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张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日清晨,雷云天色未亮便醒了过来。  

身旁,乔氏姐妹依然在甜甜地睡著…  

昨晚一场抵死缠绵,二女已经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想到今日还有要事,雷云便悄然起身下了香榻。  

他没有惊动两位小娇妻,只是从一旁取过衣物慢慢穿在身上,而后轻步出了房门…  

在婢女们的侍候下洗漱了一番,雷云即来到了前院,而后在前院的演武场上开始晨练…  

不久之后,曹缨的倩影也出现在了演武场上,于是雷云照常在一旁指导她习练武艺,直到日出东方之时方才罢止。  

当二人回到后园之时,可儿已命人为他备好了早膳。  

享用过一顿精致的早膳之后,他即换上了一身文士装束,在府中专程等待裴仁到来…  

大约巳时初刻,裴仁如约而至。  

在接到下人的禀报之后,雷云便使人将裴仁引入后堂之中。  

二人来到堂外之后,他的目光顿时便落在了裴仁身旁的那位白衣秀士的身上…  

这是一位十分俊秀的青年男子,其年齿约在三十出头,身上穿著一袭月白色的袍服,漆黑如墨的长发以一只银冠束住;剑眉之下,一双星眸炯然有神,深邃如井,透漏出一股不凡的气质!  

此人便是张燕?  

略略打量了青年男子几眼,雷云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随后,他即微敛思绪,而后起身阔步迎了上去。  

双方会面之后,裴仁先是向他行了一礼,而后即为他引见道:“主公…这位便是黑山军的首领,张燕张将军。”  

“呵呵…雷某素闻‘飞燕’之名,神交已久;但恨云山遥远,无缘得见,今日一见真是大慰平生啊!”裴仁言毕,雷云当即笑著朝张燕揖手道。  

“在下久闻燕侯海内人杰,当世英主,今日得见实为万幸…”闻得雷云之言,张燕也立即躬身行了一礼。  

“将军谬赞了…来!且请入座拜茶…”  

“多谢燕侯…”  

“请…”  

“燕侯请…”  

三人各自落座后,雷云含笑望了望左侧下方端坐的张燕,道:“将军今日登门,寒舍蓬荜生辉…此来将军务必要多住几日,也好让雷某略尽地主之谊。”  

“呵呵…张将军,我主公听闻将军前来的消息之后,心中欢喜不尽,唯恐怠慢,故长驱车驾连夜自外地赶回…然昨夜回到府中,天色已晚,遂于今晨在府中专侯将军。”雷云言毕,右侧下方的裴仁当即也开口道。  

“燕侯高义,在下感激不尽…”张燕闻言又躬身行了一礼。  

“将军不必多礼。”雷云见状即微微抬手道。  

三人闲谈了片刻,雷云含笑望了张燕一眼,而后道:“张将军此番亲赴幽州,想必是有要事罢?倘若如此,将军不妨直言,雷某或可略尽绵薄之力。”  

“多谢燕侯美意…”张燕闻言略略揖手,“实不相瞒…此番在下乃是为我黑山军前途而来…”  

“哦?”雷云故作惊讶望著他,“将军此言何意?”  

张燕此言一出,他立刻便大致知晓张燕的来意…  

“如蒙不弃…在下愿率麾下所有兵马部众归顺燕侯!”张燕望了一眼对面的裴仁,而后阔步走到大堂之中,单膝叩道。  

“张将军快请起…”雷云见状神色微动,随即起身走过去将他扶起,“将军肯来相投,雷某真是欢喜不尽呐!呵呵…这真是天上落下一座金山呐!”  

“多谢燕侯收容!”张燕闻言,那俊秀的面庞上顿时也浮出一抹笑容。  

三人落座之后,裴仁同雷云交换了个眼神,随即谓对面的张燕道:“张将军…在下有一事不明,想当面请教,还望将军莫怪…”  

“呵呵…长史大人何必如此客气。”张燕闻言笑了笑,“想必大人是在猜疑在下为何不投靠许昌曹操,反而要前来投靠幽州罢?”  

“将军真乃聪慧之人…”裴仁面庞之上掠过一丝惊愕之色,对此并未否认。  

张燕望了一眼堂上面带笑意的雷云,继而又满含笑容地望著裴仁道:“不瞒长史大人,在下之所以决定归附燕侯,其一是在下深慕燕侯之威名。燕侯不但武艺盖世无双,文采亦是独步古今,世所罕见,在下钦慕之意久矣!其二是便是直觉…在下相信自己的直觉,以为燕侯日后必定可以成就大业;尤其是此番一路走来,所经各地处处笙歌,户盈吉祥,一派生气盎然之象,此更印证了在下的判断…”  

“呵呵,张将军过誉了。”雷云闻言笑著摆了摆手,“时下汉室虽然衰微,然而却仍是天下正统,将军又何故舍宫室而就瓦砾?更何况,而今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口衔日月,掌握乾坤,威名一日盛过一日…此时将军若投曹操,高官厚禄岂不唾手可得?”  

“燕侯所言极是…”闻得雷云之言,张燕面庞上顿时又浮出一抹笑意,“人生在世,来去匆匆,何人不盼望著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不过…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那曹操虽然口衔天宪,功名日盛;然而俗语说得好:有得必有失。此人在假意尊奉天子、以天子之名竭力扩充势力的同时,也必定会被此虚名所累,难以放手施为…再者,以而今的形势度之,曹操与袁绍二雄必然难以并立于世,早晚必有一战,此战将决定谁是中原霸主!呵呵…袁绍兵多地广,部下能事者极多,那曹操要战胜袁绍又岂是易事?”  

“此外…自古天下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