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潜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吕先生确定要这么做吗?”常校尉讶然问道。  

“自然确定。只有这般才能确实证明牛痘预防天花的效果,就能更快地推广牛痘,救下更多人的命。”  

吕木扬点头说道,又对严明昊说:“明昊你带上接种牛痘的器具。”  

严明昊心中震动,但他什么也没说,进里屋提了一个藤篓子出来。  

藤篓子里装着小张大夫给他们准备的酒精、麻签、洁净的纱布、细长的像柳叶一样的小刀片。  

三个人一起往村里目前病得最重的病人家中走去。  

那病人才二十多岁,一个老娘跟两个孩子都死了,就剩他和媳妇两人,媳妇也染了病,只是还没这么严重。  

三人进了门,病人娘子看看他们也没说话。  

这两个怪人天天都上她家来看一遍他们夫妻俩,还让她喝他们自己都不喝的汤药,也不知晓安的什么心,且今日不知为何来这第二趟。  

孩子们都走了后,他们夫妻都做好了决定要一起死了好去陪孩子们的,只怕去得晚了找不着孩子们了。  

“大牛娘子,我想在你夫君身上的痘泡里取些痘浆可好?”吕木扬温声对病人娘子说道。  

他看出来这夫妻俩实是不想活的了,一个月之内痛失老娘和两个孩子,这打击极少有人抗得住,加上自己又染了病,就完全地听天由命了,村子里像这夫妻俩这样的不在少数。  

“随你。”  

大牛娘子随口应道,这痘浆不取反正等到痘泡破损了也会流掉,这怪人取不取的有何关系。  

“多谢。”吕木扬对大牛娘子行礼答谢。  

大牛家原本也算殷实,一个院子规规整整,泥胚院墙虽然看出来修整过,但也完整结实,墙脚下还有一些花枝斜搭着,应该是孩子们在外摘回来的。  

大牛躺在堂屋的床上昏睡着,身上盖着褥子,屋子里隐隐发出难闻的腐烂的味道。  

严明昊把吕木扬推过去,大牛娘子坐在床边神色木然地看着他们,但是下一刻,她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表情。  

这怪人竟然让旁人帮他割破手臂,还把从夫君身上取的痘浆涂到伤口里!  

大牛娘子实在是太震惊了,她夫妻俩是孩子们没了要去陪孩子,这怪人却是为何要寻死?  

且要寻死如何死不得,为何非要这浑身溃烂且死后只能烧掉的死法?  

她看向吕木扬的眼睛瞪得浑圆,一时也不知该问什么。  

“大牛娘子,你夫君这一滴痘浆,会救许许多多人的命。”吕木扬放下袖子盖住包扎好的手臂。  

“为何?”大牛娘子问道。  

“我身上接种了牛痘,若是你夫君这滴痘浆这么涂在伤口上我都不会得病,说明这牛痘可预防天花,后人就可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了,他们都承了你夫妇的大恩。”  

吕木扬说道。  

“真的吗?”  

大牛娘子呆了片刻,怔怔地流下了眼泪。  

萧十二跟卫五六正把张府门前胡同里的雪清出一条小道,小张大夫说一会要出门逛街,看看这京城新春佳节的景象。  

小娘子们总是最喜欢逛街看景买东西了,他俩懂,也早就做好了陪她去逛逛京城的准备。  

小福子骑着马一阵风似的奔进了胡同里,嘴里喊道:“快请小张大夫!”  

卫五六丢了扫帚就跑进内院,一眼就看到张晓瑛带着两个娃娃在正院门前堆着雪人,已经堆好了一个站在大门的一边,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当作长枪,像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士兵在守门,另一个只堆成了一个大雪球垒在门口的另一边。  

“小张大夫,福公公有急事求见。”  

卫五六顾不得行礼,急急说道。  

定然是出大事了,不然像福公公这般在宫里出来的人不会如此失措。  

张晓瑛看到卫五六跑进来也愣了一下,他们很少这么跑动,大多数都是快步疾走。  

她没问什么事,直接走出了外院,小福子一看到她,马上深躬行礼:“小张大夫,我家殿下请您速速进宫。”  

“说了是什么事情吗?”张晓瑛问。  

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不光不是好事,只怕还是大大不好的事。  

“今晨潞县传来急报,发现一个镇上有天花疫情。”小福子说道,心中一阵害怕。  

“潞县在哪里,离京城有多远。”小福子的惧怕那么明显,张晓瑛心里隐隐有不妙的感觉。  

“在东南方,距京城不足百里。”小福子答道。  

我艹!  

天花的潜伏期最长达到了十七天,而且潜伏期内就有传染性,感染后七天左右传染力最强。  

这疫区距离京城仅有不到一百里,如果有一个被感染的人潜伏期到过京城……  

自家老妈可是没有接种牛痘的!  

虽然家里人跟两个护卫都接种了牛痘,但是刚刚买回来的那一家人并没有接种!  

不能慌!  

张晓瑛定了定神,跟小福子说道:“我准备一下,马上跟你进宫。”  

她转身往正院走去,大脑在快速地转动,一抬眼看到张无忌在正院门口,直接跟他说道:  

“无忌,你先回自己屋里呆着,让你爹妈姐姐也回自己屋里呆着,暂时不要进入内院。”  

必须等潜伏期过了才能让他们靠近老妈,这京城中每一个没有接种牛痘的人都是潜在的感染源。  

张无忌呆呆地看着她,脸上竟露出了害怕的神色。  

“不用怕,不是要赶你们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