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印(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题了。  

各家四境领头人也汇聚到另一个秘境里,开始谈论下三个甲子年的豫章资源分配问题。  

昨日一二境弟子的演法成绩,也是他们划分资源的筹码。  

至于有些没有四境的宗门,比如金相宗这样的,则会把整个鄱阳湖的势力联合起来,推举一个,去参加资源分配会议,但是这种的,也只能捡几个大头分完后剩下的边角。  

这个时候,几个大教祖庭,不光要为自己争,还得为同教的小支争。  

真说起来,只有这个会议才是真正的龙虎法会,别的都是添头。  

大佬都不在,一二境的便可在东道主的陪同下在龙虎山里好好逛逛,平日里可没有这样的机缘。  

而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昨日炼丹、祈晴雨、武斗的前三甲则是被小天师亲自带着去了天师府。  

天师府坐落在仙鼎山内东侧的一处俊峰上。  

府邸依山而建,气势巍峨。  

府门紧闭,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说明这处府邸是汉时而建,传世八千年。  

前正中两柱上挂有楹联,是为: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这楹联上联说的是祖天师为西汉开国大臣留候的后人,至于留候,传说他为上古真仙赤松子之友,下邳神人黄石公之徒,助西汉立国后,羽化飞升,去往太清天侍奉道祖,是神仙的不能再神仙的人物。  

下联说的是祖天师开辟龙虎山法脉后,受到东汉、两晋直至当代的累世加封。  

小天师带着几人从偏门进去。  

这是自然的。  

这几个小辈还不够资格让天师府开大门。  

进了天师府,东边便是玄坛殿,供奉赵公明大神,西有法箓局和提举署,前者是保管法箓之地,后者是治教之所。  

众人往里走,一路上各种恢弘殿宇、禁制法光目不暇接,越往后走,众人也越不知方向,哪哪都是法光,哪哪都是灵禁,最后,连脚下踏着的都不是土地了,众人仿佛走在由法光交织而成的虚界廊桥中。  

直到眼前光华骤然变换,众人忽然脚踏实地,来到一处院落前止步。  

院门上有匾,写着,  

天师存印剑之地。  

众人在院门前站定,远门紧闭,但也没有落锁。  

小天师上前一步,拱手道,  

“宝姨,奉父亲的法旨,我带各家才俊前来观印,还请开门。”  

众人一听,就知道这样的要地肯定有人守护,但听小天师的意思,这守卫者似乎还是一个女子。  

吱——  

院门开了。  

众人迈步进去。  

院里有左右正对的两座殿,左边殿上写着“奉印”两个字,右边殿上写着“奉剑”两个字。  

而在两殿正中间,也就院门打开后正对的位置,则是矗立着一座木楼。  

木楼下,此时站着一个人。  

一个美人。  

此女的容貌极尽妍丽,体态是少一分嫌瘦,多一分嫌肥。  

美人高梳发髻,这是妇人的装扮,要说这女子的年纪,有二八之娇憨,二十之青春,三十之雍容,倒让人难以分辨。  

女子发髻上金钗翠璎,脖上手上有鲜之环,着云霞之衣,披流光真丝之巾,媚骨天成,有富贵之仪,又有仙家神态。  

程心瞻所见女子之中,萧十一娘已是绝色,但与此女比起来,还略显稚嫩。  

女子笑着对众人点头,有羞之美,明月之光。  

只是幸好今日来的几位都是各家的英才,见此绝色,虽有一瞬失神,但也都迅速低下头,不曾失态。  

而领路的小天师,从头到尾都不曾抬过头直视此女。  

女子往左边的奉印殿走去,小天师领众人跟上。  

小天师口中的宝姨在殿前连掐数诀,奉印殿发出冲天的灵光,随后殿门打开。  

“一次进一人,一人两刻钟,能领会多少,全看个人造化。”  

小天师说。  

众人点点头,心下都有些激动,这可是万年份的灵宝,普天之下若谈法印,这一枚就是永远也绕不开的神物!  

众人一商定,就按昨日演法的次序和名次进去。  

第一个进的就是龙虎山的道士,他脸上的虔诚和故作平静的激动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他走了进去。  

奉印殿似乎能够隔绝一切声响和法光,自那个道士进去后,众人再也没有听到任何动静。  

直到两刻钟后,那人却没有出来。  

小天师毫不意外拿出了一个铃铛,摇晃了一下,发出一声脆响。  

“他沉溺于灵宝法蕴,忘却时间很是正常。”  

铃铛声音不大,却能稳稳传进殿里去。  

不一会儿,众人就看见他走了出来。  

众人的第一感觉是,迎面走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山。  

他的身上纠缠着重重法光灵韵,仍未散去。  

众人很是惊诧,仅仅只是两刻钟,看来他就领会到了很多东西,  

而他脸上挂着微笑,似乎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站立一旁,下一个进去的就是方为敏。两刻钟后,小天师摇响铃铛,把方为敏也叫了出来。  

而方为敏身上则是冒着赤色的火光,像是一个火焰神灵。  

看来每一个人领会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程心瞻是第四个进去的。  

他迈过殿门,首先走入一个长廊,长廊左右绘着壁画,左侧的第一幅壁画上绘着一处山谷,而在山谷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