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喊声刚刚落下,又有重物坠地的声音,张晓珲起身说道:“婆婆失陪。”  

大步往传出声音的方向跑过去。  

发出喊声的是驿馆的茅房,一名妇人坐在茅房外瑟瑟发抖,茅房门洞开,一个女孩挂悬在梁上,地上还有一张翻滚的坐凳。  

张晓珲来不及多想,站上马桶把勒住那女孩的绳索解开,他个子高,女孩需要再踩着坐凳才能把脖子伸进去的绳套他伸手就够到了。  

女孩刚挂上去就被发现了,解下来后发出一阵急促的咳嗽声,随后既也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张晓珲把她放地上她还自己走回屋里了,好像刚刚从梁上解下来的人不是她似的。  

这是那个怀孕的女孩,原先陪护她们的妇人都各自归家了,张晓珲看着她的身影一阵头疼。  

“跟上去,安排两人去她们房间门外守着。”张晓珲对跟过来的刘立伟说道。  

“是!”刘立伟应道,挥手带上几名队员一起过去了。  

凝秀嬷嬷站在不远处看着,张晓珲走到她面前时她说道:“你一个小郎君,如何看顾得了这些女娃,你打算如何安置她们。”  

还能如何安置?  

“先把她们带回京城再说。”张晓珲说道。  

“这些苦命的女娃遇上你也算老天爷给她们留了一条生路,进京城这一路就交给老婆子我罢。”凝秀嬷嬷说道。  

璃月公主的墓地就在京城附近,离萧景琰母子的庄子不远,就为了方便他们祭拜。  

“辛苦婆婆了。”张晓珲给凝秀嬷嬷行了一礼。  

这就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了,凝秀嬷嬷年纪虽然不小,但是有武功在身,看顾这些女孩不成问题。  

张晓珲把家中住址写下来给凝秀嬷嬷,又留了二百两银子给这些女孩当路费和食宿舍,第二天就把突击队员分成两组,一组带着他们的马匹先回京城,一组跟着张晓珲坐船回京城。  

改装了螺旋桨的船只速度提升了一倍,原本需要二十天的水路缩短了不到十天。  

张晓珲回到家里的那天,发现家中好生热闹,给他开门的护卫看到他回来很是惊讶,说出口的话是:“将军回来得正好,今日开始收土豆了。”  

他脸上的神色显得很是雀跃,张晓珲问了一句:“收土豆怎么啦?”  

“小张大夫说看看哪一队管的土豆产量高,就请哪一队吃大餐。”护卫笑道。  

原来张晓瑛给他们实行了分地管理,三十名护卫分了五队,把各种庄稼也分成了五份,一队管一份,收获时就看哪一队的产量高。  

结果今天收土豆,把他们自己都给惊着了,这是什么神奇的庄稼啊!小小一株地下长了这么多果实!  

张晓瑛还邀请了罗思维、萧元锦姐弟、卫国公府的小朋友们都来参观收土豆的过程,结果大家纷纷撸起袖子一起下地刨土豆,对小朋友来说这就是采摘活动,别提多有趣了。  

张晓珲先回正院看了老妈,李岚见了儿子就笑:“真是赶巧呢,今儿贝贝说要炸薯片,你爹也就同意她今天炸一次,你晚一天回来都吃不着了。”  

“娘,您身子怎样?”张晓珲洗手抱了两个弟弟,他们变化太大了,白白胖胖的,四只眼睛滴溜溜盯着他看。  

“有你爹跟妹妹在,我身子能不好吗?比牛还壮。”李岚笑道。  

“那就好。”张晓珲来了古代,第一次跟家人分开这么久,心里还是很惦记着的。  

看过老妈和弟弟,他就到了后园子,庄稼地里大大小小一群人蹲着刨土豆,什么身份地位全看不出来,他爹来回提醒:“大家要小心不要弄伤了土豆。”  

“看,我这颗土豆好大!”有小朋友的声音喊。  

“我这颗圆圆的,像鸡蛋一样。”又有人说道。  

这些土豆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小朋友们每刨一下都像是寻宝的过程。  

张晓珲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最先发现他的是萧元灿小朋友,他高兴地站起来喊:“晓珲哥哥!”  

萧元锦的脸一下子涨红,恨不得捂住弟弟的嘴,喊“安平姐姐”也就罢了,这又喊上了“晓珲哥哥”,真是不把自己当外人呢!  

“小王爷。”张晓珲笑着给萧元灿行礼。  

大伙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张晓瑛惊喜地喊道:“哥哥!”  

她本来觉得她哥没赶上收土豆实在是一大撼事,毕竟以前她哥也常常跟她抢薯片吃的,没想到土豆快收完时哥哥回来了,真的是意外之喜。  

“爹。”张晓珲对妹妹笑了一下,先跟自家老爹打招呼。  

又对萧元锦行礼:“公主。”  

“将军不必多礼。”萧元锦微微屈膝给他回礼。  

“哥,这是思维姐姐。”张晓瑛拉着罗思维到了张晓珲身边,又把张晓珲介绍给罗思维:“思维姐姐,他就是我哥张晓珲。”  

张晓珲有些奇怪,妹妹跟这个古代女孩怎么这么熟稔呢?但他也不好多问,礼貌地给人行礼打招呼道:“罗小姐。”  

张晓瑛拍他一下:“喊思维姐姐。”  

张晓珲愣了一下,不解地看向张晓瑛,这女孩虽然比古代的他大,其实在他眼里就是个小姑娘,让他喊“姐姐”一时真是喊不出口。  

罗思维却很大方,给张晓珲回礼道:“晓珲弟弟。”  

她已经知道了母亲跟张府一家人的渊源,那天送走了晓瑛妹妹,母亲就跟她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她真是太震惊了,完全没想到世间竟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