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三章 后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姬武愣了:“你懂?”  

月影如点点头:“我又不是小孩子,难道还不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事么?我是个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女人,直到有一天被你颠覆了观念,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你,我知道你作的才是对的,尽管看起来离经叛道。”  

说到这里时,月影如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她仿佛又看见了当年的那个少年,疯狂的踢踹者被打倒的一群劫匪,嘴里不停的大骂着:“你们这群败类,垃圾,白痴,特么的抢劫这么有前途的职业居然被你们作成这样!你们还特么的能干点啥?那些江湖大盗山林好汉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几十个人啊,身上就这几个钱,一共还不到一百两银子,居然说自己是拦路抢劫的,怎么有脸说出来?我叫你丢人?”  

还有那一大堆吓人的病症,什么“拉屎恐惧症,拉屎官能综合症,习惯性拉屎拉一半症”。  

听起来就不正经,偏偏姬武当时说的一本正经,还让对方写了一万两黄金欠条。  

姬武默默低下头,别人对他有各种评价,可他从没在意过,这个世界上在意别人评价的,都是弱者。  

真正的强者,也没人敢评价。  

姬武却能听见别人对他的评价,因为他还是不够强,还不能够左右这个世界。  

他也不想左右这个世界,他修炼,不过是为了长生,为了身边的人能生活的更好。  

甚至说他修炼只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从万古崖坠落,不修炼必死,从青冥宫逃走,不成长必被杀,去洞域救人,不强大怎么可能?  

直到今天,他虽然不能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已经可以影响这个世界,一手撑起了非交战区,谁也没资格说他作的不够,谁也没资格说他不够善。  

月影如也不行。  

能在狼烟四起中支撑起一片和平天空,姬武付出的代价足够多。  

他没有义务这么作。  

以他的气运,他可以很快修炼飞升,位列仙班,没必要管这些闲事。  

更何况,这件事本身就面临着更大的危机。  

当亿万星辰破碎,亿万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大战双方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他撑起的这片和平真的会和平么?  

所有的财富都聚集在他这里,谁还能淡定?谁还能记得住那份约定?  

到那时,万夫所指,强军压境,姬武真的能撑住?  

月影如当然明白这一切,甚至连姬武下一步要作什么她都清楚。  

云魔系这次面对的必然是一场浩劫,真正的大战会在倭族杀回来时在云魔系上点燃。  

而银星系,也必然会在即将到来的两系战争中凋零破碎。  

最后的胜者必然是倭族,可是倭族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最后的失败者却必然是那些无辜平民。  

他们什么都没作,却注定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什么都没作难道有错么?就算他们作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他们真的能抗争了仙神两界?  

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姬武?  

何况姬武也一样抗争不了,等待他的也同样是更残酷的陷害和杀戮。  

李文已经给他传递了信息。  

说的虽然不多,可已经足够。  

月影如猜测的不对,她认为自己知道姬武下一步会怎么作,可现实不是这样安排的。  

姬武也想活的跟她想象中那个样子,但是姬武知道自己的时间也许不多了,他现在能作的就是利用剩下的时间来安排身边人的一切。  

一旦有一天,他出了事情,最起码这些人能够存活下去。  

云魔系这边,算是一条退路,也是一条最稳妥的退路,这里有倭人,有孤族,青武军来到这里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也不会被人针对。  

唯一的难处是功法。  

修炼系统存在巨大差异,一方吸收的是灵气,一方吸收的是魔气。  

所以姬武要留下功法,给那些能够改变修炼功法的人使用。  

他还要留下足够的资源,给那些不能改变修炼功法的人使用。  

同时他还在思考另外一条路,留在银星系的路,对青武军来说,留在银星系才是最好的出路,只不过这条路更危险,更坎坷。  

但是姬武也要计划,因为一定会有人不肯离开,比如说百里真一,别看他一副没出息的样子,可姬武知道,他一定会留在银星系,一定会去仙界找回当年的场子,还有洛青衣和四位宫主,还有他的大乘卫队。  

如果姬武真被算计,谋害在仙界,这些人一定不会走,一定会去仙界,就算不能报仇,也要喷对方一身血,姬武了解这些人。  

所以星颊上那边必须要控制在青武军手里,哪怕他们是去报仇的,也不能让他们刚飞升上去就被屠戮了。新飞升到祝上天,他们还有希望,飞升到别的天域,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这件事不能跟宇文都商量。  

让宇文都公开站队姬武不现实,对宇文都也不公平。  

最重要的是,宇文都没有那么傻。  

岐江在位,讲究平衡之道,宇文都上位,却讲究顺势而为。  

没法说这两人谁对谁错,只能说各有各的道理。  

可姬武如果真陨落,祝上天那边谁还能庇护这些人,指望雷极仙帝么?不现实。  

岐江能起的作用也不大,最好是太史龟能赶回来,威慑四方,在他的羽翼下,百里真一这些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至于说将来会怎么样,就不是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