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精修五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清宫的宫门大开著,众人望见大殿里供奉著高至殿顶的三清玉像,玉像雕工栩栩如生,中间的太清圣人是个老者拱手的形象,左边玉清圣人是个中年抚须的形象,右边的上清圣人是个青年负手的形象,三位圣人脸上都挂著慈悲与和善的笑容,人在玉像前犹如蝼蚁。  

巨大的玉像前是一个香炉,香炉里青烟袅袅。  

香炉再往前摆了一个蒲团,此时有一个人坐在那里,看著一行人过来。  

众人低头走进,但都有偷偷抬眸去看。  

程心瞻也偷看了,也终于看清了三清山的掌教是个什么样子。  

出乎意料的年轻。  

这是程心瞻的第一反应。  

他还以为掌教会是一个白胡子老头,没想到是那般的年轻,看著也就三十岁的样子。掌教一身青色道袍,面料看著也并不华贵,没有法光闪耀,反而十分普通,头戴一个莲花冠,双手上空无一物,就很自然的搭在膝盖上。  

掌教面容自然是很清秀的,很白净,又有些清瘦,生一对凤眼,眉毛淡淡的,像是一个书生,但整个人又散发著一股松弛而又绝对自信的意蕴,他嘴角噙著笑,仿佛什么事他都不在乎,又仿佛什么事都在他的掌控中。  

如果非要做一个比方,他认为掌教是一个像凤一样的人。  

“都来了呀,坐下说话吧。”  

掌教对他们说,声音清雅如凤鸣,如箫声。  

掌教的对面凭空生出六个蒲团来。  

众人行礼称是,各自寻蒲团坐下了。  

“你们几个面生,我们应该还都没见过,可以先各自介绍一下。”  

掌教并没有一上来就问金铭子的事,反而是温和的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  

“第四十六代弟子,紫烟山孙妙殊见过掌教。”  

“第四十八代弟子,摇光山徐济深见过掌教。”  

“第四十七代弟子,白虎山朱兼墨见过掌教。”  

“第四十六代弟子,百草山王妙缘见过掌教。”  

“第四十八代弟子,杜鹃谷冯济虎见过掌教。”  

“第二十六代弟子,明治山程心瞻见过掌教。”  

几人恭敬回答著。  

掌教笑著点点头,“都好,都是年轻人,好生修行,莫要蹉跎光阴,三清山未来到底是要靠你们年轻人的。来,我这里有六粒莲子,可栽种,可入药,你们接著。”  

掌教从怀里掏出了六个散著青光的莲子,手掌张开,六粒莲子便自行飞出,分别停在六人跟前。  

“谢掌教赐!”  

掌教所赐自然不需推辞,六人齐齐应了一声,便收起了莲子。  

“好,再与我说说那位飞升的前辈吧。”  

见几人收了见面礼,掌教这才笑著问起正事。  

几人在路上时就已经商量好,要是掌教问起来,就由程心瞻来回答,因为这件事里,他是唯一一个从开始到结束都在的人。  

于是程心瞻便简要的说了一遍事情的始末,但著重讲了金铭子一世天仙飞升被人围杀,二世又以尸仙飞升的经历,随后便重复了朱兼墨和自己的两个问题,把天界无金仙、麒麟第一世寻祖师无果以及对金性的解释都细细的讲了。  

掌教静静的听完,一次打断都没有,等程心瞻说完后他才道,  

“金铭子前辈字字珠玑,你们也要好生参悟金性,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有关金铭子和祖师的事,包括红尘龙脉的事,你们都不必往外说了,你们师尊也不必说,我会让他们不要多问的。辛苦你们走一趟,各自回去修行吧,心瞻,你留一下。”  

另外五个人意外的看了一眼程心瞻,便起身行礼告退了。  

程心瞻不知掌教留自己有何事,有些忐忑。  

“心瞻,你入山多少年了?”  

掌教问。  

“回掌教,今年是第三年。”  

掌教点点头,又道:“明治山的情况你大概知道吧?”  

程心瞻以为掌教说的是传承少、辈分高的事,便道,“大概知晓一些。”  

“嗯”掌教点点头,“三清宫掌教,纯阳殿副掌教,元阴殿副掌教,玉京峰副掌教,以及神女峰副掌教,这五位教主,除了神女峰副掌教以外,其余的,你明治山出来的人都做过。”  

程心瞻闻言一惊,直直看著掌教。  

男子笑著摇摇头,“我不是,我是从紫烟山飞仙台出来的,看来你还不知道这个,我和你说这些,是看出了你在精修五行,是么?三清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精修五行阴阳者才能胜任教主之位。”  

程心瞻有些茫然,便问,“掌教,什么叫精修五行?”  

“哦,原来你还不知道这些,素空没和你说过吗?也是,她向来粗心,只一心修道,倒是难为她带徒弟了。”  

男子笑了一声,继续说,“其实大多数修行人在修炼五行时都会找到一个最契合自己心意的行属,那么在炼气境,便会著重关注相应的脏腑,体悟其先天或是后天的法蕴,对其他行属和脏腑关注便会少一些,只求能开辟,集齐五行开辟绛宫就好,修行法术、咒术、符术都会有偏好,等到了第二境,便会根据喜好的行属而偏向于阳或是阴,等结丹与洗丹时,也会有侧重,甚至合道时,都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是会贯穿一生的。”  

“就像刚才你的几位同门,很明显能看出来,孙妙殊喜土,徐济深和王妙缘喜水,朱兼墨喜金,冯济虎喜木。往后也能猜出来,孙妙殊、朱兼墨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