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不丢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谢良辰发现,宋羡在外面时表面上还看不出什么端倪,与她一起回到屋子里,整个人就变了。  

仿佛真的承受了很大的伤病,随时都可能会散架。  

一边抱怨走不动了,一边又阻拦她侍奉梳洗。  

宋羡自己梳洗干净,就跟着谢良辰进了内室,老老实实地让辰阿姐给他检查伤口。  

宋羡身上的伤大大小小几十处之多,后背、腰上都是大片的青紫,谢良辰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没事,”宋羡道,“都好了。”  

许多处伤,都在要害的地方,但是谢良辰又不能责怪宋羡,两军对阵,能赢下这一仗,活着回来已然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她只能长长地出一口气。  

谢良辰道:“希望以后少打些仗。。”  

宋羡点点头:“好。”这次委实让她担忧了,但若不能快些稳住局势,北方的辽人可能就会趁机偷袭。  

他带兵南下之前,在北方练了几次兵,也是为了震慑辽人,留下张老将军带着一支精锐与杜琢手下的人坐镇八州,可北方的兵马毕竟被调走了不少,即便谢绍元和良辰等人都在镇州,他还是放心不下。  

只能在辽人还没来得及打探清楚之前,平息与祁王、徐家的战事。  

两天前,宋羡也让杜琢回去了八州,这才敢让谢良辰动身来京城。  

“好了,”宋羡伸手搂住谢良辰,“伤都看完了,是不是也该陪陪我。”  

谢良辰板着脸拉住宋羡的手臂:“你先别动,我要给你上药。”这样的伤,至少要十天半月才能好转。  

在此之前,  

宋羡只能好好休养。  

宋羡才享受了被良辰关切的感觉,很快他就发现,  

一不小心挖了个深坑,  

将自己埋在了里面。  

到了晚上,  

任由宋阿弟如何央求,谢良辰都不肯与他睡在同一间房里,  

宋羡用尽了浑身解数,最后撬开了窗户才进了暖阁,死皮赖脸地睡在了谢良辰身边。  

鉴于他浑身是伤,  

谢良辰最终没舍得向他动手,不过宋羡想要做的事也没能做成。  

两个人都很累,一个打了那么久的仗,每天又要处置公务,  

一个长途跋涉地来京城,虽然许久没见,但各自心里又都心疼对方,  

就这样相拥着睡着了。  

关切的人就在身边,  

宋羡睡得无比踏实。  

天还没大亮,谢良辰睁开眼睛,看到宋羡还没醒过来,  

便仔细地端详起了他,  

真的瘦了许多,  

微微皱着眉,眉眼间又多了几分英武。  

谢良辰向前凑了凑,在宋羡怀里又找了个舒服的地方,  

重新闭上了眼睛。这两日她要仔细想想,如何给宋羡补补身子。  

这样迷迷糊糊地思量着,忽然感觉到宋羡动了动,  

紧接着那修长的腿轻轻一跨,翻身将她压在了身下。  

谢良辰讶异着伸手抵住了他的胸口。  

滚热的温度倾袭而来,  

本来清醒的她变得有些晕沉。  

“宋羡…”谢良辰喊了一声。  

“身上的药早就干了,不怕蹭掉了。”宋羡道。  

谢良辰道:“伤还没好。”  

“没事,”宋羡声音低沉,“再这样下去,  

可能就要有别的病症了。”  

幔帐被放下来,  

院子里的玉兰树在风中微微摇晃。  

常安和常悦扶着腰间的剑柄立在嘉安郡主府大门口,  

一波波人来了又去,  

常悦肚子一阵咕噜作响,他抬起头看看天。  

唉,今天不知何时才能有时间吃口饭食。  

要知道除了官员之外,京中的女眷也让人来问,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拜见嘉安郡主。  

谢良辰第一次入京时,就有不少女眷与谢良辰交好,光禄寺少卿、龙图阁任待制的女儿还与谢良辰一起画药材图,只不过那时候徐家故意压制谢良辰,许多女眷想要上前,却又因为徐家畏手畏脚。  

有谁能想到,谢良辰再次来京城之后,就会是这样的光景,不禁纷纷羡慕起那些与谢良辰交好的人来。  

这可真是从天而降的福气,不过画了几张图就与将来的皇后娘娘交好,日后定会被娘娘照拂。  

能够想到,那几位小姐家中必定会被说亲的保山踏破了门槛。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辽国的三皇子葛坤收到消息,宋羡带兵进了京城。  

葛坤着实没料到宋羡会这么快就打了胜仗。  

大齐朝廷竟然这样不堪一击?若是这般无能,为何他们大辽几次南下无果?  

他的眼线打听到宋羡带兵离开北方时,葛坤就已经在谋划什么时候举兵攻打灵丘,可宋羡委实狡猾,他又怕宋羡在关卡设下了埋伏。  

他的两个哥哥写信督促他举兵立功。大齐有句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葛坤不可能再向从前一样冒失,至少这次他要将北疆布兵的情形弄清楚再做打算。  

葛坤派出斥候靠近灵丘,不过仅仅两日的功夫,斥候的头颅就悬挂在灵丘城楼之上。  

这一仗不好打,尤其是这样的时候,虽然有可能趁机谋得一些好处,但更有可能损兵折将。  

当时葛坤和萧兴宗一起率军攻打代州时,宋羡也不在代州。  

最稳妥的法子是宋羡被大齐朝廷兵马缠住时,他再出手。  

葛坤小心翼翼地等着他的机会,没想到最终等到的是宋羡入京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