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国王陷入两难之中,这唯一的一位公主迟迟没有封号和赏赐。  

后来国王想出将公主送出宫去抚养的办法,可王后百般劝阻,不愿骨肉分离。  

公主虽然最终留在了王后身边,却导致了国王与王后的疏远。  

王后对唯一的女儿十分疼爱,但公主自小就听多了流言蜚语,诸如自己是扫把星、没爹疼没爹爱还要拖累母亲一类,使得她的日子并不快乐,性格也越来越胆小内向。  

为了能让孩子开朗一些,王后决定送公主去学堂读书。  

她不知道的是,学堂除了有能教导公主的教书先生之外,还有比公主年纪大的几个调皮王子。  

公主的书帛经常是坏的,也经常被王子们捉弄辱骂,可她从来没有和母亲诉过苦、告过状。  

因为国王对王后的疏远,没有依靠的王后早就名存实亡,底下的仆从大多都是应付了事,单说送来做衣服的布料,以前最珍贵的都在王后宫中,现在都是得宠的娘娘们挑剩下的,才会送到王后这里来。  

给公主制作的衣服质量也越来越差,王后不得不亲自动手给年幼的她做衣服。  

即使没有封号,父王也没有为她取名,王后却固执的叫她‘阿宁’。  

她想,母亲也希望自己安安稳稳的,能够息事宁人吧。  

起先公主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每天从学堂回宫,在长街上就能听见母亲温婉慈爱的歌声,唱的是,“大陆对长空,赤日对苍穹…吾家女,勤学早,归来母制衣,不畏风,不怕火,不惧干戈起…”  

这歌声真好听,能够让她很快的整理好一天低落的心情,走进屋门。  

这是母亲为她做衣服、打鞋底的时候自己编出来的歌谣,她知道母亲希望她能活泼一点、勇敢一点。  

所以她在九岁生日的时候,告诉王后,“母亲,只要有你在,阿宁什么都不怕。”  

画面突然快速的扭曲起来,江生拽了汪文迪一把,他手心中微凉的触感警醒了汪文迪,身边的星河刹那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杀意。  

霎时,数道红光伴随着这汹涌的杀意猛地窜了出来,速度极快且破坏力极强。  

“交给你了!”汪文迪反拉住江生的手,将他朝着那些红光甩了出去,自己祭出宝剑,跳进了黑暗里。  

江生不耐烦的‘啧’了一声,对付这些红光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只是很讨厌这种被汪文迪安排的感觉而已。  

他身上散出的白光迅捷如风,其中夹杂着丝丝嘶鸣的蓝色电光,须臾与红光相撞,在空中接连形成了爆炸,烟雾散去,他自是毫发无损的出现在其中。  

对面出现的怪物浑身红毛,獠牙利爪,宛如一只发了疯的野狗,但体型比一般的狗要大上几倍。  

若比之白虎,还是不够看的。  

“汪文迪,”江生直呼其名,张开手掌,凭空握出那把缠绕着闪电的离天飞镰,眯眼道,“你能不能快点?”  

一个瞬步,武器和他仿佛融为一体,化作一道光,瞬时切开了空气,直逼怪物的要害。  

少年的身体本就比常人要小上一些,面对如此的庞然大物,他面色沉平,自如的挥舞着那把庞大的镰刀,上头的闪电和怪物身上时不时射出的红光相拼,他则灵敏的一次又一次躲过了怪物的致命爪击。  

汪文迪的声音从不知名的方向传了出来,朗声道,“知道了!我这不是找到了吗!”  

被隐藏在黑暗深处的,出现在他宝剑金光之下的,又是一口鼎。  

鼎前依旧有祭祀过的痕迹,他劈开鼎内的黑气,使得四周的空间倏忽就完全清晰起来。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