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后事宜(一)(2/3)
”
“此外…你顺便带我口令予伯父,只要那些俘兵不聚众闹事,便尽量善待,并按月支予其一些工钱。若是其做工卖力,三年后可全部方其归乡…哦,你也可将我之意告知那些俘兵。”
“哈哈哈哈…主公英明!”晏明闻言不禁朗声笑道。
“主公英明!”
余下众人亦纷纷齐声称颂。
雷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继而笑著谓晏明几人道:“此时大战方毕,你们几个还是先回军中去罢。待我处置罢这边的事务之后,便去营中探望将士们。哦,还有…自今日起,全军放假五日,重赏三军将士,有功者另行重赏!”
“末将代将士们谢过主公!”
“多谢主公!”
闻得雷云之言,晏明、裴行等人当即微微躬身。
目送晏明几人离开之后,雷云微微望了望堂中的众人,而后含笑道:“诸位一早便在此待命,粒米未进,此刻腹中想必都饿了罢…王亢,你速去命人备膳,我要与诸位大人一同用膳…”
“诺…”侍立在一旁的王亢闻言,当即躬身应道。
“多谢主公…”
“谢主公。”
众人闻言当即纷纷施礼。
王亢离去之后,裴信突然缓缓起身,而后微微施礼道:“主公…公孙度之长子公孙康与此番附逆之人以及其族人已全部羁押在狱。这些人该当如何处置,还请主公示下…”
他的话一出口,大堂之中顿时一片寂然,静得针落可闻…
闻得裴信之言,雷云微微叹了一口气,而后道:“岳父…劳您向在场的列位大人说一说罢,我想听听诸位大人的建议…”
“诺…”裴信闻言当即又行了一礼。
少时,他转身望了一眼堂中的众人,缓缓道:“诸位大人…此番公孙度叛乱,辽东之豪门大族多有附逆;其中,柳毅、阳仪、柳渊、郑礼等数十名大小文武官吏直接参与叛乱,柳家、郑家、孙家、张家等三十多个豪门大族多有人牵涉其中…据查实,此番直接参与叛乱或与公孙度有所勾结之人共计百余人,再加上其亲族子弟,人数便达两千五百余人…此外,适才在下已接到禀报,公孙度与张敞率军离开治地之后,其族人也分别神机卫与接管乐浪城的水师将士悉数拿获,现正押来襄平…”
堂中众人闻言之后大都面露惊色,而后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一开言。
“如何?该当如何处置,诸位议一议罢。”雷云望了望堂下众人,继而淡淡地道。
关于此事,他心中其实早已有了打算…
虽然如此,此时他还是要问一问众人,就像以前一样。
过了片刻,参事公孙昭起身揖了一礼,继而道:“主公…这些贼子公然作乱,罪大恶极…依在下之见,当尽诛之,如此便可永绝后患!”
“主公,属下附议…”公孙昭言毕,其身旁的王睿也略略揖手道。
说起正事,他的面庞上已毫无一丝散漫的模样,整个人看上去无比的郑重…
继二人之后,卑文、阎志等十余名大小官吏也出言附和。
雷云不置可否地望了他们一眼,而后将目光转向了余下的诸人,淡淡笑道:“列位有话尽可直言,言者无罪…”
一言不发的这些人正是以宋家、周家、纪家为代表的豪门大族…
这些人曾经尽心尽力,竭力支持他取代公孙度,奠定了辽东大业,但最终却为了自身利益渐渐与他疏远…
尽管雷云心中清楚这是迟早之事,但当事情露出苗头之后他依然忍不住暗自叹息。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士族,而大多数世家大族的原则是家族利益高过一切…
无论是效命于公孙度还是效命于他,这些人一切都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当他的所为不能满足这些人的利益之时,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再与他同心同德…
当然,他也不否认其中也有例外,比如田家、卑家等等。
事实上,而今雷云手下众多的文武官吏大多皆是出自平民;尤其是三军将领,其基本上都是他亲自从平民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
以一人的力量去对抗一个阶级,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也无疑是十分愚蠢的;就算是一时得势,最终也必将失败无疑,这一点雷云是再清楚不过了。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的奠基皆出身卑微(曹操为宦官之后,孙权之父孙坚也是出身卑微;刘备虽号称“皇叔”,但实际上也是起于微末),因而他们也无意建立一个以士族阶级为根基的政权;然而,在面对士族地主阶级这股时代的主流力量之时,他们却未能找到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法…
例如曹操,他选择了同士族阶级对抗,在任用一些愿意效力的士族的同时,暗中也在提防他们;尤其是在其晚年,他更是对一些阻挠他的名士频频痛下杀手,然而他最终还是未能改变时代的潮流…
曹操去世之后,其子曹丕为了获得世家大族们的支持,立即便放弃了曹操对士族且用且防的路线,选择了同大士族们进行利益合作的方式。
因此,曹丕虽然最终登基做了皇帝,但此时的魏朝实际上已非曹操时代的魏国…
此时的魏国已经成了士族阶级的天下!
