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苦僧遗泽众,真假玄机多(1/2)
李府。
送走一行人后,李易就招来李枝一番安排,先说让他恢复府中秩序。
这位李家管事早就被一连串的变故惊住了心,这时一听李易的吩咐,忙不迭的应下。
李易跟着就道:“偃师李家该是有姐弟两人在洛阳周围,你着人寻找一下,若找到了,带来府上。”
李枝一愣,但如今这阖府上下对李易之令无人敢违逆,更不敢置喙,便马上点头称是。
等一番安排过后,李易便不再耽搁,直接回到静室,盘膝坐下,念入心底,重新翻开了苦行僧陆检传,一见内容,当即愕然。
之前他本要查看传记内容,结果因为府中来人,不得不中途中断,并未细看其中内容,这时候一瞧,先是看见了几列字——
陆检,法号慧景,三阶教之僧也,似出身江南大族,因朝廷打压三阶教之故辗转各处,于洛阳自绝圆寂。
“这内容虽然不能说少,但和其他传记比起来,范围却狭小,而且看不出他的尸体为何会失窃。不过,这位三阶教的苦行僧,居然也是大族出身,可瞧他的行事风格,着实有些邪门。”
当然,比起传记内容,李易更关心的是未鉴证事项与五类表。
结果顺势一看,却见那未鉴证事项空空如也,只在未鉴证事项后,有一句“诸事不明,尚待搜集补充”。
“人都没了,怎么搜集?难道要去寻这苦行僧生前留下的印记…”
想着想着,李易心头一动,回想起番僧传中,就有未鉴证事项,并不是来自对应之人的口中,而是自慧行僧处听得。
“我是不是真该去大福先寺走一圈,打听打听三阶教护法之事?不过,即便能通过其他人收集事迹,但想要开创传记、建立传记,还是得本人或者本人印记亲口与我交涉、讲述姓名与部分生平。”
这般想着,他的目光逐渐下移,落在了五类表上,随即眼神一凝,因为慧景僧的这个表单并不是空的——
技:空。
艺:禅宗义五品、丹青三品、陆派经学三品。
术:经中之魔衍心术三品、大罪孽苦海诀七品。
法:摄三火聚光渡世法六品。
道:无。
“这…”
待看完这详细内容后,李易心有震撼!
须知,他至今建立了诸多传记,可一共的五类技加起来也不过十个上下,结果这自己送上门来的苦行僧传之中,竟是包含了这么多!
“而且艺、术、法皆有,除了道为无,那技之空,显然后续还能通过鉴证事项补充!”
直到此刻,李易才猛然意识到,那位法师圆寂前那句话的分量。
“为了让我不与三阶教生出嫌隙、偏见,竟将这么多积累拱手送出!?”
他冷静思索,摸到脉络。
“慧景大师并不知道我有众建传记,所以他的传法,该是沙门中的灌顶之术,将经验、知识传递过来。”
“按正常发展,得了灌顶的传承者,会慢慢消化这些经验、知识,但难免会有损耗,且受限于自身悟性,最后能领悟多少、掌握多少、继承多少,都是个未知数。”
“但我因众建传记之故,近乎完整将灌顶内容收拢,但同样的,也受限于传记,必须要有所取舍,比如这三种艺、两种术,便只能各自挑选一个。不过,也有好处,灌顶继承的是经验、知识,需要循序渐进、经年累月的吸收,可有传记在身,我却能直接获取,但问题来了…”
他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了书签之上。
“限制我进步速度的,终究还是书签数量。”
李易原本的十一道书签,一道用来鉴证“应身守意律”,三道用来掌握获取,一共用去了四道。
如今还剩下七道。
“这安日巡大师的传记还剩下几个可供获取的,如今又多了個慧景大师的几个,这书签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怎么都不够用啊!真是选择的烦恼。”
他的意识在两道传记上掠过,看着哪个都觉得有用。这一刻,他当真有立刻冲入学宫,加入那集贤书院大肆获取书签的冲动!
“话说回来,这位慧景大师,难怪被判定为疑似大族出身,除了佛学之外,还擅长丹青与经学,这经学还是陆派,他的俗家姓名就叫陆检,该是家传渊源吧。还有这几个术法,一看名字就非同一般啊!只是这么多遗留,道之一项还是空白,可见珍贵,只是这道与其他到底有何不同?真是神秘莫测,想不通,想不明…”
在一番权衡后,李易还是决定,优先攻略番僧传,至于苦行僧传的诸多艺术法,待了解之后,好做取舍。
“这应身守意律虽学会了,但没有频繁、长期施展,难保没有什么隐患,就是这几次运用,我其实也有几分微弱吃力之感,或许就是前置不够。现在既然有了空当,理应将这基础打牢。”
一念至此,他也不耽搁,祭起一道书签,便朝番僧安日巡的第二项待鉴证事项刺去——
少时天生神力!
