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江山北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寒风刺骨,大雪纷飞。  

这一年,入冬之后的汴梁城,少了许多往日里的欢快气息,早就没了临近年关的喜庆气氛。  

原因无他。  

因为金兵南侵,一路攻城掠地,闹得人心惶惶的。  

面对兵锋所指方向,不论朝堂上的诸公到底是如何想法,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早就看得明白。  

这大宋朝,是要完蛋了。  

离着火眼金猿屠京师的传闻,已是过去了十年,在所有人的心中,那个一怒出手,杀生无忌,逼得官家都只能躲在宫中荣养的泼辣猴子,早就成为了尘封的记忆。  

也许,他还活在一些人的心中。  

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早就死去。  

毕竟,如此胆大包天,全无敬畏的人物,如果还活着,怎么可能不闹出一点动静来?  

无论走到哪里,他应该都是天下目光的焦点所在。  

理是这个理。  

但却不是事实。  

火眼金猿,不,杨林其实还在。  

当他再次花费一百点,进入提升迷踪拳幻境,就发现,自己不但还活着,竟然还过得挺好。  

就如雷霆暴雨之后,必是晴天。  

寒冬肃杀过去,又是新春。  

他一直在东京,一直没离去。  

也许,是在怀念着少年时的过往,每天走过以前走过的道路,记住一些记住的人。  

事实上,这位身高不满一米三的老小孩,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  

活着,也只是活着,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斗志,也没有期望。  

“咳咳…”  

吸一口冰冷酷寒的空气入腹,杨林忍不住就感觉到肺部火辣辣的,忍不住就弯腰,咳得死去活来。  

悄悄打开捂着口鼻处的锦帕,绣着碧绿鸳鸯的锦帕已经很是陈旧,此时更是沾上了几块血渍。  

这块锦帕他还记得。  

当年被锁在笼子里扮猴的时候,彩儿总是帮他细细的清理着沾上的金毛。  

小姑娘虽然也是心下惶惶,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却仍然是用最温柔的动作洗去他身上的伤口,小心的帮他包扎好腿上的伤。  

而这块锦帕就是那时留在他的身上的。  

彩儿死去之后,他也报了仇,杀了许多人,锦帕却一直没有扔掉。  

不知为何,他有事没事的总会想起,那个生命中匆匆走过的女孩。  

终于到了这一步了吗?  

“果然,周老英雄传下的这套吐纳法和拳术,是有着绝大隐患的,练到极深处,就会伤害五脏,尤其是肺部,更是如此。”  

“就算是这具身体,这些年很少全力动手,也免不了伤势日渐恶化。”  

“霍家拳传承的吐纳法一口吞天气,绝不是正常人能练得成,霍家也只有霍元甲一人练成,也练得七痨五伤,最后深受其苦。”  

杨林猜想,霍元甲老得不快,应该还是霍家的吐纳法,已经经过数代改良的原因了。  

而自己练的这个原版,更是实力更强,更显凌厉锋锐。  

一经运气全身,就如吞了一把锋利的刀子般,在肺部切割损伤。  

在日摧月磨的伤病侵袭之下,虽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才过了而立之年,就已经苍老得不成样子了。  

三十多岁啊。  

你见过三十多岁的爷爷吗?  

这里就有一个。  

“倪爷爷,娘亲请你去一趟,说是要商量着南迁的事情,问你愿不愿意陪我们一起走?”  

一个英气勃勃的小小男子汉,风一般的跑到杨林的身边,仰头天真的问道。  

小男孩叫霍东阳,今年才十岁,可却是练武的好苗子。  

他身材不高,应该说是有些瘦小,听说是娘胎里因为受了风寒惊吓,就有些先天不足。  

这些年,倪宗教了他一些拳术,希望他能够身体长得强健一些。  

当然,他还留下了吐纳法在霍府之中,并且叮嘱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修练。  

那吐纳法虽然威力宏大,但是,也极伤身体。  

这些话,都交待过给霍家夫人赵婉,为了自家宝贝儿子的身体,相信,她会懂得其中分寸的。  

“倪先生,金兵眼看就要入城,北面三州生灵俱灭,十室九空,惨不忍言。  

如今官家却还在日日歌舞升平,眼看就不得好,不知先生可愿随我一起…”  

“官家,呵呵,他是在准备屈膝投降呢。  

却没想过,金兵真的攻进东京城,他身为皇帝,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听到金人来攻,爱书法绘画的老皇帝心里惶惶之下,懒得听那些官员的废话,躲进深宫成一统,不问世事了。  

当然,他也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算是甩锅了吧。  

年轻的官家,不弱于乃父,似乎想跟前一任比一比谁列窝囊一般,慌慌忙忙的就上了降书顺表。  

可惜,金兵的胃口太大。  

他们不是想要宋廷的屈服和恭顺,而是想要彻底吞下这片沃美的土地。  

得了好处之后,他们并没有退兵,而是让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员金国名将,兵分两路,悍然挥师南下。  

一战而灭其国…  

百姓看懂了。  

官员也看懂了。  

所有人都在请战。  

就只有官家想要投降。  

并且,还颁下召令,让宗泽等人不得抵挡…  

所以说,只有更昏庸,没有最昏庸。  

赵家父子二人刷新了天下人的认知,终于,也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