分顺利。  

随著雷云大军的到来,匈奴各部族众的微弱抵抗很快被强悍燕辽铁骑踏得粉碎,包括呼厨泉、刘豹二人的亲眷在内的大批匈奴贵族被俘,大量的牛羊马匹、珍器丝帛等物落入幽州军的手中…  

与此同时,难楼、裴骁所率的鹰师第三师群和豹师第一师群也顺利地扫除了羌族各部最后的抵抗力量,斩杀各部兵马与部众八万余,俘获战马四万余匹,牛羊数十万头,粮食二十万石,珠宝珍器十余车,斩获十分丰厚…  

不仅如此,又有共计九千余名的并州百姓也被幽州军安然解救出来,与大军驻扎在一起等候雷云的安排。  

经此一战,南匈奴与羌族多年掠夺积累起来的珍宝、牲畜等财富均落入幽州的府库之中…  

扫平南匈奴与羌族各部之后,雷云留田涣、张燕所部驻守匈奴王庭,而后带著一大批的战利品浩浩荡荡地前去会合在黄河以西待命的田豫、难楼、裴骁等人。  

此番幽州军虽然损失不小,但是收获却是更大,而后还将一万五千余名百姓安然救出,已经算得上是功德圆满了…  

会合二将之后,雷云即换上了一副文士的装束,而后将全部的百姓聚集在了一起。  

经过前番一劫,这些百姓已然饱受流离之苦与非人的虐待;尤其是女人,但凡有些姿色的便无不惨遭匈奴人与羌人的蹂躏,很多人皆已仿佛受惊之鸟一般惴惴不安…  

在被幽州军解救之后,一些对幽州军了解不深的百姓依然时刻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地等待著将要面临的命运。  

望著面前一个个衣衫褴褛、满面凄苦的百姓,雷云的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过了片刻,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朗声谓面前的众百姓道:“列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在下幽州牧雷云!你们都不必害怕,匈奴人与羌人已经被我幽州军赶走了,雷某此番前来便是要接你们回家…”  

雷云?回家?!  

他的话一落,众百姓之中顿时爆发出一阵不小的轰动…  

在得知来人是雷云之后,很多百姓均是一改先前的颓态,神情变得振奋起来,一张张淳朴的面庞上有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涌动著…  

若说方今天下哪位诸侯的名头最盛,那么答案无疑是非他莫属;尤其是河北之争落下幕布之后,他的名望便是连掌握天子的曹操也要略逊一筹!  

并州毗邻幽州,并州的百姓对于他的种种事迹与传闻就更是家喻户晓了…  

望著眼前欢呼兴庆的众百姓,雷云心头略略宽慰,同时也感到有些惭愧,而后沉声道:“诸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前番是雷某思虑不周,未能保护好你们,以至于让你们为小小羌胡所欺辱,饱受流离之苦,雷某深以为愧,深以为耻,特此向诸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赔罪…”  

言至于此,他即微微上前,而后深深地躬下身去…  

此情此景,营前的众百姓之中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不少人的面庞上均不由地流露出一抹悲戚之色,一些年长者更是老泪纵横地跪伏在了地上…  

不多时,周围的众百姓便成片成片地跪在了地上…  

此时,身为雷云心腹谋士的田丰哪里还不明他的用意,当即上前跪了下去,朗声道:“主公!前番匈奴与羌人入寇之时,主公正率大军在河北同曹操相持不下,难以脱身,因而此番之事断断怪不得主公啊!”  

“田大人所言极是…若主公有罪,我等身为臣属亦万死难辞其咎!”  

“主公…”  

继田丰之后,田豫、徐庶、蹋顿、素利等一众文臣武将与三军将士也纷纷跪在地上。  

雷云没有去理会面前的文武众人,径直走到众百姓面前道:“诸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而今河北之地已归属我幽州,今后你们便是我幽州子民。雷某今日在此立誓,自今日起,只要雷某一息尚存,便绝不会再让你们为外敌欺辱!”  

“燕侯万岁!主公万岁!”  

“燕侯万岁——”  

“主公万岁——”  

雷云的话一落,人群之中顿时又爆发出一阵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过了片刻,并州刺史田豫缓步走上前去,高声宣布道:“奉主公钧令…凡此番受难之百姓无论男女老幼每人皆赐钱十贯、布帛一匹;每户赐耕牛两头,粮二十石…愿就此安家落户者另赐田宅、牛羊、耕地、农具等物;少时请诸位乡亲父老至本官之处登注名籍户口,一应之物十日之后发放!”  

“主公万岁——”  

“主公万岁——”  

田豫言毕,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再次响了起来。  

“徐大人,义父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如此一来,无须数日河北民心当尽归义父矣!”望著眼前欢呼雀跃的百姓,立于一众文武之中的楼班不禁轻舒了一口气,而后轻声谓一旁的徐庶道。  

“呵呵…少公子真是聪慧过人。”徐庶闻言不禁笑了起来,“此举不但可令河北军民万众归心,还可令天下之人钦仰主公之德,这对主公日后一统天下可谓大有裨益啊…”  

“嗯…先生所言极是。”楼班闻言略略颔首,神情若有所思。  

徐庶微微笑了笑,继而又道:“少将军天资聪颖,性情沉稳,如能得到主公真传,他日必能成为一代人杰,青史扬名…”  

“…义父权谋与心术这辈子我是学不了了,但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武艺与兵法,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