第二项随之消失,但五类表中并无新增。
“假的?”李易心头一跳,“说不通!安日巡大师的残留印记,没有必要说谎骗我,这一项理应是真的才对,但为何没有生成新的五类技?是天生神力不能归属于五项中的任何一个?不对,连见微知萌这样的天赋都可得之,天生神力不该不在此列?还是我的肉身基础不够?但不够可以补,不至于连项
送走一行人后,李易就招来李枝一番安排,先说让他恢复府中秩序。
这位李家管事早就被一连串的变故惊住了心,这时一听李易的吩咐,忙不迭的应下。
李易跟着就道:“偃师李家该是有姐弟两人在洛阳周围,你着人寻找一下,若找到了,带来府上。”
李枝一愣,但如今这阖府上下对李易之令无人敢违逆,更不敢置喙,便马上点头称是。
等一番安排过后,李易便不再耽搁,直接回到静室,盘膝坐下,念入心底,重新翻开了苦行僧陆检传,一见内容,当即愕然。
之前他本要查看传记内容,结果因为府中来人,不得不中途中断,并未细看其中内容,这时候一瞧,先是看见了几列字——
陆检,法号慧景,三阶教之僧也,似出身江南大族,因朝廷打压三阶教之故辗转各处,于洛阳自绝圆寂。
“这内容虽然不能说少,但和其他传记比起来,范围却狭小,而且看不出他的尸体为何会失窃。不过,这位三阶教的苦行僧,居然也是大族出身,可瞧他的行事风格,着实有些邪门。”
当然,比起传记内容,李易更关心的是未鉴证事项与五类表。
结果顺势一看,却见那未鉴证事项空空如也,只在未鉴证事项后,有一句“诸事不明,尚待搜集补充”。
“人都没了,怎么搜集?难道要去寻这苦行僧生前留下的印记…”
想着想着,李易心头一动,回想起番僧传中,就有未鉴证事项,并不是来自对应之人的口中,而是自慧行僧处听得。
“我是不是真该去大福先寺走一圈,打听打听三阶教护法之事?不过,即便能通过其他人收集事迹,但想要开创传记、建立传记,还是得本人或者本人印记亲口与我交涉、讲述姓名与部分生平。”
这般想着,他的目光逐渐下移,落在了五类表上,随即眼神一凝,因为慧景僧的这个表单并不是空的——
技:空。
艺:禅宗义五品、丹青三品、陆派经学三品。
术:经中之魔衍心术三品、大罪孽苦海诀七品。
法:摄三火聚光渡世法六品。
道:无。
“这…”
待看完这详细内容后,李易心有震撼!
须知,他至今建立了诸多传记,可一共的五类技加起来也不过十个上下,结果这自己送上门来的苦行僧传之中,竟是包含了这么多!
“而且艺、术、法皆有,除了道为无,那技之空,显然后续还能通过鉴证事项补充!”
直到此刻,李易才猛然意识到,那位法师圆寂前那句话的分量。
“为了让我不与三阶教生出嫌隙、偏见,竟将这么多积累拱手送出!?”
他冷静思索,摸到脉络。
“慧景大师并不知道我有众建传记,所以他的传法,该是沙门中的灌顶之术,将经验、知识传递过来。”
“按正常发展,得了灌顶的传承者,会慢慢消化这些经验、知识,但难免会有损耗,且受限于自身悟性,最后能领悟多少、掌握多少、继承多少,都是个未知数。”
“但我因众建传记之故,近乎完整将灌顶内容收拢,但同样的,也受限于传记,必须要有所取舍,比如这三种艺、两种术,便只能各自挑选一个。不过,也有好处,灌顶继承的是经验、知识,需要循序渐进、经年累月的吸收,可有传记在身,我却能直接获取,但问题来了…”
他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了书签之上。
“限制我进步速度的,终究还是书签数量。”
李易原本的十一道书签,一道用来鉴证“应身守意律”,三道用来掌握获取,一共用去了四道。
如今还剩下七道。
“这安日巡大师的传记还剩下几个可供获取的,如今又多了個慧景大师的几个,这书签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怎么都不够用啊!真是选择的烦恼。”
他的意识在两道传记上掠过,看着哪个都觉得有用。这一刻,他当真有立刻冲入学宫,加入那集贤书院大肆获取书签的冲动!
“话说回来,这位慧景大师,难怪被判定为疑似大族出身,除了佛学之外,还擅长丹青与经学,这经学还是陆派,他的俗家姓名就叫陆检,该是家传渊源吧。还有这几个术法,一看名字就非同一般啊!只是这么多遗留,道之一项还是空白,可见珍贵,只是这道与其他到底有何不同?真是神秘莫测,想不通,想不明…”
在一番权衡后,李易还是决定,优先攻略番僧传,至于苦行僧传的诸多艺术法,待了解之后,好做取舍。
“这应身守意律虽学会了,但没有频繁、长期施展,难保没有什么隐患,就是这几次运用,我其实也有几分微弱吃力之感,或许就是前置不够。现在既然有了空当,理应将这基础打牢。”
一念至此,他也不耽搁,祭起一道书签,便朝番僧安日巡的第二项待鉴证事项刺去——
少时天生神力!
第二项随之消失,但五类表中并无新增。
“假的?”李易心头一跳,“说不通!安日巡大师的残留印记,没有必要说谎骗我,这一项理应是真的才对,但为何没有生成新的五类技?是天生神力不能归属于五项中的任何一个?不对,连见微知萌这样的天赋都可得之,天生神力不该不在此列?还是我的肉身基础不够?但不够可以补,不至于连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