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剑与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剑,有个中年道人,立剑胸前,口中念念有词,只见群山晃荡,山石滚滚,山石聚集到一起,竟形成了一个巨人,在道士的驱使下往对面攻去。  

这是法剑的遣神派。  

与他对敌的是个坤道,法剑出鞘横扫,剑气如山崩。  

这是法剑的养气派。  

随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一处高山飞瀑的洞天镜景,一座瀑布石壁上写着:  

庐山洞天。  

有两个年轻人在其中斗剑,观其衣袍制式,程心瞻竟发现,那两个年轻人好像就是庐山剑派的弟子。  

两人法剑挥动之下,无数道飞瀑被吸引,随着他们法剑的挥动化成水龙,那方天地里极为充沛的水灵气也化作灵力浪潮,两相对撞。  

这是法剑的御灵派。  

程心瞻四处看着,只觉目不暇接,受益良多。  

而玉瑶台的梁真敬迟迟未动,他想不明白,就没人敢上去挑战那个程心瞻吗?  

忽然在某一时,他身上戴着的同声蛊珠串忽然发声,  

“你在等什么吗?要让世人认为我龙虎山不懂雷法了吗?”  

是小天师的声音。  

梁真敬身子一僵,咬牙飞身而上。  

而城楼众人见终于有人往积雷山洞天镜景飞去,不由欢呼起来,终于可以见到程道长法剑的本事了,这不打起来自己这些人还看个啥?  

再仔细一看,那个去挑战程道长的人身穿紫服,两个袖口上分别绣着青龙和白虎,这是龙虎山的道长呀!  

于是欢呼声更猛烈了。  

梁真敬自然也能猜到这时候自己应该是万众瞩目了,即便他不想。  

程心瞻看到是梁真敬过来了,还换了一身衣服,也不由一笑,这真是老熟人。  

“我知道你雷符了得,却不知道你还擅长法剑之术。”  

程心瞻先打了个招呼。  

梁真敬脸色难看,是啊,连三清山的都知道我擅雷符,不善剑术,可小天师非让我下场我能有什么办法?!  

程心瞻也注意到梁真敬手上的剑,很有趣,是一把二尺长的铜钱剑,剑柄是木制,看着像是桃木,剑身是一串铜钱用金线连在一起。  

“废话少说,速战速决,我还怕你不成!”  

梁真敬还是那个急性子,进了洞天就要动手,他挥动法剑,雷霆在铜钱上生发,在金线上滚动,随后脱离剑身,斩向程心瞻。  

程心瞻同样挥剑横斩出一道雷光,而且一剑斩出又接一剑,眨眼间斩出六道剑气。  

梁真敬暗骂了一声,他这柄剑是小天师不久前才给他的,没有经自身温养过,剑里蕴含的雷炁也不多,方才放出剑气斩开云岭就已经耗费了许多,却不敢像程心瞻这么奢侈挥霍。  

他踩着一道巨大的银色雷符,速度要比程心瞻的火云快上许多,他架符逃遁,躲开剑气,同时他负剑身后,左手又甩出一张雷符。  

雷符化作一道紫光,射向程心瞻,这梁真敬不知是使了什么手段,雷符的速度比起剑气竟一点也不慢。  

程心瞻见状,高高祭起法剑,双手均作剑诀,一指朝上,一指朝下,两手手腕相靠,口念,  

“五方雷公,我知其名。呼之即至,迅电鞭霆。落!”  

咒语念罢,「高真」剑身上雷符闪烁,一道雷光打入天上云中,雷云翻涌,降下一道雷霆,落点正是梁真敬打过来的雷法。  

梁真敬也是有所预料,远操雷符,口念,“疾!”  

那雷符速度忽然加快,竟是躲开了从天而落的雷霆。  

不过程心瞻的雷法却也不是这般简单,只见「高真」在空中一划,方才落下的雷霆竟是不曾散去,一端系在云里,一端垂在地上,形成了一道雷鞭,此刻随着「高真」剑尖挪动,雷鞭仿佛被法剑挥动,跟着雷符激射方向就甩了过去。  

雷符虽快,可又哪里比得上从天垂落的雷鞭,雷鞭扫中雷符,两股本就是天地间最为躁动的力量接触后轰然爆开,形成了一道银紫的闪电光晕。  

借着巨大的雷霆光晕遮掩,程心瞻手指剑诀一动,「高真」忽又化作一道雷霆,直射梁真敬。  

梁真敬被雷光所扰,一时未能看清,等雷霆近时,赶紧洒出一把雷符,这一把雷符抛出后自然结成了一个阵势,每张雷符都发出耀眼的光芒,迸射出数道闪电,这些闪电落到附近的符上勾连成型,于是这些雷符霎那间就构成了一张雷网,每个雷符都是一个结点,以电光为绳线。  

「高真」所化雷霆落到网上,竟无法刺破,无功而返。  

程心瞻看见眼睛一亮,倒是没想过雷符还有这种用法!  

往日里都是名门正派采雷,并有师长在,程心瞻和梁真敬虽然互相看不顺眼,但也从未发生过什么冲突,现在,趁着斗剑会切磋,他倒是要看看这个梁真敬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  

「高真」化作雷霆电光,同时引导着天上的雷霆,如雨落向梁真敬。  

梁真敬也不甘示弱,虽然被「高真」撵着到处逃窜,但躲避的同时大袖一挥,又是一串雷符射出,但这次不是护佑自身,也不是攻伐程心瞻,细细数来,应是九十九张雷符,排成一列,像是有一根线将其串连起来。  

他左手捏青龙印,右手持剑朝天,口念催雷咒,那一串雷符宛如游龙一般扎进天上的雷云中,待到出云时,那串雷符被雷霆电光包裹,好似一条雷龙,那串符,分明就是龙椎。  

雷龙饱饮雷霆后从而天降,直扑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