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云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说说你,急什么?”陈老太太帮谢良辰顺着后背。  

“要不怎么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高氏在一旁道,“辰丫头这么稳重的孩子,喝个水还能呛着。”  

谢良辰想捂上二舅母的嘴,村子里的族塾开了之后,二舅母每天都会说出几句让人惊奇的话。  

谢良辰摆手:“没事了。”  

陈子庚去将陈咏胜领了过来,重新给众人面前倒满热茶,然后坐在一旁将众人打量了一番,确定没有人注意到将军阿哥和阿姐的异样。  

陈子庚忽然有种寂寞的感觉。  

谢良辰道:“将羊毛和丝麻换来的银钱留一部分囤积药材和粮食。”  

陈咏胜点头。  

大战之后会有大疫,朝廷会前来赈灾,但经历过的人都知晓,赈灾粮和药材根本不够用处,也许陈家村能做的不多,但能帮上点小忙也是好的。  

陈老太太赞同:“无论到啥时候,粮食都是救命的,不说黍米、粗粮,就连糠皮到时候都是好东西。”提到这个,陈老太太满肚子都是说不完的话。  

总之村里的银钱今年不能乱花。  

谢良辰道:“等到战事定下来之后,我们还要与大家说清楚,这银钱是大伙儿一起赚的,用去哪里都要知晓。”  

陈咏胜欲言又止,陈家村祖辈本来就是广阳王杨家救下的,不要说记不记得广阳王的恩情,将心比心也该把这份仁善延续下去。  

“不就是银钱吗?”陈咏胜道,“人在还怕没钱赚?平日里大家做工的银钱还照发,不过就是用村中留的那些罢了,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还不是因为有辰丫头,谁敢没心肝,我第一个不容他。”  

谢良辰笑道:“大家在一起这么久了,我清楚村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敢做这样的决定,知道是一回事,说清楚是另外一回事,定下这个规矩,将来无论谁做里正,管这个大家,都是一样。”  

陈咏胜道:“都听良辰的,这账目我也会好好做。”  

大家说了好一阵子话,陈咏胜和许汀真才离开。  

天色将晚,谢良辰在东屋点了灯看账目,大约是被许先生的情绪影响到了,谢良辰许久才静下心来,开始摆弄手中的算筹。  

纺好丝麻之后,就该秋收,不出意外的话,那时候宋羡就该带兵去八州了。  

就连她都觉得一切来不及筹备,更别提宋羡了。  

麾下那么多兵马需要调动粮草、军备,还要与帐中副将商议战术,只怕要忙的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  

“将衣服收了,起风了,恐怕要下雨。”  

谢良辰听到院子里外祖母的声音,忽然想起宋羡肩膀上的伤,她还没将豕膏给宋羡,明明给宋羡拿药是件很正常的事,她怎么反倒躲躲藏藏起来了?  

谢良辰起身正要去拿豕膏让常悦送去,就听到东屋门被敲了两下。  

没有听到有谁过来啊?  

若是外祖母和阿弟早就在门外开口说话了。  

难不成是…  

谢良辰快走几步拉开东屋两扇杨木门。  

宋羡站在门外,正借着月色定定地望着她。  

谢良辰下意识地向主屋看去,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子庚要出来了。”宋羡低声道。  

谢良辰忙向旁边走了一步,让宋羡进了屋,等到人从她身边走过,她才意识到方才上了当,她根本没瞧见阿弟的身影。  

宋羡熟练地走到桌案旁,弯腰去找他的小杌子。  

谢良辰道:“在书架后。”  

宋羡走过去弯下腰,将小杌子拿在手里:“你放起来了?”  

谢良辰坦然地道:“屋子里有椅子,用不着它。”  

宋羡笑而不语。  

两个人坐下来,谢良辰道:“大爷是有什么事还没交待吗?”否则为何去而复返?  

宋羡拿出一只瓷瓶放在桌案上:“听子庚说,前阵子为了熬药汁,手背上裂了血口子,现在可好了?”  

怪不得宋羡不让她再去熬汤,谢良辰道:“已经好了,也不是药汁有多伤人,就是之前需要试探药量,来来回回折腾的多了。”  

谢良辰将手凑在灯下,离得进了,才能看到手背上那细微的痕迹。  

宋羡道:“这是太医院给我祖母的白玉膏,刚好有一瓶还没用,你试试看。”  

陈家村有熟药所,还能缺她用的不成?  

不能拂了宋羡的一番好意…  

在宋羡的目光之下,谢良辰将白玉膏拿在手中打开,一股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她沾了一些抹在手背上,仔仔细细地在手背上涂开。  

宋羡这才点头:“记得用。”  

谢良辰应声。  

宋羡道:“曲知县还在衙署等着我。”  

谢良辰忙道:“大爷快去吧。”宋羡一早就回到了镇州,曲知县却还连人影都没见到,不知现在有多着急。  

宋羡不做声,依旧坐在灯下。  

谢良辰也不再催促,陪着他坐了一会儿:“我去拿新做好的豕膏,大爷感觉到旧伤疼痛时就要用。”  

谢良辰起身去了主屋,片刻之后将豕膏取来递给宋羡。  

宋羡接过布包低声道:“那我走了。”  

谢良辰点头。  

宋羡道:“这些日子恐怕出不了衙署,你若是有空…”  

“没空,”谢良辰拒绝道,“我…村子里也有许多事。”  

宋羡笑道:“那好,等我忙完再来看你。”  

眼看着他的身影离开院子,谢良辰心底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