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医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着跟水一样,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刺鼻的气味让他皱起了眉头。  

张晓瑛又拿起口罩戴上:  

“这是口罩,可以防止被疫病传染,也可以防止有疫病的人传染他人。咱们给伤患治疗时,戴着口罩防止口沫溅到伤口。”  

李书民拿起另一个口罩,  

“这都是你那本书里写着的?”  

“是。”张晓瑛点头。  

“那你先把这种酒…”  

“它叫酒精。”张晓瑛赶快道。  

李书民笑了一下,  

“酒精,这叫法倒也贴切。你先跟你舅舅把这做法写出来,咱们看看能不能制出来。”  

“肯定能!”  

张晓瑛高兴地说。  

接下来张晓瑛和李峰舅甥俩就留在书房,张晓瑛口述李峰执笔,先把酒精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写出来。  

她发现制作酒精的原材料酒不算贵,反而是蒸馏和计量器皿要花心思,因为达到消杀要求的酒精浓度只在70%一75%之间,高了低了都不行。  

好在房车里有电子计量称和量杯,这两样都是她读初中时在家做实验玩的东西了,收在她的一堆旧物件里本来是想送到农村的学校给孩子们的,现在倒是跟着到了这里。  

可见好心有好报。  

酒精制作方法写好了李书民果然交给李林,让他照着买需要的东西。  

接着张晓瑛和李峰就合作先把外科急救基本的知识内容整理出来。  

李峰越是记录神色越是郑重,因为按照张晓瑛的解说指压法止血的位置选择都是非常玄妙的。  

等过两天他们开始整理到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张晓瑛正想着让她哥想办法制出各种颜色铅笔她好画人体部位图时,李峰放下笔,郑重说道:  

“瑛子,传你奇书的阿婆可还在,我要拜她为师!”  

张晓瑛一愣,赶紧道:  

“我不知道她去哪儿了。”  

李峰遗憾道:  

“那你以后若是见着她定要告知我,我习得她老人家这许多学问,也算她的弟子了。”  

“好!”张晓瑛点头。  

她自己都见不着呢!也不知道老师看她缺课会气成啥样。  

张晓瑛这边忙忙碌碌,李岚在布店发呆。  

她一边摸着这些布匹一边出神,布店的伙计都有点不耐烦了。  

“这位娘子,你要买什么样的布料呢?”伙计问。  

“棉布,”李岚看着他,“你店里可有棉布?”  

“什么棉布?”伙计诧异,“我在布店做了那么久,从未听说过棉布。”  

那就是没有了。李岚寻思。她搜索自己的古代记忆,确实没有棉布的印象,更没有棉花。  

这样看来棉花还未被大面积推广种植利用。  

不光没有棉花,也没有羊毛!  

没有这两样,她的孩子要怎么过冬!  

别跟她说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她以前还非羊绒面料不穿呢!后来还是闺女说穿羊绒面料的衣服会破坏环境,强烈抗议以后她才不买羊绒毛衣羊绒大衣的。  

她正发愁,突然想起他们出门的时候天也凉了,房车上带了厚衣服,因为担心早晚温差大,所以她给全家人都带了冲锋衣羽绒背心,还有蚕丝棉被。  

她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衣服套一层外衣,起码在外表看起来跟这里的衣物没有太大的区别。  

实在不行就把被子拆了做棉衣棉裤。  

她安心下来,买了两匹深颜色的布让伙计送到医馆。  

天冷了,保暖效果好的衣服还是要尽快准备好。  

跟她一起出门的刘氏看她买这么深的颜色,好奇问她:  

“阿姐,你不给瑛姐儿做一身衣服吗?”  

“这么多布呢,也有她的。”李岚答。  

“她是小娘子,怎不穿鲜亮些的呢?”刘氏不赞同。  

“穿里面的。穿外边的她有。”李岚答。  

“那你刚刚说的棉布是什么布呢?我让我兄弟去南边的时候问问。”刘氏说。  

李岚想起来,刘氏家里是走商的,她家在三十里外的那个老城里有铺面。  

她看着刘氏眼睛发亮:  

“用白叠子的籽絮纺的布,你可见过?”  

刘氏摇头:“我家院子里倒是种了几棵白叠子,可没听说用白叠子籽絮纺布呀。”  

“那你家的白叠子絮拿了做啥用?”李岚问。  

“没啥用,一年只有这么些,就攒着,我娘说等攒够了可以絮一身袄子给我爹。刘氏道。  

“那为何不多种些呢?”李岚疑惑。  

“我家院子地方小。”刘氏不好意思道。  

李岚:……  

“这白叠子絮还能纺布?”刘氏问。  

“能!”李岚肯定地点头,又道:“你家的白叠子种子可以卖给我吗?多少我都要。”  

李岚问刘氏。  

“阿姐说什么卖呢,你要给你就是了,又不是多值钱的东西。”  

“不行。”李岚摇头,“我要的多,你认识的人多,帮我看看谁还有,按市价收给我。”李岚看着刘氏:  

“弟妹,这是大大的好东西,咱们一起把它种出来。”  

刘氏被李岚的话逗笑了:  

“那我这两天就帮阿姐去收种子。”  

棉布啊棉布,我一定把你纺出来。  

时尚达人李岚下了决心。  

在现代社会各种琳琅满目的布料子里,她最喜欢,穿得最多的永远都是棉料!  

虽然她只在照片上见过棉花树长的是啥样,也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