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道有轮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解决灰衣奴隶后,奴十三蹲伏崖巅边际,静候狼群到来。  

大约度过半个时辰,崖谷之底开始传出动静。  

下方那口袋状的崖谷口出现了十几双绿幽幽的眼目。  

是狼群。  

野狼的嗅觉灵敏。  

死在崖谷之底的灰衣奴隶所散发出来的血腥味,将它们吸引而来。  

趴伏在崖巅边际的奴十三,目光炯炯。他盯着下方的动静,一刻也不敢放松。  

只等狼群入谷,就将巨石丢下!  

但狼是一种狡猾且多疑之兽。  

十几条狼在山谷口谨慎的徘徊张望。  

良久之后才有两三头,小心翼翼的向内走进去一丁点儿。  

这些聪明的畜生,似乎觉察到危险的气息。意识到,如果走进这样一条狭窄的峭壁夹道,很容易被上方跌落下来的山石,砸到头。  

躲在崖巅上的奴十三,必须耐心一些儿,绝对不能在关键时刻搞出动静。否则将会吓跑这群谨慎的家伙。  

大约又过了半盏茶的光景,群狼终于放下戒备,陆陆续续踩进那条狭长夹道,进入崖谷之内。  

身处崖巅的奴十三可以通过那一双双绿幽幽、东张西望的眼睛,判断每一头狼在谷内的具体位置。  

奴十三并没有着急,他在等待最佳的时机。  

很快,狼群已经完全进入到崖谷深处,并围聚在一起。  

无需多问。  

狼群围聚之地,就是灰衣奴隶跌落之处。  

狩猎的时机,已然成熟!  

不假思索的将身边那一堆早就准备好了的巨石,一股脑儿的推了下去。  

“哗啦啦!…”  

一连串山石相撞的巨响,猛然传遍整个崖谷。  

巨大的声响让狼群受惊,开始慌不择路的四散奔逃。  

很快,野狼们发现巨石跌落的方位在崖谷口,口袋崖谷的出路已经被封。  

深处危险境地的野狼已无心进食。它们纷纷舍弃了灰衣奴隶的尸体,向着被堵死的山谷口,迅速逃窜。  

奴十三不指望那些巨石真的可以堵住狼的去路,因为它们的身体非常敏捷!  

封堵出口只是为了令野狼出逃的速度略微得到些许延迟。  

果然。  

在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就有七八条狼跃过巨石,逃窜而出。  

幸好这个口袋状的崖谷地势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猎杀死局。不然凭借狼的跳脱能力和敏捷程度,当巨石坠落的瞬间,它们就能逃得无影无踪了。  

奴十三抓住这个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的大好机会,迅速摸起崖边散落的碎石,瞄准一头落在最后的狼,用尽全力掷了出去。  

石块如同离弦箭镞,飞快激射!  

“碰!”的一声巨响,石块击碎了那条狼的头颅,令它应声倒下。  

杀死这头狼后,奴十三并没有停手,他立即又拿起一块石头击向另一头。  

但此刻,狼群已经完全出逃,留给剩下的两头狼跳脱的空间大大增加。  

并且,由于第一次用尽全力击杀了一头狼,这第二次扔出去的石头,准头儿和力度都有所下降。  

只听“咔!”的一声,石块打偏在峭壁上。没有击中。  

剩下的两头狼得此机会,逃出生天。  

废了如此多的周折,才猎得一头…  

奴十三不禁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猎杀得更多。  

不过,对于长时间吃野菜树根成长起来的奴十三来说,现在有一整头狼可以作为晚餐,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人不可以贪得无厌。  

奴十三将长矛和未点燃的火把杆儿,束缚在脊背上,顺着先前垂放到崖谷底的绳索,小心翼翼的攀下峭壁。  

夜晚的峭壁崖谷雾气湿寒。没过多久,赤裸着的肌肤上挂满露水。  

露水同样沾满了绳索,令它变得湿滑。  

必须要非常小心才行。不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步了灰衣奴隶的后尘。  

大约花了一盏茶的时间,奴十三终于安稳的踏上了谷底的岩石。  

他从背上拿下火把杆儿,用打火石将火把点燃。  

一瞬间,火芒照亮崖谷峭壁。  

谷底的大概景致渐渐随光芒呈现在眼中。  

四周大部分都是岩石,岩壁上有零星的几处长势低矮的灌木。  

举着火把,跳下了高岩。  

刚向前走出几步,便觉得一股子血腥之味儿,扑面而来。  

奴十三移目看去,在火把的光影弥漫之处,一具卧尸呈现眼前。  

那具卧尸,就是灰衣奴隶。  

此时看到他,奴十三心头忍不住暗想,:“假如今日死在这里的是我,说不定会沦落成这家伙的腹中之食!”  

今天的事情,令他对于“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想罢了,继续向前走。  

不远处有个裹着褴褛衣衫的稻草人。奴十三走近它,将上边儿的衣衫剥下来搭在肩头。举着火把继续走,最终来到自己的战利品旁边。  

这是一头巨大的野狼。  

即使现在这头狼已经死去了,其身躯上依然散发着残酷的阴森之气。  

这是由于野狼长期吃人所积攒起来的阴煞。  

以前它吃人,如今又被奴十三吃,也算是天道轮回。  

将火把插在地上,从后腰里拿出一柄骨刀,开始处理这头狼。  

首先将狼皮剥下铺开在一边,待会儿好用来装盛狼肉。  

奴十三将狼的背脊肉和四条腿割下放在狼皮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