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看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判了秋后问斩,但是他显然熬不到那个时间,在张晓珲给璃月公主移灵回来,皇帝又安排了凝秀嬷嬷见他一面后的当天夜里就咽气了,如今凝秀嬷嬷把他跟璃月公主葬在萧景琰一家子住的庄子附近的一座荒山上,虽然只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坟茔,但说起来也算是得了个善终。  

卫国公府和皇后太子只是默默看着皇帝的处置,也知道他手下留情了,但是因为太子如今稳坐东宫,他们也就不想多生节枝。  

许多被牵连的人有些熬不住刑死了,有些被流放了,也有些等着秋后处斩的,过去了这么久,京城早就恢复了平静。  

两个人一时都不再说话,张晓瑛想到二皇子在自己到他府中给二皇子妃孕检时坐在一边,表面平静实则关切的样子,心里也不免唏嘘。  

“不说了,明日中秋,这可是你第一次在京城过呢!”萧元锦说道。  

今年一年的节日都没好好过,大年初一就出事,封城封过了元宵,端午节担心病毒没彻底清零也没办龙舟赛,七夕乞巧跟她俩都没太大关系,针线都拿不出手啊!要是能现场缝个伤她俩倒是能拿个冠亚军。  

“对,我还要去卫国公府送节礼看看卫夫人。”张晓瑛说道。  

萧元锦很是惊讶,哪有小娘子年节主动上门拜访未来婆家呢!虽说卫五表叔跟安平没定亲,可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呀!  

“我觉得她也挺不容易的。”张晓瑛看出萧元锦想的什么,解释了一下。  

而且她也不在意主不主动,拿这种劲有什么意思呢?感情好就好,不好了再怎么着也没用。  

“那你快去吧!这会子过去我舅婆午歇也起了。”萧元锦说道。  

张晓瑛告别萧元锦来到卫国公府,却见府门前有好几辆车,而且都挂着不同的标志,显然是不同的几家人。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卫国公府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凄凉呢?  

果然她递了拜贴等了一会,卫琦的媳妇二少夫人急匆匆出来迎她。  

“郡主久等了。”她一见张晓瑛就行礼。  

“二少夫人免礼。”张晓瑛赶紧拦住她,笑眯眯说道:“如果您不介意,我就喊您一声卫二嫂子,您也喊我安平就好。”  

都喊人家夫君“卫二哥”了,再喊“二少夫人”未免有些怪怪的。  

“我求之不得呢!哪里会介意,快进府,刚好今日好几位夫人都在。”卫二少夫人笑道。  

因为张晓瑛制成青蒿素,又不辞劳苦去了一趟黔中,她心里对张晓瑛很是感激,而且也知道了张晓瑛大概率会跟自己成为妯娌,对她也多了几分亲近。  

一路走到卫国公夫人院子的路上,张晓瑛都觉得卫二少夫人有一种隐约的喜悦,跟自己以前见到她的感觉很不一样。  

“安平,那我日后就这么喊你啦,你见多识广,可知晓那南诏是何等情形?”卫二少夫人问道。  

此时她的脑中完全没有张晓瑛是庄户人家出身的概念了,相反在京城各阶层妇人的眼里,张晓瑛简直成了无所不知的人。  

“南诏啊!”张晓瑛回想云南曾经给她的印象,“卫二嫂子,南诏如今叫云南郡了,那是跟咱们京城很不一样的地界,行路十分不易,但是景色很美,习俗也与中原大不相同。”  

“那蒲甘呢?”卫二少夫人又问道。  

“蒲甘就更不一样了,夏日很闷热,没有冬日,还是云南郡府城住的舒适一些,且云南郡府城极美,紧挨着一座大湖,城后靠一座高山。”张晓瑛说道。  

那是现代的大理,既然现代时都那么美,现在更加不用说。  

“听你这么说,我就安心了。”卫二少夫人说道。  

“可是卫二哥要调到云南郡驻防?”张晓瑛笑眯眯问道。  

“是,”卫二少夫人脸上飞起微微红晕,“过些时日我也要带着孩子们一起过去。”  

她说这话时掩饰不住心中喜悦,脸更红了一些。  

“恭喜卫二嫂子夫妻团聚!”张晓瑛真心说道。  

卫琦媳妇也不过是二十二三岁。  

看来大乾也准备学明朝的做法开始向云南那边移民了,但是明朝人口比大乾多不少呢。  

“这个还要多亏了你制成的青蒿素,不然我们可不敢带着孩子们过去。”卫二少夫人说道。  

两人说着话走到了卫国公夫人院子的中厅,屋里坐了一圈花枝招展的夫人和小娘子们热热闹闹地说着话。  

“郡主。”张晓瑛一进门,除了卫国公夫人和她并排坐的另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很是富态的夫人之外,别的人都站起来给张晓瑛行礼。  

“免礼,诸位夫人小姐快坐下,我扰了大家的谈兴了。”张晓瑛说道。  

“可没有,正说到你呢!安平,过来坐下,咱们这些人里就你去到南诏附近了,她们都是过几日就要往南诏去的,不如你说说南诏究竟如何?男人们的眼光跟咱们妇人可不一般,他们的话可做不得数。”卫国公夫人说道。  

原来这样啊!张晓瑛对着满屋看着自己的亮晶晶的眼睛,把刚刚跟卫二少夫人的话又说了一遍。  

“就是路难行,也没法子坐车。”张晓瑛强调,还是尽量把困难说得大一些,像这些娇小姐们大概率会一路请滑杆抬着自己走,也算是给云贵人民增加工作机会了。  

“要走几日?”有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问道,她议了亲的未婚夫也在南诏军中,原本以为会分离两地,没想到朝廷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