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变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雷云的预感很快便成为了现实!  

次日,当他做完一番临行安排、正准备启程之时,却突然发现曹缨竟然失了踪影!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派人到处寻找曹缨之际,可儿派来送信的人也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城中,为他带来了小雷泓失踪的消息!  

获知这一消息,他先前所预定的行程不得不暂且推迟。  

“曹孟德,没想到你竟会给我来这手…”  

郡守府大堂之中,雷云仿佛一座石像一般端坐在堂上,一双星眸寒芒闪动,摄人心魄,令堂下的蹋顿、楼班、沮鹄等人莫敢逼视!  

雷泓被曹操劫走,曹缨失踪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不用想也知道,曹缨此时必然已经在赶往曹营的途中…  

作为一名将领,曹缨或许会十分的冷静与精明,但是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其在面对至亲之人的做决定时却难免会被感情左右。  

她会如此,他说不定也会如此…  

曹操此举虽然令人所不齿,但却无疑正中他的要害!  

无论如何,先将他的妻儿拿在手上,双方在河北的这场博弈其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他却将会因此而处处受制于人,投鼠忌器…  

很显然,在河北之事上他还是低估了曹操的决心和手段。  

雷云一脸阴云密布,久久不语,堂下的蹋顿等人就更不敢开口,一个个凝神静气,神态肃然。  

过了片刻,只见一名府中仆役手中捧著一物出现在了堂前,而后低著头小心翼翼地步入堂中,有些战战兢兢地跪伏在了堂下…  

此情此景,雷云微敛心绪,淡淡道:“尔来此何干?莫非已有夫人的消息?”  

发现曹缨失踪之后,他曾命人四处寻找佳人的踪迹;然而当他得知雷泓被劫的消息之后,心中对此便不再抱多少希望…  

闻得雷云之言,那仆役连忙手中的书简高高捧起,道:“今日辰时之前夫人曾将一封书信交于小人,命小人巳时之后转交于主公…适才小人听闻主公派人四处寻找夫人,不敢耽搁,遂匆忙赶来奉上书信,还请主公恕罪!”  

“如此说来,尔今晨曾见过夫人出门了?”闻得仆役之言,雷云目光不禁一凛,冷然喝问道。  

“主公恕罪!主公恕罪…”仆役闻言连连叩首,“夫人严嘱小人务必在巳时之后再将书信交于主公,小人一时糊涂,这才耽搁了一时半刻…”  

“混账东西!”蹋顿闻言不禁大怒,而后一把将书简夺过,“从辰时至此刻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你竟现在才来报知主公,真是该死!”  

“小人知罪…主公饶命,主公饶命!”那仆役闻言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叩求。  

蹋顿冷冷望了那仆役一眼,继而上前将手中的书简递交给了雷云。  

随后,他缓缓抽出腰间的佩剑,阔步走向堂下苦苦哀求的仆役…  

“算了…此事不能全怪他,他也是奉命行事。”雷云见状略略地舒了一口气,淡淡地道。  

“谢主公…多谢主公!”雷云的话一落,那仆役顿时如闻仙乐,再次连连叩头。  

“哼…主公宽仁为怀,还不快滚!”蹋顿将佩剑送入箧中,余怒未消地道。  

“谢主公…谢将军…”那仆役闻言心头不禁又是一震,连忙千恩万谢地起身退去。  

阅览罢曹缨留下的书信,雷云心中汹涌的怒意渐渐的释去了几分…  

曹缨是个十分要强和倔强的女子,从来不会轻易在他面前展露自己柔弱的一面;阅览这封书信之时,他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一张默然垂泪的娇颜…  

“主公…”  

“不用说了,我们即刻启程回冀州…”  

见雷云又是一阵无言,沮鹄站出来刚要说些什么,但是却被雷云开口打断。  

“主公英明…”  

闻得雷云之言,沮授的神色不禁微微一愕,眉宇之间的忧色渐渐散去。  

荆州,襄阳。  

当北方大地一片大雪纷纷之际,地处南面的荆州首府襄阳也开始飘起一场小雪…  

此时的世道虽然动荡不安,但是有著“天下之腹”之称的荆州状况相比而言却是要平静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大批天下知名的饱学之士纷纷聚集到了这里,也使得荆州成为了天下英才最著名的出处之一。  

另一边,荆州之主刘表虽然庸弱且胸无大志,但其人却也并非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在他的努力之下,荆州的各地无盗匪之患,百姓生活相对安稳,学术氛围颇为浓厚,这些都是其施政近十年来取得的成果。  

眼下已是年关,又逢一场瑞雪,荆襄大地一片苍茫,正可谓文人雅士对酒当歌、舒噫胸怀的绝佳之时!  

此时,在襄阳城外的一座偏远的酒肆之中,几个文士装束的男子正聚坐在一起对酒纵谈,氛围十分欢快融洽…  

旁边,二三只火炉之中的炭火正旺,将周围的尽数寒意驱逐殆尽,只余下一股股令人无比舒适的暖意。  

酒肆之中的客人共有四人,案台东南西北侧各坐有一人。其中,面南而坐的是一位年近四旬、面目俊朗的中年儒士;此人一身青布棉袍,头束青丝纶巾,面容白皙,颔下蓄著一副精美的长须,一种清雅出尘、淡静如水的气质宛若天成,尽显世外高士之风范…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面西而坐的是一位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