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诘问(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十一娘,今日起我已开始修行丹道,深感丹道之艰,毁药一十六次,方见丹成。  

今日我所炼之首丹名为「八宝生肌丹」,一炉成五枚。丹性我的学师已经尝过,长者说这是一枚好丹。  

服此丹可白肤、清口、香津,我想赠与你,只是因修行事务繁重无法脱身,而且山里长辈也不想我出宗,所以说来惭愧,还要请你派人来取。  

犹记上次长白一别,十一娘说回孔雀城后即下界来寻我,可山中蝉鸣已有三次,却依旧不见人来,此次取丹,若得空,盼你亲来。  

另外,学师让我多多收集炼丹金料,以备自用,可我内丹修行且事重,实不想花费时间在此。十一娘经营商行,烦请为我留心,我可以成丹相抵。  

程心瞻写罢,把信纸放一边,又闭目回忆起今天炼丹的细节,在脑中过了一遍又一遍。  

之前他还认为自己火法尚可,但今日一试,才知自己技艺浅薄至此。  

反复咀嚼昨日所学,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到心府里传来两声鸡叫,程心瞻知道,卯时到了。  

他睁开眼,发现此时桌上的信纸已经有了回应,上面写着,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贺喜心瞻拓入丹道,愿此后炉起丹成,还丹九转。  

要我说,心瞻还是自谦,一日学法丹成,我实在闻所未闻,不知该如何评价。  

我是闲人,恐心瞻修行繁忙,不敢轻易叨扰,既心瞻相邀,闲人即刻便来,还请心瞻定个时辰。  

还有,能得心瞻首丹,实在喜不自胜,至于金料,心瞻千万莫为此事分心,我自来寻。  

心瞻笑了笑,提笔回,  

十一娘今日即可提帖,我签帖后再回复十一娘具体时辰。  

写罢,他赶紧去丹霞山继续学法,趁着任师没来,先把炉子暖起来。  

只不过这一天,却又没有炼丹,任无失带着程心瞻回忆了一遍昨天的过失,讲解其中的关窍。  

程心瞻自己思索了一晚上,但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想通,经过任无失这一番点拨,他立刻明悟了不少。  

而任无失对程心瞻则是更加满意,因为他针对昨天炼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询问程心瞻的改进措施时,这个年轻人大半都能答上来,真是有实在不会的,也能类比药理与修行猜上一猜,基本都能言之有物。  

这很好,说明这孩子昨天晚上回去是有过思考的。  

这天在师徒两人的交谈和比划中结束了,师徒两人都很愉快。  

程心瞻向学师告辞,却听任无失说,  

“山里的议会已经通过了,正式任命你为白虎使,掌教让我跟你说一声,明天去一趟白虎山纠察府,去领你的东西。  

“二境的白虎使啊,自古未有。我知道,这是驻世仙人的意思,本意应该还是想让你快些熟悉宗门,早日参赞机要。  

“不过你现在也是丹师了,我们丹师做事,就是要认真严谨,事无巨细。所以你当上了白虎使,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个闲职,更不要顾及面子,往后你且上心,做出些成绩来,给大家看看。  

“所以以后不必天天来这了,每月上旬来吧,中下旬你自己修行并且做好监察的事。  

“明天你去白虎山,然后熟悉熟悉纠察的事,这个月就不用来了。这三天里,第一天我给你讲了丹道总纲,第二天教你开炉炼丹,第三天教你总结过失,往后,你自己炼丹也可以按此顺序。开炉之前先思丹理,炼丹之时全神贯注,丹成之后总结过失,这样进益才会快,根基才会牢。”  

程心瞻此刻内心无比庆幸,师尊、通玄祖师,枢机山北极司的陶兼显陶师、蓬莱司的狄兼平狄师,五雷院的傅守真、周守信、孙笃恒等学师,白虎山兵器院的姜为山姜师,投剑山的柯为熙柯师,还有现在的任无失任师,这一路走来,所有他跟随学法的老师,对他都是谆谆教导,殷殷切切。  

外人说他是天才,但没有这些良师,天才虽然还是天才,但不免就会走慢一些,甚至要走一些弯路。  

他朝着任无失长揖一礼,  

“谨遵任师教诲。”  

任无失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  

又是起大早,卯初时他就到了白虎山。  

白虎山纠察府他是比较熟悉了,两司两院里,兵器院他算半个弟子,傀儡院他常去串门,通察司简单打过交道,只有纠氛司是一点不熟。  

今天他就直往最不熟悉的纠氛司去。  

所以他特地起早,以免找错了路,耽误了时辰。  

纠察府中的纠氛和通察两司,与枢机山应元府一样,都是要坐衙办公的。按山里规矩,上衙点卯,卯末辰初前就得到。  

纠氛司在纠察府的最深处,是个深宅大院,黑沉沉的。  

大门前有人在值守,程心瞻知晓这是值班的,不过他起的有些早,找到纠氛司还比较顺利,此时卯时一刻都还没到,他便在门口等候。  

不过他刚走进大门附近,值守的人就认出了他,告诉他山主和司主就在里面等他。  

程心瞻有些惊讶,怎么这么早,现在已经过夏入秋,天都还是蒙蒙亮呢。  

程心瞻走进院子里,却发现里面已经好多人了,来来往往的弟子各个沉默不语,但又走的很急,似乎很忙的样子。  

和程心瞻第一次进应元府的场景很是相像。  

这些纠氛司的弟子道袍胸上都绣着狴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