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上门讨债(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成了长寿灵药,普通人服用至少可以增寿百年。  

浣纱对姬武笑了笑,姬武对于那些曾经善待于他的人从不吝啬,这是她喜欢姬武的原因之一。  

浑身血液里流着的是浓浓的人味。  

这时姬武笑着对于连生说道:“于乡俸看来家境殷实,花费如此之巨招待我等,着实让人感动。”  

于连生脸色一黑,是我想花这么多么?东西都是你点的好不?你问过我这个请客人的意见了么?  

于连生脸上随即又恢复如常,对姬武拱手道:“听闻倪大哥跟兄台有点误会,我想借这个机会替倪大哥讨个人情,就是不知道姬兄弟能否赏脸?”  

浣纱等人立刻看向倪大虎,原来是这个人得罪过姬武,那他可悲催了。  

姬武是个睚眦必报的家伙,得罪他的人,下场都会很惨。  

姬武却不说话,只是拿出那张欠条,放在于连生面前。  

上面的血迹稍微有点发黑,但是依然能够看的清楚:蒙山梁家寨弟子出门经营生意期间,不慎伤到姬武,后果严重,需赔偿黄金万两,特此立据。  

立据人蒙山梁家寨倪大虎辛和元金年九月初九于连生看见这张布条,倒吸口气:“这是…欠条么?”  

姬武点点头。  

于连生眉头紧皱,对姬武拱手道:“我说几句,姬兄弟别不爱听。”  

姬武无所谓:“你说。”  

“姬兄弟的这个欠条写的极其不规范,并未说明欠姬兄弟银两,而且应该是梁家寨欠下的,由倪大哥代签字而已,姬兄弟既使讨债,也不该向倪大哥讨要啊。”  

姬武乐了:“当时就是他伤了我,我看他无力赔偿,而且又是为梁家寨作事,所以打算向梁家寨讨要这笔赔偿,可他已经不在梁家寨了,你说梁家寨能认这笔帐么?”  

于连生听见这话也笑了:“就算倪大哥还在梁家寨,这个欠条写的这么不规范,梁家寨也完全可以不认账。”  

林雪花听明白是有人欠姬武的钱,听说就是因为欠条写的不规范,可能会赖账,当时就不高兴了:“那就打到他认账为止。”  

于连生没想到看着脱尘出凡的林雪花竟然能说出这种豪迈的话来,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  

照这个说法,还拿欠条去干嘛?  

直接打上门去,一脚踹翻,刀往脖子上一架,把钱拿出来,多好!  

姬武摇头:“那能对么?那不成了入室抢劫么?我们正道人士,哪能作那种为人不耻之事!”  

于连生心里直骂:你特么比那抢劫的还要无耻,还正道人士?正你妹呀!  

现在他算知道姬武想的是什么了,就是让倪大虎给他作证,证明蒙山梁家寨确实欠姬武的钱,梁家寨承认就得还钱,不承认,那就打到他承认。  

那时候就是暴力讨债,而不是入室抢劫,其实本质上就没什么不同,就是要坑人。  

姬武偏要拉倪大虎跟着他,就是为了一个名分,既想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于连生知道这事自己管不了,人是倪大虎伤的,倪大虎有义务给姬武作这个证明,当然,事后倪大虎指定活不成了。  

梁家寨岂能饶了他。  

其次,就连姬武身边的一个女人,张嘴就说要打到梁家寨承认为止,那姬武的实力当然深不可测。  

于连生还有点自知之明,人家连一个占山为王的山寨都没放在眼里,何况他于家。  

就算在杨柳庄有点势力又怎么样?  

能跟一个山寨比么?  

想到这里于连生不禁惊出身冷汗,自己差点为于家惹下大祸啊!  

坐在他身边的如萍似乎感受到了于连生内心的恐惧,悄声对他说道:“于乡俸不必恐慌,我小师弟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不会伤害你们的。”  

她不说还好点,这一说,于连生更怕了,这说明人家确实有实力,不对他于家出手是因为人家是讲道理的人。  

可姬武哪里像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分明是个无赖好不好?  

恰在这时候,房间的门被打开,湖上人家的老板魏宏哈哈笑着迈步进来,手里正端着姬武送他的那壶茶。  

魏宏进门看见屋里这些人先是愣了一下,倒是姬武主动起身迎上来,躬身施礼:“魏叔,小侄姬武来看您了。”  

魏宏大约五十多岁年纪,眉目炯炯有神,看着就是个精明智慧的人,见姬武施礼,赶紧回礼道:“哎呦,可不敢当,小武居然长这么大了,来,让叔看看,哎呀!你这眼睛…”  

姬武微笑:“不碍事,魏叔,快坐。”  

说着话扶魏宏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并介绍了在场诸人。  

当说道浣纱是自己师父的时候,魏宏给浣纱施礼道:“小武调皮,浣纱师父多费心了。”  

于连生也起身给魏宏见礼。  

魏宏笑吟吟的示意于连生坐下。  

魏宏本身就是江湖人,习武出身,要不然也不会认识姬武的师父天刀客,至于杨柳庄于家,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  

只是对于连生能和姬武坐在一个桌上吃饭,略微有点诧异。  

天刀客在江湖上倍受人尊敬,他的弟子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于连生能跟姬武有交情,那可给于家争脸了。  

魏宏唏嘘叹气:“想不到你师父天刀客就这么走了,那可是江湖上人人敬仰的英雄人物,我辈弗如啊。”  

姬武却拱拱手:“师父他老人家有你们这些老英雄惦念,睡着了都能笑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