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蜀山七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爱亲近,并无半分委屈。”  

妙一真人点头,说了一个好字,又问道:  

“轻云,你今年十七,女娃娃里你最大,去年年初餐霞大师把你送来,在峨眉一年多,可有委屈伱之处?”  

黄衫女子周轻云上前一步,嗓音软糯,语气坚定,“弟子虽来峨眉不久,但承蒙众位师长同门厚爱,无论是生活还是修行,都不曾受过半点委屈,弟子心下实在感激。”  

“好孩子。”  

妙一真人笑着点头,又问:  

“英男,你今年十五,三年前广慧师太送你过来,在峨眉三年,可有委屈之处?”  

余英男上前一步,女孩子昂首挺胸,丝毫不见任何惶恐紧张之色,大声说:“掌门,我在峨眉便如在自己家中一般,大家待我都好,不曾受过委屈。”  

妙一真人哈哈大笑,指着余英男道:“好一颗赤子之心!”  

说罢,妙一真人又看向另一个男孩,问道:  

“璟瑞,你今年才十岁,是你们当中最小的,两年前你才八岁,是玄真子师兄把你送来峨眉,入山两年,可曾受过委屈呀?”  

诸葛璟瑞还是个孩子,圆圆脸蛋,还有几份肥态,他紧绷着小脸,一字一顿道:“回掌门,大家对我都好,璟瑞不曾受过委屈。”  

妙一真人伸手摸了摸璟瑞的圆脑袋。  

最后,他看向李英琼,  

“英琼,你年方十四,本是世俗游侠之女,行走江湖时遭遇僵尸丧物,险些丧命,是内人与你道左偶遇,将你救下,带回峨眉,已过三载,这三载之内,可曾受过什么委屈?”  

李英琼面如冷霜,但性急如火,此刻早已眼蕴热泪,哑声道:  

“夫人于我,恩同再造,如若无夫人,我早已是林间枯骨,哪有眼下光景?但凡掌门、夫人有命,山门所需,英琼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何谈委屈?!”  

“好!好!好!”  

妙一真人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目光在五人面上扫过,“都是好孩子!”  

“今日特意叫你们过来,是有事与你们相商。”  

五人齐齐躬身,“但凭掌门法旨。”  

妙一真人与夫人对视一眼,开口道:“今日,我齐漱溟添为峨眉掌门,欲收尔等为真传弟子,不知尔等可愿意?”  

五人闻言一震,眼中都浮现出不可置信之色。  

李英琼反应最快,动作也最干脆,少女扑通下跪,叩首,泣声道:  

“弟子英琼,拜见师尊。”  

其余四人略有慌乱之色,看见李英琼下跪,愈发不知所措。  

第二个跪下叩头的是诸葛璟瑞。  

三两个呼吸后,余英男和严人英几乎是同时下跪,两人甫一跪地,周轻云也连忙下跪。  

妙一真人抚须而笑,将五人一一扶起。  

“尔等便以年龄论长序,从今往后,人英为大师兄,轻云为大师姐,英男为二师姐,英琼为三师姐,璟瑞为二师兄,灵云为小师妹,金蝉为小师弟,往后你等七人,需得同心协力,光耀峨眉。”  

五人望向还在掌门夫妇怀里扑腾的小娃娃,异口同声道:  

“同心协力,光耀峨眉!”  

妙一真人满意地笑了笑,又说,“今日我喜得佳徒,不可不赏。”  

只见真人大袖一挥,天波壁上灵光滟滟,众人只见得灵璧如水,水中似有什么灵物浮起。  

也只是在须臾之间,便见七团宝光浮于天波壁上,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七柄宝剑!  

“吾师长眉真人在飞升前曾采五行之金,按七真形相,炼就七口飞剑,就深藏在这天波壁中,吸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已历两百余载,早已洗尽铅华。  

“七剑总名七修,分龙、蛇、蟾、龟、鸡、兔、蜈七种,各有象形,专破异派五毒,乃我峨眉至宝,七修合壁,更具威力。  

“七剑里,龙名「金鼍」,蟾名「水母」,鸡名「桃都」,兔名「月魄」,蜈名「赤苏」,龟名「玄煞」,蛇名「青口」。尔等刚好七人,此乃天命,各自选剑吧!”  

妙一夫妇放下齐灵云和齐金蝉,两个娃娃看那壁上有团团宝光,不禁喜笑颜开,便迈开小步,伸手去抓。  

“七剑品质并无高低之分,但凭心意选剑。”  

妙一真人又提醒了一句。  

还是李英琼当仁不让,首先迈出一步,抓向了「金鼍」,不料此剑化作一条金龙,一个摆尾便脱离了李英琼手掌。李英琼轻咦一声,有些意外,但还要去抓,尝试四五次,却怎么也抓不着矫健灵动的游龙。  

李英琼只好罢手,又去抓那柄朱红色的「桃都」。  

“嘶!”  

李英琼猛的松开手,抬手一看,掌心已经被烫出一个血口。  

不过此时李英琼性子上来,偏要去抓「桃都」,手掌与剑柄相握处,竟有白烟升腾,少女疼的胳膊打颤,却咬牙不肯松手,硬生生将「桃都」从天波壁上拉了下来。  

整个右手,已经是血肉模糊。  

“英琼!「桃都」性烈,又为阳属,你是女子,强取伤身!”  

妙一真人看着李英琼这般模样,心有不舍,开口劝说道。  

不过李英琼却是紧咬牙关,强撑道:“宝剑性烈,却不知英琼性更烈,英琼虽是女儿身,但照样可降服此剑!”  

妙一真人看着李英琼的血顺着宝剑剑身下滴,终究还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而此时,小娃儿齐金蝉看着在天波壁里游梭的金龙,感觉分外有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