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再授法(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走兽食气的法门,他身上的金银倒是一直不多,但之前红木岭送来的许多草药可以用来置换。  

他随意逛著,忽然发现远方有个一个铺子招牌唤作“灵宠食铺”。  

居然还有这种铺子?  

他觉得很意外,马上走过去,却发现这里围著的人极多,还要排队才行,看来宗里有不少人都养著灵宠。  

程心瞻排起队,这才看清了在“灵宠食谱下还有一行小字,写著‘灵食炮制秘法源自河洛雁聘宗’。”  

他有些好奇,便问身前的一个人,这个人头发都白了,想不到还养著灵宠,他说,  

“敢问道爷,这雁聘宗是个什么宗门,小弟孤陋寡闻,竟是没听过。”  

排在他前面的转过头来,是个年纪极大的老人,  

“姚道爷!”  

程心瞻大叫了一声,原来是小万山都务院的值守道士姚道长,当时他第一天入门时就是这位姚道长值班,他忽然想起来,姚道爷是有一只猫的,天天就在都务院的柜台上睡觉。  

姚道爷也很意外,一脸笑呵呵道,“是云气呀,不,现在要叫心瞻了,心瞻了不起,两年就开了心府,老道当时就说明治山的在小万山都待不长久。”  

程心瞻连笑著说,“姚道爷爱叫什么就叫什么,心瞻、云气不都是小子嘛。”  

姚道爷笑了笑,说道“心瞻呀,既然来买宠粮,却连雁聘宗都没听过吗?”  

程心瞻汗颜,“小子是在外游历时收获一灵宠,之前还真没有关注过这方面。先前在外游历时,也是放任它自己去猎兔捕鹿,未曾管过,这回了宗才发现有些不方便。”  

姚道爷笑了笑,便出口解释道:“雁聘宗是河洛一带的大宗,此宗不修术法,不精丹器,却善养宠,猫儿、狗儿、鸟儿、鱼儿,林林总总千百种,爱宠之人都能从那里寻到心爱之宠。他们宗门有个规矩,来买灵宠不能叫买,叫聘,除了标价的金银外,还要额外带一只雁,作为聘礼,所以才叫雁聘宗,他们宗里的雁栖山每年都要放生大雁,不然漫山的大雁都没处落脚。”  

年轻人长了见识,原来还有这样的宗门,原来修行界也有如此多的爱宠之人。  

“雁聘宗不光卖宠,还卖宠粮,你瞧,这位摊主就是机缘之下学到了雁聘宗的制粮手艺,那就是不一样,我家狸奴现在只吃她家的东西,挑嘴的很。除此之外,雁聘宗还会修毛、美容等等,只要和灵宠沾边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做的,生意火热。”  

看著年轻人吃惊的模样,老道人笑得更开怀,“哈哈,修行嘛,长路漫漫,养个灵宠陪伴也很好呀,我家的狸奴就是贫道的道侣。”  

程心瞻也笑著点点头,不过他又有些疑惑,  

“这摊主生意这般好,哪来的时间修行呢?”  

老道士回答说,“这个摊子每月初九才开摊,你是刚好赶上了,而且听说摊主这次寻来了几个品相极好的狸奴,大家都排队看著是否要聘取呢,所以人才极多,贫道也是消息得晚了,这才过来。”  

“原来如此。”  

两人闲聊著,排了好大一会,他才临近摊子,便望见摊子上摆著一些由树叶打包而成的袋子,所剩不多了,他又不认识,再次请教姚道长,老者便解释说,  

“那是冷霜芭蕉叶,摘下后数月内都寒冷如冰,叶面结霜,用来盛装宠粮可保证不会腐坏,你瞧,人家来自雁聘宗的手艺就是很讲究。”  

程心瞻点点头,那冷霜芭蕉叶上还写了字,有给猫儿吃的,狗儿吃的,还有鸟吃的,蛇吃的,大大小小还剩下二三十,自己应该还能排到。  

摊子一边还放著两个小猫,他看见之前已经陆续有三四个人抱著小猫走了,看来这两个是挑剩下的。  

等队伍再往前走一些,猫儿又被抱走一个,宠粮叶袋又少了许多,有个人还想多拿几包,急得他身前的姚道爷大叫,  

“就你有钱是不是,你拿多了,我家狸儿要是没得吃,老头子就抱上你家去吃!”  

众人哄然大笑,姚道爷值守小万山都务院,宗内近几十年的新人没有不认识的,那人连连抱拳求饶,飞似的逃了。  

终于到了姚道长,老道仔细瞧了瞧最后挑剩下的一只小猫,先是惊喜,再是摇头,程心瞻连问何故,老道说,  

“你瞧这小狸,长毛三花,可不多见,但看著都快三四个月了,蓝膜还没化掉,大概是瞎的,不敢聘,不敢聘呀,济菡,给我拿两包猫食,要加了芭草的。”  

姚道长把银子递过去。  

摊主是个年轻的女子,一身花裙,裙子是绿底,但上面绣著各色的花,煞是缤纷,但这样的花裙却不能夺走女子的风采,只因为她的脸蛋比百花还要更娇美,一头乌黑的长发用细嫩的、生著小花的绿藤编成许多根小辫子。  

女子身边围著许多猫,肩上还站著五彩斑斓的鹦鹉,她听到道士的话,麻利的拿起两个草袋递给老道,嘴里脆生生道,  

“姚道爷,这只三花不聘下吗?白毛胜雪,黑毛似墨,黄毛若雾,散布均匀,这样花色可很少见哦。”  

老道连连摇头,“济菡莫要唬我,这狸儿眼膜蓝中带白,看著最小也四个月了,还没化掉,多半是要瞎的,而且老道看这么久了,也不曾听其叫唤上一声,即便不是哑的,那也是体弱的。”  

女子却神秘一笑,“姚道爷,你说的都是不一定的事,没准养好了就什么事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