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张网待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疑点处处都在。  

只看,你有没有一双能够发现它的眼睛。  

杨林最先看到英吉力公主玛丽莲逃出前面大宅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有些不对了。  

英国小公主或许是一朵小白花。  

但他身边的军官拉塞尔却绝对不是。  

逃离大宅之后,总共有着三条小路,可直通三个不同的方向,但他却偏偏不假思索的,就扶着玛丽莲冲向自己车队一行。  

目标明确,来意不善。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一点。  

杨林也只当做这家伙想要拉一批无辜人众下水挡刀,让自己逃得更快更远一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你不能指望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的百姓抱有多么大的仁善之心对不?  

在绝境之中,不去考量一个人的品德,这是基本常识。  

当然,杨林心里的不舒服,那又是另一件事。  

如果只是如此。  

倒还罢了。  

但是,杨林还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  

扶着玛丽莲公主的另一个人,木讷脸巡警服的中年人,很不正常。  

这人看起来十分不显眼,个子不高,身体也不壮,眼睛也没有亮得跟星星一样,属于丢人人堆里都找不着的那种。  

但是,杨林在演武令幻境之中历练这般长久的一段时光,不说能取得跟拳法老宗师周宏义一样的成就,让身手达到拳术巅峰。  

就说这眼光吧,他也算是看遍了各家各派的武术拳脚,自然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力。  

只是远远一瞅,他就看出来了。  

那中年人别看表现得普普通通,但他行走之时,有如风行水上,脚下步距就像跟尺子量了出来一样。  

步步相同,步步稳定。,  

就算是扶着一个人逃跑,也是纹丝不乱的。  

而且,透过衣服被风吹动的波纹,杨林甚至能看出他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肌肉筋骨那种无声的韵律。  

灵动,隐秘…  

力量节节传递,无比和谐自然。  

这其实是一个高手。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一个高手,又是什么人追得他只能扶着公主慌不择路的逃到自己的车队面前,利用别人挡刀,让自己逃生呢?  

后面,莫不成是一个不世出的大高手,让人无法抵挡的那种。  

当然不是。  

等到杨林抱着谨慎不接触不冒然下判断的心情去看那几个刀手之时,却发现,就算是最强的那位西关刀客,其实也只是初入明劲,最多凶狠一点,刀法厉害一点…  

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到了疑点,杨林也不会杯弓蛇影的认为,这人也是冲着自己来的。  

那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必然的了。  

什么都会骗人。  

自己的一身本事不会骗人。  

演武令上学会的梅花拳那个特色天赋“制敌机先”告诉他。  

危险,就在身边。  

汗毛微微竖起,五脏齐齐发热,肾上线激素加速分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看着是一场偶遇,其实就是一个陷阱。  

那么,是什么人在布设陷阱,又是什么人想要处心积虑的让自己死?  

是血手卜沉。  

也只能是他。  

答案其实一直都在。  

自己一家人奔赴上海,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跟清帮对上,又担心杭州镇守府拉偏架,陷入危局之中。  

就是因为血手卜沉,这位清帮红棍级高手,还在左近一直盯着。  

三天以来,对方一直没出手,是因为觉得把握不大,时机不到。  

越是忍得久,越是所图深。  

一旦出手,肯定是雷霆一击。  

如果说,以前的卜沉,只是想要杀死王一桥这位与清帮一直不对付的杀手之王。  

现在,很可能就不会把那位当做第一目标。  

拉仇恨这事,杨林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他杀清帮打手,退血手卜沉,可以说,手上沾满了那些打手们的鲜血,不杀他简直不足平民愤…  

那么,问题又来了。  

血手卜沉既然早就到了,他又在哪里?  

会选在什么时候出手?  

脑子里闪过无数思绪。  

杨林却是没有表现出来。  

甚至,他还摆出一副全无戒备,年轻气盛的毛头小子模样…  

杀了西关刀客之后,立即放下心防与英伦小公主在那里瞎扯谈。  

并且,还好死不死的把后背亮了出来…  

他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想要捕猎一个厉害猎物,自然是选在猎物全无防备的时候,最好,还受了点伤,行动不便。  

血手卜沉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吧?  

那么,就如你所愿。  

后面的形意龙形拳的高手,果然忍耐不住,不再伪装,直接露出獠牙悍然突袭。  

如斯响应…  

身侧一颗大树阴影里,也有一道身影如猛虎般扑至,一双血手腥红猛恶,劲风如潮浪般袭来…  

杨林刚刚转身以手为刀,一式“五蕴梅开”斩退龙形拳,扑面而来的就是一双血手印,一先一后,一阴一阳,一上一下印向自己的腰肋和左颈处。  

只要中上一招,凭借着卜沉那力能断铁的掌力法,自己恐怕就要与这个世界说拜拜。  

卜沉清楚的看到。  

杨林腰侧已经被拉出五道血迹森森的指痕。  

这是受伤了。  

一旦受伤就不能跑。  

还有,卜沉还记得,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