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望穿秋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点,那人无奈再收剑,从自己左前方把剑拉回,回身下劈。  

「秋水」被劈落,剑尖差点点到地上,程心瞻右腿弯下,收回长剑,那人立马来攻,他再收回左脚,扭身,做了一个奔逃的动作。  

那人见状连踏几步上前,直刺他的背心。  

此时程心瞻右脚跃起,整个身子几乎要跳起来,以左脚尖为点,整个身子再反转回来,躲过后心一剑的同时贴着收在身前的剑也再次随手扬出,一点寒芒从上往下点。  

斩落了那人的一缕鬓发。  

那人犹不觉,还要再往上提剑,但下一刻,他却消失在了玉台上。  

紧接着,玉台上又出现一人。  

这次又是一个活络的,见到程心瞻说,“你很厉害啊,也已经胜了一次了吗?”  

“我是两次了。”  

他笑着说,提剑去攻。  

玉瑶台从一个变为多个,现在又从多个慢慢减小,只是最受关注的那个台子,一直还在。  

直到最后,虚空里只剩一个玉瑶台,映月镜里也只剩一个画面,这个画面,让观战的人有些熟悉。  

程心瞻看着也熟悉,不由笑道,“薛道友。”  

那人也笑着说,“程道友。”  

原来正是前两个登台的人。  

已经是最后决战之际了,程心瞻却开始墨迹起来,他想起了之前的第一个对手,刘宇微,他似是想起了什么,他问道,  

“薛道友,现在就我两人,可容我向这一楼一城之人说一说我这柄剑?”  

薛立行笑着点点头,“道友请便。”  

他左手倒握剑,横剑在胸前,右手在剑身上一弹。  

“铮!”  

长剑高鸣。  

“我这把剑是我的第一把剑,来自一位同门长者所赠。”  

他悠悠说着。  

一城一楼的人静静听着。  

“这位长者一生痴于剑,却一生愧于剑。”  

薛立行也认真听着,闻言有些不解。  

“这位长者痴爱于剑,入门修行后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剑法修行中,却忽略了炼气,以致于一生困于一境。待反应过来后,长者悔恨,不甘,但无力回天,再往后的岁月里,种种情绪噬咬他的心神,但岁月总会将那些强烈的情绪抹去,到鸡皮鹤发时,长者已经看淡了生死名利,唯有一种情绪始终未曾淡化,反而越发刻骨铭心。  

“那就是对这把剑的愧疚,他认为是自己的庸碌让这把本该光芒四射的宝剑长搁暗室。  

“后来,他把这剑传给了我,期盼着我能替这柄剑扬名,也叮嘱我道、器并重,不要走他的老路。  

“我记下了长者的叮嘱,道、器并重,但替这柄剑扬名可是难住了我,在剑道上我也只是一个初学者。今夜幸甚,借还珠楼主与孔雀城主之宝地,还要谢过薛道兄的等候,能让我说出这把剑的名字。  

“剑名,「秋水」。”  

他说完了,倒提剑拱手向城、楼之方向行礼,又向薛立行行礼。  

薛立行面容肃穆,持剑回礼。  

“器、道并重,我等剑道中人应时刻谨记。”  

还珠楼主的声音在众人头顶回荡。  

满城剑客称是。  

薛立行这时也笑着说了一句,“那我也借宝地说一下,不然我的剑要不高兴了。我是一个铸剑师,我的佩剑就是我铸的第一柄剑,剑名,「出庐」。”  

两人相视一笑,持剑相攻。  

两人同时在台上消失。  

“叮!叮!叮!”  

一阵金铁相交声,火星在虚空中迸发,通过映月镜放大后如同巨大的焰火,与孔雀城上空的焰火交相辉映。  

还珠楼主见状,笑着说,“这两个斗剑总算是有了几分体剑的样子。”  

他心念一动,映月镜上画面变化,竟是把两个施展身法不见身形的人给显照了出来,众人这才看清。  

此刻程心瞻正在低身突进,脚下连踏,灵光明灭不定,直刺的薛立行胸腹,与此同时,一片风雨将他包裹,狂风跟随他脚步,吹向薛立行,暴雨则是跟随着剑势,每一滴都像是一把剑,虽然是水,但又泛着凌厉的银光,而「秋水」仿佛又真化成了一滩水,融在暴雨里,让人看不分明。  

后者像是一条在雨中的蜿蜒腾挪的灵蛇,见招拆招提剑去挡,居然能把每一滴雨都给躲开,但因风势太大,雨势太急,变化太多,灵蛇也只能边闪边退,两者剑尖频繁变化,舞成两团剑花,便是在映月镜中也看不清。  

连退十数步后,薛立行突然定住,之前的退步仿佛都是在蓄势,长剑在身前画过一圈,拦住了所有的风雨,在猛地往前一送,这一剑宛如大江破堤,突如其来,但又势不可挡。  

“好剑!”  

程心瞻大笑一声,但借着风雨之势,他不躲反攻,连踏几步,漫天暴雨收拢成一条大江,也是一招直刺。  

两江对冲,剑尖相点。  

脆响伴随着气浪,以剑尖为中心往四周荡开,两人被气浪带着各退十数步,手臂都有些发麻。  

“虽有些花哨之势,但归根到底还是凡夫俗子之剑,难登大雅之堂。”  

这时,孔雀城内,那座屋檐上,有个看上去年纪最小的少年说。  

不过听到这话,李英琼却是沉默着没有应和,或许是想起了在那座山谷里,映月镜中的那个男子用佩剑点碎蜀山飞剑的场景。  

“璟瑞,你说的不错,只要你能不让他近身就行,你能保证吗?”  

那个满脸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