国家建筑结构的改变,便注定了曹魏必然会被士族所取代的命运。
至于刘备与孙权,他们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三者的命运则是殊途同归…
于是,魏
“此外…你顺便带我口令予伯父,只要那些俘兵不聚众闹事,便尽量善待,并按月支予其一些工钱。若是其做工卖力,三年后可全部方其归乡…哦,你也可将我之意告知那些俘兵。”
“哈哈哈哈…主公英明!”晏明闻言不禁朗声笑道。
“主公英明!”
余下众人亦纷纷齐声称颂。
雷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继而笑著谓晏明几人道:“此时大战方毕,你们几个还是先回军中去罢。待我处置罢这边的事务之后,便去营中探望将士们。哦,还有…自今日起,全军放假五日,重赏三军将士,有功者另行重赏!”
“末将代将士们谢过主公!”
“多谢主公!”
闻得雷云之言,晏明、裴行等人当即微微躬身。
目送晏明几人离开之后,雷云微微望了望堂中的众人,而后含笑道:“诸位一早便在此待命,粒米未进,此刻腹中想必都饿了罢…王亢,你速去命人备膳,我要与诸位大人一同用膳…”
“诺…”侍立在一旁的王亢闻言,当即躬身应道。
“多谢主公…”
“谢主公。”
众人闻言当即纷纷施礼。
王亢离去之后,裴信突然缓缓起身,而后微微施礼道:“主公…公孙度之长子公孙康与此番附逆之人以及其族人已全部羁押在狱。这些人该当如何处置,还请主公示下…”
他的话一出口,大堂之中顿时一片寂然,静得针落可闻…
闻得裴信之言,雷云微微叹了一口气,而后道:“岳父…劳您向在场的列位大人说一说罢,我想听听诸位大人的建议…”
“诺…”裴信闻言当即又行了一礼。
少时,他转身望了一眼堂中的众人,缓缓道:“诸位大人…此番公孙度叛乱,辽东之豪门大族多有附逆;其中,柳毅、阳仪、柳渊、郑礼等数十名大小文武官吏直接参与叛乱,柳家、郑家、孙家、张家等三十多个豪门大族多有人牵涉其中…据查实,此番直接参与叛乱或与公孙度有所勾结之人共计百余人,再加上其亲族子弟,人数便达两千五百余人…此外,适才在下已接到禀报,公孙度与张敞率军离开治地之后,其族人也分别神机卫与接管乐浪城的水师将士悉数拿获,现正押来襄平…”
堂中众人闻言之后大都面露惊色,而后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一开言。
“如何?该当如何处置,诸位议一议罢。”雷云望了望堂下众人,继而淡淡地道。
关于此事,他心中其实早已有了打算…
虽然如此,此时他还是要问一问众人,就像以前一样。
过了片刻,参事公孙昭起身揖了一礼,继而道:“主公…这些贼子公然作乱,罪大恶极…依在下之见,当尽诛之,如此便可永绝后患!”
“主公,属下附议…”公孙昭言毕,其身旁的王睿也略略揖手道。
说起正事,他的面庞上已毫无一丝散漫的模样,整个人看上去无比的郑重…
继二人之后,卑文、阎志等十余名大小官吏也出言附和。
雷云不置可否地望了他们一眼,而后将目光转向了余下的诸人,淡淡笑道:“列位有话尽可直言,言者无罪…”
一言不发的这些人正是以宋家、周家、纪家为代表的豪门大族…
这些人曾经尽心尽力,竭力支持他取代公孙度,奠定了辽东大业,但最终却为了自身利益渐渐与他疏远…
尽管雷云心中清楚这是迟早之事,但当事情露出苗头之后他依然忍不住暗自叹息。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士族,而大多数世家大族的原则是家族利益高过一切…
无论是效命于公孙度还是效命于他,这些人一切都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当他的所为不能满足这些人的利益之时,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再与他同心同德…
当然,他也不否认其中也有例外,比如田家、卑家等等。
事实上,而今雷云手下众多的文武官吏大多皆是出自平民;尤其是三军将领,其基本上都是他亲自从平民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
以一人的力量去对抗一个阶级,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也无疑是十分愚蠢的;就算是一时得势,最终也必将失败无疑,这一点雷云是再清楚不过了。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的奠基皆出身卑微(曹操为宦官之后,孙权之父孙坚也是出身卑微;刘备虽号称“皇叔”,但实际上也是起于微末),因而他们也无意建立一个以士族阶级为根基的政权;然而,在面对士族地主阶级这股时代的主流力量之时,他们却未能找到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法…
例如曹操,他选择了同士族阶级对抗,在任用一些愿意效力的士族的同时,暗中也在提防他们;尤其是在其晚年,他更是对一些阻挠他的名士频频痛下杀手,然而他最终还是未能改变时代的潮流…
曹操去世之后,其子曹丕为了获得世家大族们的支持,立即便放弃了曹操对士族且用且防的路线,选择了同大士族们进行利益合作的方式。
因此,曹丕虽然最终登基做了皇帝,但此时的魏朝实际上已非曹操时代的魏国…
此时的魏国已经成了士族阶级的天下!
国家建筑结构的改变,便注定了曹魏必然会被士族所取代的命运。
至于刘备与孙权,他们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三者的命运则是殊途同归…
于是,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