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坛法(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才是,施展坛法比上古时不知难了多少倍。  

他摊开第一份空白符檄,拿出符笔,当场书写。  

众人只见那程义符刚落笔,广场上已有悠风初起。  

掌风的神灵不少,风伯,菡仙,巽郎三位大神,还有下属风吏,要是在古时,程心瞻根本不必多想,直接发檄到雷部去,自有雷部神仙发令到风司。  

不过此时天地间哪还有什么雷部,要请风,就得激发风神在人间留下的烙印。  

程心瞻虽习风法,但是还未观想风神,所以此时请的是西方白虎监兵神君,亦能掌风,《白虎七宿篇》在他手里多年,他自然是观想过白虎群星的。  

他以风草写罢神文,高祭符檄,随后手往符檄上一指,口念,  

“风来!”  

符檄在高空中燃烧,天上闪过西方七宿群星,成一个虎形。  

众人隐约听见一声虎啸。  

虎啸又化作风吼。  

顿时狂风大作。  

正是风从虎。  

程心瞻的衣袍被吹的乱摆,广场四方香炉的火光被吹的明灭不定。  

漫山起松涛。  

而金殿之内,众位高真有言语。  

“这是发文烧檄呀,笃行,真是想不到,现在竟还有年轻人会做这样的古式坛法。”  

一道威严而又高邈的声音响起。  

路笃行脸上笑意遏制不住,拱手回道,  

“天师,这孩子聪颖好学,我都不知他从哪学的。”  

神霄派的副教主则叹道,  

“只有这孩子召来的是真天象啊,风里带着湿气,你们看,鸟儿闻到风里的湿气,已经要归巢了。方才几个,召风不过是徒有其表,走个过场而已!”  

众人点头。  

确实如此,漫天的春燕感知到湿漉漉的风气,赶紧衔泥归巢。这些美好的精灵也不知道今天是怎么回事,为何今天的雨断断续续来了好几次,尤其是前几次,突然就来了雨,可把它们淋了个透湿,还好这次,风提前跟它们报信了。  

此刻,程心瞻又开始写第二道符檄,云司诸神他也未曾观想过,这次他请得是东方青龙孟章神君。  

观想完白虎诸星后,他又去小万山书库里找到了《青龙七宿篇》,观想了青龙诸星,除此之外,在烂桃山真煞冲穴回山后,红木岭和青龙洞送来过谢礼,其中,青龙洞的谢礼里就有东方青龙星图,那时,他为了修行步罡踏斗之术,就认真研究过。  

他以云隶书写祈文,高祭符檄,手再往符檄上一指,口念,  

“云起!”  

符檄在高空中燃烧,天上闪过东方七宿群星,成一个龙形。  

一声龙吟,云气自生,正是云从龙。  

霎时间天昏地暗,乌云席卷,遮天蔽日,仿佛一瞬间就来到了晚上。  

黑云压群山。  

第三道符檄,以雷篆写就,所请正是雷部正神。  

神威荡魔霹雳真君画像闪烁雷光,随符檄一同上天的,还有神雷秋官将军画像和水雷夏官将军画像。  

他手指符檄,喝令,  

“电闪!雷鸣!”  

符檄和画像开始燃烧。  

黑云之中,闪过神雷秋官将军和水雷夏官将军的虚影。神雷秋官将军捧鉴,鉴里迸发出无穷明光,即是电闪。水雷夏官将军擂鼓,鼓面震荡轰隆作响,即是雷鸣。  

好似火兽下天关,正是紫蛇离斗府,电闪雷鸣,雷霆万钧。  

乌云紫电,狂风呼啸,好似天倾。  

无论是打头阵的龙虎山弟子,还是紧随其后的神霄派弟子,此时见到这样的动静,都变了脸色。  

有人甚至怀疑,是不是本来就变了天,就是要下一场急雨,刚好被此人赶上了?  

不过金殿内没有传出话出来,他们再怎么揣测也是无用,所以他们现在只能期盼着,这个三清山的小子,等会最好是雨大收不住才好,声势再大也是输。  

至于召不来雨,已经没人会这么想了。  

第四道符檄,请龙王。  

落笔之前,他把符笔往水盂里一蘸,以带着龙威的血水做墨,以龙章书写龙神赞文。  

他高祭符檄,口念,  

“雨至!”  

符檄在空中燃烧,烟火化作了神龙,在乌云中穿行。  

几声龙吟过,瓢泼大雨应声落。  

正所谓:天上银河泄,山顶白浪滔,势如倾天,急似流海。  

风雨自行避开程心瞻,他望着雨幕,心中算着点数。  

时间慢慢流逝,大雨如注,在山顶广场地砖上溅起无数朵茉莉。  

一寸;  

两寸;  

三寸;  

三寸零四十点。  

他升起第五道符檄,所请者不必多猜,自然是阳主昴日星官。  

符檄不畏风雨,在空中燃烧起金色的火焰。  

他大声喝令,  

“雨停!”  

大雨骤停。  

最后一滴雨水落地,点数刚好三寸零四十八点。  

此刻电闪依旧,雷鸣不止,狂风不息,墨云如海,等待着程心瞻的号令。  

程心瞻一张光明符打到云里,喝令,  

“风息!云散!雷收!诸神退!”  

于是,青龙白虎,雷神龙王,一一消散。  

晴空碧日现,春燕再出巢。  

平顶山上,一片寂静,唯闻春燕啾啾啼鸣。  

所有人都看着天象。  

呼风唤雨,人定胜天!  

这不就是修行的意义所在么!  

“啪啪啪”  

拊掌声从金殿里传出。  

顿时,看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