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醉里看月生百景(2/3)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人,宽袍大袖,白衣飘摇,披发袒胸,清瘦白皙,像是个魏晋时的人物。
不过这人修行的功法特殊,辟府也艰难,云气入山时他就在闭关,出宗时还没有出关,想不到今日见上了。
“我是不请自来,出关回街,发现空荡荡的,一打听才知道你们在聚宴。”
王仙游笑着拱手赔不是。
众人拉着他入席,七嘴八舌问了起来,
“仙游,你终于是出关了,可是辟府功成了?”
“道兄辟的什么府?”
而王仙游则是看向程心瞻,“这位弟弟面生,我倒是不曾见过。”
冯济虎为两人介绍,“心瞻,这是王仙游,与我同年入门的,记名在百草山。仙游,这是心瞻,心瞻是他的道名,现在是明治山素空羽师的真传弟子,俗姓程,是你闭关后入门的。”
王仙游两眼一亮,“弟弟原是天纵之姿,两年开府,倒是不多见,倒是哥哥我,痴长了年岁”
程心瞻则是笑着回说,“道兄谬赞,倒是道兄闭关,一直未得道兄指点修行,实乃憾事。”
几人就坐,王仙游这才说起来,
“闭关两年,终有所成,金水齐开,位列真传,道名妙缘。”
竟是双府齐辟!
众人一时惊讶,难怪闭关许久。至于他超高的辈分,众人先前早就知道他记名在百草山一位老长老门下,倒是不为奇怪了。
程心瞻也更知山外有山。
等最后几人到了,宴席便正式开始,酒菜流水一般的端上来。
“今夜好友相聚,头上却是无月,实在有些可惜!”
王妙缘感叹说着。
众人纷纷附和,天幕上月亮被乌云遮住,什么也看不见。
程心瞻则笑着说,“无月却是有酒,大家来尝尝我从苗疆带回来的烈酒如何?”
他拿出一坛苗家寨子送的白刀子,给众人满上。
“诸君,胜饮!”
“胜饮!”
大家举杯,饮酒入喉。
“好辣!”
“好烈!”
“好酒!”
众人反应不一,看到有些人辣出了泪,程心瞻不禁笑了出来。
不曾想王妙缘看着文弱,却也是一口便爱上了这粗浊的烈酒,一口喝干,胸膛都开始发红,又来找程心瞻添酒。
“好弟弟,再满上!”
这第一巡酒过,烈酒激发了众人的谈性,开始天南海北畅谈起来,辟府的说着二府或是三府的想法,没辟府的则是问着辟府的关窍,有些还未出过山门的则是问那些游历过的山外的景色。
酒至二巡,忽有人指着天上道,
“瞧,月亮出来了!”
众人纷纷抬头去看,果然,一轮明月高悬,散发着雪亮清辉,把旁边乌云的轮廓都照的一清二楚。
王妙缘见月大喜,起兴道,
“诸位道友,有酒有月,何不演法助兴,以作下酒呀?”
众人纷纷说好,问他如何演法,比什么?
王妙缘想了想,道,
“我们各自主修行属不同,所修法脉不同,为公平,却是不宜比五行之术,不宜比剑道、符道等术。”
众人听了觉着有理,这些人里五行里各有擅长,另外有人善使剑,有人却善画符,不好作比较。
“那妙缘说该如何比?”
王妙缘有了主意,道,“比幻术如何,还要是命名所作,这样,我们便以月为题,一人念出写月之诗句,另一人要以幻术将诗中之景幻化出来,大家来评比,要是幻化的好,出题人饮酒,要是不好,答题人喝酒,如何?”
众人一听,便觉王妙缘说的有趣,纷纷应下来。
王仙游大笑,“那从我开始,我出题,济虎答题,按左手行圈,轮着来,到最后心瞻出题,我答题。”
众人点头。
他提着酒杯,举头望月,稍加思索,便吟道,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众人听着,便说,“是青莲居士的诗!”
冯济虎听着,面带浅笑,想了想,双手掐了几个诀,往宴席平台外一指。
众人便见悬崖外,徐徐出现这样一幅场景:
一道大江从远方而来,流过宴席边上,众人仿佛是在江边饮酒。大江缓缓流淌,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上的明月,好似从天而降一轮明镜。大江上烟波浩渺,水气弥漫,竟缔结成一座座高楼城池,仿佛是哪处的街市蜃景。
如真似幻。
“好!好!”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好幻术,应当是妙缘饮酒!”
众人做出了评判。
王妙缘哈哈一笑,愿赌服输,大口饮下了一碗白刀子。
此时到了冯济虎出题,他想了想,便道: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答题的是罗济实,他想了想,却笑骂冯济虎提高了难度,“好你个济虎,你这出题,意不在月,意在雁鸣呀!”
众人一听,纷纷反应过来,是了,方才那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乃是静景,可冯济虎吟的这首前半句简单,后半句却是难,还需在幻境中加上雁鸣声。
罗济实显然也是自信,拿手一指悬崖外,吐出一道烟气,这烟气翻滚蔓延,便在众人眼前化作了一方大泽,边界逐渐淡下去与夜色融为一体,仿佛没有边界一般,也算是幻出了一千里的感觉。
“呷呷——”
湖面倒映着明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